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Columnist

狩獵是原住民族男子成年必須學習的技能,其中也包含設陷阱
狩獵是原住民族男子成年必須學習的技能,其中也包含設陷阱

成年禮前所需的訓練 多種專業技能之培養

2023/08/21

  • 文字 / 林瑞珠
LINE分享 FB分享

傳統原住民族社會有很清楚的性別分工,男性負責狩獵、漁獵以獲取肉類,藉由山訓培養武勇的精神與技能以保護部落,同時與女性家人分擔農務;女性則必須學會織布等技能,這些都需要經年累月的訓練。

傳統原住民族的成年禮是成人生存技能的資格認證,在此之前必須歷經數年的野外求生訓練,包括狩獵、漁獵、砍柴、採集野菜藥草、蓋房子等等,綜合以上訓練就是保護部落的軍事訓練。女子則需從小跟著母親學習織布等技巧,為延續族群命脈做準備。

與現行法規的成年意義相近

大部分的原住民族成年禮約於16歲至18歲之間舉行,其年齡及責任規範和臺灣現行法規的意義相近,都必須承擔社會責任、保衛國土(按目前法律明訂,18歲為成年人,需負完全法律責任,可以結婚、擔任公司董事、成立社團等,擁有獨立生活的權力,男子依法還有服兵役保衛國家的義務),只是,照現代狀況看來,其實少有18歲能自立者,因為大多都仍在求學階段,經濟上一定程度需依賴父母,距離人格成熟還有一段距離,然而,在過往年代的傳統原住民族部落社會中,18歲即必須具備所有成年人的能力。

野外求生與狩獵

花東地區母系社會阿美族、卑南族、撒奇拉雅族,以及東排灣族、東魯凱族各部落都有年齡階級以及會所制度,男子從大約12歲至15歲出現第二性徵時開始,就會被送進會所共同生活,各部落有不同分階的年齡階級制度,由年長的部落哥哥們帶領弟弟們接受各種訓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狩獵,狩獵既是技能,也是培養勇氣的方式。這種制度有助於部落文化傳承及凝聚部落向心力,至今阿美族的許多部落仍維持年齡階級制度。

沒有年齡階級制度的族群一樣需要從狩獵、漁獵中學習,尤其集體山訓,是一個男子從個人技能到部落群體關係都被考驗的訓練過程,除了取得食物,也在訓練一個男人負起守衛部落的責任與技能,同時學習原住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神。鄒族莊莫俄表示,獵人必須走路輕,心靜少言才能耳聰目明,不打擾動物、敵人,才能學會觀察大自然及周遭環境。南投眉溪部落賽德克族耆老李正義則表示,非狩獵期,還沒長大的動物都不捕抓,這是老祖宗要求遵守的山林保育規矩,也就是賽德克族講的「gaya」。

依地區而有不同的捕魚方式

狩獵之外,靠近山區的部落因靠近溪流湖泊而有魚藤毒魚、魚具撈補、人工魚礁偽裝棲地以誘捕等方式。本身就是漁夫的樟原部落噶瑪蘭族傳統領袖陳天祿表示,靠海的部落則是出海捕魚,發展出竹筏、木船出海漁撈或潛水打魚的文化。他的兒子陳孟昕雖在臺北成家立業,但海祭期間仍必然返鄉,下海撈捕祭典所需的海味。

砍柴挑水服勞役

半世紀以前,臺灣許多家庭生火的材料主要仰賴木柴,地處偏鄉的原住民族部落更是如此,砍柴、挑柴是家戶間常見的粗重工作,主要由男人負責,必須了解各種木材的特性,以及砍柴的技術。女人則必須到河邊或水源地挑水。

因為薪柴的需求量都很大,所以致贈木柴也成為人際之間聯絡情感或互相幫助的方式,例如有些男主人過世的家庭,或老弱鰥寡,經常會有部落族人「順便」幫忙砍一把。有婚配對象的男子也經常幫女方家砍柴以表誠意。

蓋房子 搭建祭典活動棚

大部分的原住民族部落中,只要有人家需要蓋房子或修房子,那就是男人集體出動的事,太巴塱部落陳建華表示,首先部落男子要集體上山取材,包括砍茅草、取木材、麻竹、砍藤等等。取回之後由經驗豐富的傳統領袖及族中長老指導搭建或修復。

而該項搭建技術,現在多在祭典期間展現,例如臺東大峰峰部落就在噶瑪蘭族傳統領袖陳正發以及耆老潘明法、潘進明的帶領下,上山砍藤、砍竹搭建海祭所需的瞭望臺以及夜宿海邊的大型休息棚。至於女人也沒閒著,必須準備食物以及蓋房子過程中需要祈福的祭品。

現在蓋房子的技能多展現於祭典期間,圖為噶瑪蘭族青年搭建海祭所需的瞭望臺。

現在蓋房子的技能多展現於祭典期間,圖為噶瑪蘭族青年搭建海祭所需的瞭望臺。

認識野菜藥草

傳統原住民族農耕文化以種植小米、稻米、芋頭等主食為主,平常所需的蔬果類都靠採集,男人在山上野外求生時需要懂得,女人務農時也要具備採摘野菜的技巧,舉凡野菜、野果、野菇,經常可在路邊野地摘採得到,藥草亦然,那是原始時代疾病的療藥。此外,採集也必需具備識別的能力,否則採到毒菇、毒草就會危及性命。

認識野菜藥草、學習辨識和採摘的技巧,是原住民族成年男女都需學習的事

認識野菜藥草、學習辨識和採摘的技巧,是原住民族成年男女都需學習的事

女子學習織布

大部分的傳統原住民族女孩從小就跟著母親學習織布的技巧,為自己準備嫁衣。泛文面族群的年輕女子學會織布後,才有在臉上刺青的資格,並得以婚配。與泰雅族居住地相鄰的賽夏族受到影響,也有成年文面的習俗。

*本文由alive專案企劃製作

追蹤我

※原文出自《青少年雜誌期刊》No.105期
※想了解更多原住民族的自然智慧,歡迎按讚追蹤https://www.facebook.com/hohaiyanyoung/。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