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Columnist

亼聚-共作空間 Ji Sp ace
(圖片提供/ Ji Space)

亼聚共作空間

在田間共作空間 實驗慢下來生活

2024/07/11

  • 文字 / Powered by 客家委員會
LINE分享 FB分享

「亼聚- 共作空間」(Ji Space)是一處實驗場所,由返鄉青年莊茹絜在桃園新屋創立,她重新整頓閒置的老屋,並邀請藝術設計與地方創生工作者進駐,透過以技能換租的方式,與策展聯誼等活動,一再活絡亼聚的空間內涵,此外也邀請在地老人家帶領後生人深入地方文化場域,並成為其中的一份子。

撰文/蔡舒湉 攝影/陳正國

戴上登山帽,莊茹絜邁出腳步帶領採訪團隊走訪新屋區龍莊路附近的家族聚落,沿途盡是綠油油的稻田,一行人先是拜訪公廳上樓看阿公婆,笑著說客家的祖先牌位有趣的是會有在世的宗親;接著又爬上林間小坡鳥瞰波光粼粼的大陂塘,介紹桃園多陂塘的地理背景,與客家人不怕貧瘠紅土的刻苦精神。在一片閒適地遊逛中,莊茹絜忽然瞄了一眼遠方,喃喃:「為什麼我們的稻田要變成房地產的背景?」

在極慢速的旅行中深度體會人生

身為八年級客家子弟的莊茹絜感嘆,由於屋主後代遷居都市人口外流,以及投資客置產,鄉下的老房子大多處於閒置狀態,另一方面可能也是因為經濟考量,導致村莊裡古樸的伙房被推倒,改建成缺乏歷史紋理的現代別墅,讓村人大嘆可惜。因此莊茹絜創立「亼」這個品牌,希望透過「集聚」,讓更多不一樣的人群生活在地、認識在地,從而再造社區生命力。而這一切的契機,就從她的旅行嗜好開始。

返鄉青年莊茹絜是八年級客家子弟,希望透過「集聚」,讓更多不一樣的人群生活在地、認識在地,從而再造社區生命力。

返鄉青年莊茹絜是八年級客家子弟,希望透過「集聚」,讓更多不一樣的人群生活在地、認識在地,從而再造社區生命力。

復興美工畢業後,莊茹絜無心升學,開始四處旅行,她的模式是先工作一段時間,累積足夠的積蓄後再出走,旅費花光後再找工作謀生,曾徒步環島兩個月、到澳洲打工度假一年,也曾經開了一家跟登山健行、打檔車文化相關的小型選物店。在回外婆家長住前的最後一次旅行,莊茹絜下定決心下半輩子都要實踐極慢速的旅行,也就是一直換地方旅行,但在每個地方都待上一段時間,並透過打工換宿的方式維持生計,美術出身的她也可以運用畫畫、設計的力量解決生活上大部分的負擔。

正因為待的時間夠長,慢速旅行者不必急著去走訪熱門景點,而是可以用真正的生活慢慢融入地方。每到一個縣市,莊茹絜會去爬當地的山,也常花時間在交誼廳耍廢、跟民小幫手聊天,並透過部落格記錄生活和跟自己對話。2020 年初,正值她打工換宿環島的第十個月,她在台東鹿野接到外公突然離世的訊息,也正逢新冠疫情爆發,於是她回到外婆家,並開始在新屋擘劃一間「慢速旅行者」的共生公寓,彈性租期模式可以讓旅人住上一段時間,保有旅行跟生活的平衡。

在伙房和透天厝發動生活實驗

鄉下老房子雖然閒置,想要有效運用,必須歷經諸多考驗,莊茹絜碰到的第一個難題是產權,原先她想活用外婆家附近拿來堆放雜物的廢棄老屋,但在考量租金與產權等因素後,改跟外地地主租了一間70年代改建的透天厝(亼屋)和毗鄰的50 年代伙房(亼聚),將300 坪土地用做共生公寓與活動空間。莊茹絜解釋,建透天厝的人家在現今看似比較富有,事實上,要真正的富貴人家才有能耐在家族擴大之後擴增土地,用傳統技法修築古色古香的伙房,而預算有限者多半選擇拆除合院改建透天厝,另外也可以從磁磚的形式風格推測房屋的建設年代。

「亼」這個品牌名一方面是呼應「集聚」的本意,另一方面也是取自地主姓名中的字型偏旁,以感謝這位有共同理念的地主,緊繫交流核心,莊茹絜從2021 年開始整理透天厝,讓三層樓維持各有一處寬敞的交誼廳,一樓擺用餐、工作兩相宜的桌椅形式,二、三樓則是愜意的懶骨頭和沙發。「大家來亼聚的目的是為了享受鄉下的寬廣和輕鬆,所以交誼空間很重要,可以有更多空間與陌生人交流,也可以擁有充足的個人領域。」

