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Columnist

走進千塘之鄉

吳奕蓉桃園慢旅 感受埤塘之美

2023/10/11

  • 文字 / 張煥鵬 攝影 / 陳正國 插畫 / 徐筠婷 powered by 客家委員會
LINE分享 FB分享

從空中鳥瞰桃園,星羅棋布的埤塘好像一顆顆閃著光芒的美麗寶石。由於境內埤塘及水圳分布綿密,數量之多、密度之高,讓桃園享有「千塘之鄉」美譽。台三線行經桃園,串聯著丘陵台地最南端的龍潭;沿著台三線旅行,是探訪千塘之鄉最便捷的一種方式。

「桃園埤塘,顛覆我的想像。」擁有主持人與演員等多種身分的吳奕蓉,曾經獲得金鐘獎節目主持人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女主角獎,以及金馬獎最佳新演員獎等獎項。近期因為拍攝電視外景節目前往橫山書法藝術館取景,對於曾經是灌溉用的埤塘,轉型為美麗地景以及書法藝術主題展覽館,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吳奕蓉曾經擔任客家電視台記者、主播、主持人和製作人,因為工作需要多次前往台三線沿線客庄採訪。她說:「每一次的造訪,都讓我更進一步認識客家不同的樣貌,如同看見全新世界。」

延續百年風華 龍潭觀光大池日夜皆美

桃園有一半的地形屬於台地,由於台地環境水量不豐,早期墾民取水不易,便以開鑿埤塘的方式貯水,補充農作物所需。清領時期,隨著大量漢人移入,墾民數量愈來愈多,埤塘更急遽增加。埤塘及水圳與客家先民的移墾歷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同時也建構出桃園台地特有的聚落生活文化和人文自然生態。數量眾多的埤塘,更成為桃園獨特且美麗的地理景觀。

百年前,埤塘和水圳是桃園在地農業不可或缺的灌溉水源。隨著時代的變遷,桃園大圳以及石門水庫相繼完工,充足的水源讓埤塘的灌溉功能漸漸被取代;再加上都市建設計畫和土地開發需求,部分埤塘因為失去功能性而逐漸荒廢,或是被填平另作他用。如今,有些埤塘已經不復存在,有些埤塘活化轉型為環境教育或觀光休閒的重要場域,展現新樣貌。好比龍潭觀光大池、橫山書法藝術館以及青塘生態公園,都是非常成功的案例。

龍潭觀光大池是桃園台地首座灌溉大埤塘,距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數百年前,龍潭觀光大池的池面長滿野生菱角,被稱為「菱角潭」,南邊有座湧泉,乾隆十三年,霄裡通事知母六召集墾戶共同開墾菱角潭附近的土地,並且修築霄裡大圳灌溉農田。到了嘉慶年間,墾民合力興建龍潭圳,利用大圳將菱角潭的潭水輸送至境內的灌溉水圳。潭水流經烏樹林、黃泥塘、八張犁一帶,自此奠定龍潭農業的基礎。龍潭地區的墾拓者,除了少數的閩人之外,絕大多數都是粵籍客家人。早期閩粵人共處,之後隨著閩人他遷以及少數同化為客家人,讓龍潭成為典型的客家聚落。就算面臨旱季,潭水的水量始終充沛,從不乾涸。

從菱角潭到龍潭觀光大池,盈盈池水至今仍是烏樹林與黃唐村的主要灌溉水源。灌溉之外,美麗的大池也規劃成為龍潭地區極具旅遊魅力的地標和熱門打卡景點。三座不同風格的觀景橋,是觀賞龍潭觀光大池的最佳位置。站在橋中央,美麗的大池風光盡收眼底。水岸區、綠廊區、兒童遊戲區等,提供多種休閒設施;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延續百年傳統舉辦的龍舟賽,已經成為桃園重要的夏日節慶活動之一。坐落在龍潭觀光大池旁的南天宮,是一棟閩南式重簷廳殿式建築,宮內供奉佛教和道教兩教的神祇。龍潭觀光大池水岸休憩廣場則有水岸市集、景觀咖啡廳、餐酒館,以及水上腳踏船、SUP 立槳及龍舟體驗等多種體驗式活動。前往龍潭觀光大池,無論是欣賞美景、參拜祈福,或是沿著環池步道漫步、吊橋賞景、喝咖啡、嘗美食等,都是放鬆身心的最佳方式。

