專欄 Columnist

潘昱帆Uki Bauki:做一個不乖的小孩

大膽去冒險 嘗試各種新事物

2024/08/30

  • 文字 / 張煥鵬 Powered by 原住民族委員會
LINE分享 FB分享

勇敢去冒險,多多嘗試不同的人生經歷,用心感受自己的快樂和悲傷。

噶瑪蘭族的紀錄片導演潘昱帆(Uki Bauki),從事媒體和影像工作多年,如今全心投入原住民族紀錄片拍攝工作,透過紀錄片的影像敘事,傳遞屬於部落的故事和原住民族的觀點。

Uki Bauki是紀錄片天.地.人首部曲《mainay.男人》和天.地.人二部曲《巴拉冠誓約》的導演,長期投入影像文獻與影像資料庫的應用與研究,也透過紀錄片的拍攝,讓更多人聽見部落的聲音。「國中以前,其實不知道自己擁有原住民族的身分。」Uki Bauki的曾祖父是居住在宜蘭的噶瑪蘭族,後來舉家遷徙至花蓮的新社部落。

有一次,從事紀錄片攝影工作的父親,前往豐濱部落拍攝豐年祭,意外遇到住在宜蘭的親戚,寒暄的過程中才知道原來他們並不是漢人。得知自己是噶瑪蘭族後,Uki Bauki對於原住民族的歷史和文化格外有興趣。上了大學之後,她常常利用課餘時間前往新社部落,尋找屬於噶瑪蘭族的各種文獻和史料,那是一段理解並且學習原住民族文化,非常重要的歷程。

擔任桑布伊〈擁抱〉、〈蝴蝶〉等MV作品的導演Uki Bauki,曾花費3年時間走訪部落耆老、參與祭典、走上街頭,透過影像紀錄部落的成長與蛻變。

擔任桑布伊〈擁抱〉、〈蝴蝶〉等MV作品的導演Uki Bauki,曾花費3年時間走訪部落耆老、參與祭典、走上街頭,透過影像紀錄部落的成長與蛻變。

小時候夢想成為公主 長大後變成紀錄片導演

喜愛看童話故事的Uki Bauki,小時候的夢想是成為公主。當其他小朋友說著要當醫師、要當老師的時候,她的心中早已立定好目標,Uki Bauki笑看當時天真的自己。長大後,懵懵懂懂選擇進入傳播學系就讀,大學畢業後便順理成章進入電視臺工作,擔任節目企劃的她,滿懷熱情規劃出一系列原住民族專題,但是收視率總是不理想,每周開檢討會議的時候,都必須面對製作人的質疑。

「雖然電視臺的工作有許多挫折,但是從未想過要放棄。」Uki Bauki認為,被主管和老鳥責罵,其實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過程。在團隊工作中,一定會遇到不同的意見,面對質疑的聲音,應該試著溝通和討論,這是她在電視臺工作學會的寶貴經驗。Uki Bauki說,現在是自媒體蓬勃發展的時代,對於影像工作有興趣的年輕族人,不妨拿起手機拍攝欲傳遞的訊息和故事再上傳網路,是很好的練習機會。

「拍攝電影或紀錄片,需要有專業基礎,事前也需要對拍攝的人事物進行許多深入研究。」Uki Bauki建議想要成為專業導演的青少年讀者,想要具備未來當導演的工作技能,現階段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先把學業完成,該上學的時候認真念書,該放鬆時就盡情地去玩樂。

紀錄片《巴拉冠誓約》獲選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2017部落電影優選紀錄片、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臺灣焦點導演、PULIMA藝術獎,更登上英國倫敦Native Spirit Festival影展等殊榮經歷與獎項。

紀錄片《巴拉冠誓約》獲選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2017部落電影優選紀錄片、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臺灣焦點導演、PULIMA藝術獎,更登上英國倫敦Native Spirit Festival影展等殊榮經歷與獎項。

用影像創作傳遞原住民族觀點 啟發自我文化認同

2010年,Uki Bauki開始拍攝由自己全權主導的第一部紀錄片,拍片過程中遇到許多難題,有些事情更是完全無法掌握和控制。「乾脆不要拍了!」Uki Bauki的父親得知後便告訴她,噶瑪蘭族的祖先在1878年的時候,被迫遠離自己的部落,顛沛流離來到花東一帶,一百多年來,他們不知道歷經多少的艱困挑戰,才得以保留並延續噶瑪蘭族的傳統文化,相較之下,拍片遇到的困難根本微不足道。

聽了父親的一席話,Uki Bauki覺得非常有道理。於是她換一個角度去看待問題,並且嘗試用不同的方式去解決。後來當她遇到挫折的時候,都會想起父親說過的話,樂觀的她,積極地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再也不輕言放棄。「在部落拍攝紀錄片,是非常開心的事情,能夠把這件事變成工作,更是幸運。」對於Uki Bauki而言,拍攝紀錄片的過程也是一種重要的學習里程,她感謝每一位協助拍攝的部落和族人。Uki Bauki在臺東知本卡大地部落拍攝紀錄片長達十年以上,這裡也是讓她啟發文化認同的重要地方,早已當作是第二個家。

對於Uki Bauki而言,拍攝紀錄片的過程也是一種重要的學習里程,藉由影像敘事,將原住民族觀點與故事傳遞出去,同時也在紀錄歷史。

對於Uki Bauki而言,拍攝紀錄片的過程也是一種重要的學習里程,藉由影像敘事,將原住民族觀點與故事傳遞出去,同時也在紀錄歷史。

失敗了勇敢面對它 挫折是邁向成功的重要歷程

「勇敢去冒險,多多嘗試不同的人生經歷,用心感受自己的快樂和悲傷。」Uki Bauki說,臺灣的教育鼓勵孩子守規矩,照著師長們規劃的安穩道路前進,讓父母覺得很安心。但是這樣的教育方式卻造成許多人都走乖乖牌路線,沒有冒險的精神。因此她鼓勵年輕人做一個「不乖」的孩子,不要被保守的框架限制,勇敢地朝著夢想前進,各種新事物都大膽去嘗試,不要怕失敗。

嘗試新事物的過程,可能是開心的,也有可能是痛苦的。開心和痛苦都要去感受,試著和自己對話、梳理內在,找出心裡真正的答案。「成功和失敗,都是人生中的家常便飯。」Uki Bauki說,年輕時遇到挫折之後,總會覺得是不是自己不夠好。後來,她漸漸地學會要用另一種角度看待失敗。因為人生不可能只有成功和開心,挫折和失敗是邁向成功的重要歷程。所以失敗的時候,她感謝失敗、感謝挫折,因為這是一次最好的自省機會,避免犯同樣的錯誤,未來每踏出一步,都會變得更穩健。

追蹤我

※原文出自《青少年雜誌期刊》No.111期
※想了解更多原住民族的自然智慧,歡迎按讚追蹤「Ho Hai Yan 台灣原Young」粉絲團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