亼聚舉辦各種不同的活動,如半農理想國新書分享座談。(圖片提供/ Ji Space)

亼聚舉辦各種不同的活動,如半農理想國新書分享座談。(圖片提供/ Ji Space)

經過2022 年大動作修繕,2023 年試營運時,莊茹絜申請補助計畫邀請藝術工作者進駐並交換技能,邀請景觀設計師規劃後院菜園,聲音創作者蒐集地方聲景並設計環境音地圖,來自高雄美濃的客語歌手黃瑋傑則呈現音樂人的生活樣貌,而影像工作者與平面設計師則分享如何舉辦工作坊,帶領社區媽媽在亼聚手工製作各式各樣的客家美食,包括:「秀滿的客家糟嫲 zoˋ ma」、「和阿婆一起搓粄圓」、「阿芳姐的醃漬 Kiauˇ teu」、與十三商號合作釀梅酒等體驗課程。工作者的房間日後也成為策展空間,莊茹絜邀請夥伴們號召自己的親友與粉絲再次回到新屋集聚,除了重現工作者居住時的房間樣態、認識創作,大夥兒也與社區居民互動。「回應亼屋 co-living / share house 之理念,每一處空間都是一個展間,只要踏入就能認識當時居住在這裡的人。」

手工製作各式各樣的客家美食,包括「秀滿的客家糟嫲 zoˋ ma」、「阿芳姐的醃漬 Kiauˇ teu」、與十三商號合作釀梅酒等體驗課程。

手工製作各式各樣的客家美食,包括「秀滿的客家糟嫲 zoˋ ma」、「阿芳姐的醃漬 Kiauˇ teu」、與十三商號合作釀梅酒等體驗課程。

凝聚工作者的多元創生平台

「亼屋 ji house」是創立了「亼聚」以後,為了貫徹共生公寓的概念,區分出的品牌,除了是住所,空間裡也陳列符合「與環境共好理念」的商品,在傳統斗櫃裡擺放結合米麩的天然洗沐品牌、客家歌手房客的專輯、應用格外品的有機地瓜酒等物品。一旁的白牆上貼了幾張與房客的合照、紀念便條紙等。莊茹絜難忘有非洲鼓團隊在巡演各鄉鎮學校過程寄居,並煮了一桌道地的非洲菜共享;關注地方創生主題的雜誌總編也來此住過一晚,隔天早上寫下「自己是被七點的陽光照醒的,卻沒有往日在台北起床後的疲憊,精神好到感覺可以馬上出門工作。」讓她看了感動不已。

角落的書櫃不刻意地擺放濃縮地方記憶的物件,莊茹絜隨手拿起一顆比碗公大的蚌殼,表示這是陂塘裡的淡水蚌,昔時農民會撈淡水蚌炒成餵豬的食物,後來沒有人這麼做了,才會長得這麼大。她又拿起一顆藤壺,表示這種潮間帶的甲殼類生物可以作為一種天然的水泥。抽出一本提倡斷捨離的書,也反映出莊茹絜的價值觀,她笑著說:「我因為長期旅行,發現其實我們不需要那麼多東西。受時常爬山影響,我的衣服都選擇透氣、高機能性、好搭配的款式。」

亼聚的成立吸引桃園文化局關注,並合作在伙房的埕上辦夜間露天電影院播放紀錄片。此外莊茹絜也號召桃園的地方創生工作者一起來此交誼,最讓她難忘的是「南北桃地獄鎮興運動會」,名稱惡搞自「地域振興」,結合在地元素,卻又讓地方創生工作者沒有任何商業目的地揮灑汗水,一起玩拔草、插秧、騎小腳踏車、體力考驗等趣味競賽,或是造訪新屋著名的范姜祖堂,請當地的文史工作者當評審,舉辦抽卡尋寶活動。

作為地方創生新手,莊茹絜一手打理「亼」品牌的一切,並且敞開心胸請益同儕、接觸各領域文化工作者,不斷溝通合作的可能性。社區營造的路還很漫長,但每一次聚集都點燃所有人對生命的熱情,不怕想留在鄉間的年輕人不多,也不怕家鄉文化被埋沒,未來莊茹絜會在「亼」繼續讓土地的人事被更多人看見和助力活化。

亼聚-共作空間 Ji Sp ace
電話:0901-255029
地址: 桃園市新屋區龍莊路450 巷30 號
亼聚- 共作空間 JI SPACE 不定期與品牌、藝術工作者合作舉辦客家醃漬、炭焙茶工作坊,與聲景導覽、露天工作坊等活動。亼屋- 生活居所JI HOUSE 為共生公寓,提供駐村交換申請,詳情請上粉絲專頁查看。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