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Columnist

認識海中健將飛鳥虎——鬼頭刀

隨著南島語族遷徙通道黑潮追逐

2024/08/29

  • 文字 / 林瑞珠 Powered by 原住民族委員會
LINE分享 FB分享

來到臺東縣新港見到「鬼頭刀」本尊,身上帶著銀黃、青綠的鮮豔色彩,剛釣起的鬼頭刀,銀色麟片仍閃耀著金黃。鬼頭刀雌雄易辨,母魚的頭形線條圓潤流暢,公魚的頭部線條則陡峭方正,有如鬼頭,體型從側面看就像一把刀斧。

鬼頭刀是公認的海中健將,每年的4月至6月,會隨著南島語族遷徙的通道—黑潮,從菲律賓海域一路追逐飛魚,洄游到臺灣東部海域,成為臺東漁民重要的經濟來源。鬼頭刀的泳速極快,時速可達50節(92.6KM/H),漁民經常可在清晰可見的海面看到鬼頭刀追捕飛魚的畫面,因此便以「飛烏虎」稱呼它。

臺灣東部海域向北流過的黑潮有著豐富的營養鹽,孕育著浮游生物、餌料生物、掠食生物等一系列生態鏈的海洋漁場,偏好溫暖海水的鬼頭刀,會在此海域尋找獵物,洄游產卵。雖然一年四季都可以捕獲鬼頭刀,卻也有淡旺季之分,盛漁期集中在4~6月,當地人稱作「夏刀」;10~12月時則稱「秋刀」。

臺灣鬼頭刀主要的漁獲港口為臺東新港、宜蘭南方澳及屏東東港,作為主力的東部海域約占70%,其中新港就占了35~55%。臺東縣新港區漁會總幹事陳俊銘指出,有別於蘇澳、東港,因漁船噸位大,鬼頭刀大多屬於冷凍漁貨;新港的漁船大多會安排一至兩天的行程往返,透過冰鮮方式處理,此時會俗稱其為「現流仔」。

由於飲食文化的不同,鬼頭刀在臺灣並不普及,大部分都是以捕獵小號鬼頭刀製成魚丸為主,反而在喜好魚排的歐美地區廣受歡迎,因此,體型漂亮的果頭刀成魚多以外銷為主。

追蹤我

※原文出自《青少年雜誌期刊》No.111期
※想了解更多原住民族的自然智慧,歡迎按讚追蹤「Ho Hai Yan 台灣原Young」粉絲團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