品嘗道地客家風味 義法創意料理令人驚豔

「龍咖啡」和「大池覓蜜」是坐落在龍潭觀光大池水岸休憩廣場的景觀咖啡廳和餐酒館。龍咖啡的咖啡系列嚴選優質咖啡豆,還有各式客製化咖啡拉花,可愛的貓咪和動物都變成生動有趣的拉花圖案。「店長特調」是隱藏版飲品,美酒與咖啡完美融合,調製出帶有酒香的香醇咖啡;除了咖啡之外,店內也提供茶、歐蕾、氣泡飲,以及鬆餅、義大利麵和咖哩飯等餐點。愈夜愈美麗的龍潭大池,夜晚別有一番風情。

坐落在龍潭觀光大池水岸休憩廣場的龍咖啡,可邊欣賞水上風光邊享用香醇咖啡,十分愜意。(圖片提供/謝琮揮)

走進大池覓蜜,點一杯花式調酒,聆聽著音樂、欣賞著窗外夜景,可說是一大享受。這間餐酒館提供多款特色調酒,例如以龍潭特產花生和威士忌與榛果調製而成的「今生金世」,便是很受客人喜愛的創意調酒;客家桔醬的原料金桔搭配薄荷、甘蔗酒研發的「桔香紫蘇」,也令人耳目一新。

大池覓蜜以客家桔醬的原料金桔搭配薄荷、甘蔗酒研發的「桔香紫蘇」,令人耳目一新。(圖片提供/大池覓蜜)

「有許多客庄地區的鄉親,早餐都會吃一碗三角圓。」吳奕蓉回想起多年前,在客庄品嘗過這道極具在地特色的庶民小吃後,三角圓便成為心目中念念不忘的客家美食。三角圓以地瓜粉和太白粉製成外皮,包裹著添加油蔥酥的肉餡,捏合成三角形狀,Q 彈外皮搭配鹹香的內餡,湯頭有著濃郁的客家油蔥香,令人一吃難忘。雖然龍潭鮮少販賣三角圓的店家,卻有許多老字號的客家菜餐廳,提供各式各樣的道地客家風味,每一道菜餚都兼具色、香、味。

吳奕蓉每次和客庄鄉親聊天非常開心,回想起每一次的台三線之旅,都帶回滿滿收穫以及溫暖的回憶。

龍潭大北坑仔是一個以種茶為主的客家聚落,百年歷史的江家老屋,見證茶鄉聚落昔日風光歲月。位於江家老屋旁的「山水緣庭園景觀餐廳」,是在地知名的客家菜館。店內的白斬土雞,是最經典的客家美味,油亮的外皮、細嫩香甜的肉質,沾上客家特有的桔醬,風味絕佳。肥而不膩的梅干扣肉,鹹香滋味是最好的下飯菜。除此之外,肥腸茄香煲、紹興醉蹄、梅汁子排等,也是店內的人氣料理;客家燜筍、紅燒豆腐、客家小炒、薑絲大腸、客家鹹湯圓等,則是到了客家庄必吃的客家招牌菜。

山水緣庭園景觀餐廳是在地知名的客家菜館,即便平日前往也仍是座無虛席。

除了客家菜之外,桃園也有許多值得品嘗的異國料理。鄰近龍潭觀光大池的軟木塞義法小館主打義法料理,也是非常受歡迎的人氣名店。累積多年西餐資歷的主廚,回到自己的家鄉開了這間風格獨特的餐酒館,以西式料理方式,把來自台灣各地的好食材,變成一道道美味餐點。打開菜單,多種美味的創意料理令人垂涎。例如來自桃園漁港的新鮮漁獲,化為海鮮蛋煎、西西里炸海鮮、海鮮燉飯等義式料理;在地青農種植的溫室櫛瓜、番茄、馬鈴薯等蔬果,變成一道又一道的佳餚。此外,雞雜、豬頭肉、筍乾等,這些充滿台味的食材,也在主廚的巧手下,成為創意十足的義法料理。

人與自然共生 橫山書法藝術館

「橫山書法藝術館超美的!」初次造訪全台首座以書藝為主題的藝術館,吳奕蓉便驚豔於它的建築設計、庭園造景和自然環境之美。橫山書法藝術公園原址為「桃園大圳5-8號池」,這一座灌溉用埤塘,形成於清領時期,兩百多年來一直是大園地區重要的灌溉水源。高鐵營運後,這座埤塘不再作為灌溉之用,改建為橫山書法公園暨書法藝術館。

橫山書法藝術館的橫山二字,是該地的舊地名。書法公園和藝術館以人與自然共生的主題,並以埤塘為主角調整地形高程,讓整體視野增添豐富變化性。橫山書法藝術館的意象發想以園為硯、塘為墨,書法公園是「硯台」、埤塘是「墨池」,清水模館群,書寫著每一位造訪者的風格行旅。基地由左至右的建築外觀設計為篆刻印章的形式,五棟建築物有如五方篆印,又像是五個方盒子。由左至右的建築物包括展覽空間、館藏空間、教育推廣空間、商業空間、戶外展演場、行政空間及服務性空間等。

橫山書法藝術館目前正在舉辦「未究之境:書法中的客家敘事」特展,藉由展覽重新爬梳台灣客家族群的書藝樣貌,還原台灣書法史的足跡。精選二十世紀初至當代的書畫作品,讓人一窺百年來台灣客家族群的書藝樣貌。特展展出至10 月,在探索「客家水水」之餘,也能走進藝術館看見客庄敬天惜字的文化傳統。地下室的「大園尖山考古展示館」,典藏超過十萬件出土文物,涵蓋年代從距今五千年至兩千年前,其中以陶器和石器為主,珍貴的歷史文物非常值得一看。

橫山書法藝術館10 月底前正舉辦「未究之境:書法中的客家敘事」特展,探索「客家水水」之餘走進藝術館看見客庄敬天惜字的文化傳統。(圖片提供/橫山書法藝術館)

青塘園自然生態豐富 埤塘變成休閒好去處

距離橫山書法藝術館大約十分鐘車程的青塘生態公園,是另一個灌溉埤塘成功活化的範例,是城市中最容易親水、近距離接觸自然生態的休閒去處。在生態公園裡,設置親水緩坡、觀景平台、木棧道、人行步及戶外劇場等多元的休憩空間。環繞著青塘池的木棧道平坦易行,池中種植大片荷花和水生植物,散步之餘亦能賞花和觀賞植物生態。雪白色的「青塘園景觀橋」,夜間燈光點亮後,營造出格外浪漫的氣氛;更可透過橋上的「永恆之塔」對著北極星射出光束,表達「永恆」概念,是青塘生態公園的一大亮點。在青塘園遊客中心的露天看台,能夠盡覽青塘生態公園的綠意,戶外的石棧步道串聯園區的埤塘景觀和雙塔斜張橋,散步或賞景都是不錯的選擇。

「旅行是認識新事物、滿足好奇心的一種方式。」吳奕蓉喜歡旅行,對於藝術、建築、博物館等主題特別感興趣;她格外享受旅行時的簡單純粹與美好,旅行中留下的難忘回憶,都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情感連結。

吳奕蓉表示,每一次的造訪台三線沿線客庄,都更進一步認識客家不同的樣貌,如同看見全新世界。

吳奕蓉是屏東縣麟洛鄉六堆客家人,小時候以為客語就是自己所說的四縣腔。進入客家電視台擔任記者之後,某次前往台中東勢採訪,第一次聽見大埔腔,才領悟到客家在語言、飲食、文化等,充滿著豐富的面向值得挖掘。因為主持客家電視台《花漾同學會》的緣故,吳奕蓉經常拜訪台三線沿線客庄。「和客庄鄉親聊天非常開心,他們都是以開放的心面對各種訪談。」回想起每一次的台三線之旅,無論是工作或旅行,都帶回滿滿收穫,以及溫暖的回憶。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