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Columnist

法器的使用方式也是巫師師徒傳承的項目之一。圖為布農族巫師古天生的法器。(攝影/林瑞珠)

各族不同的成巫之路

穿梭陰陽兩界勤懇學習

2023/04/17

  • 文字 / 林瑞珠
LINE分享 FB分享

巫師,並不只是通靈者,還需經過長期的學習,直到合格才准予立巫。除了有現世的師父教導之外,學巫者也會接收到靈界神祇的啟示,經過各種考驗才能達到正式巫師的標準。

巫師不僅只是通靈者,還是神的代言人,部落舉行祭儀時需要巫師來與祖靈及各界神祇溝通,族人遇到生活難題如生病、惡夢、人際關係問題等,也都會來找巫師幫忙解惑,因此巫師必須仰賴長期的學習,並在生活中屢度難關、累積生命智慧才得以承擔重任。

陰陽兩界都有師父

「巫」的本事乃師徒相傳,項目繁多,包括:請神、請示、送神時所使用的咒語、法器使用方式、祭儀的程序等等,所以通常會有世間的師父,也會有靈界的巫師高靈來指導。

鄒族的巫師安金立來自山美部落的巫師家族,父親就是巫師,他遺傳到巫師體質,但年少時沒有意願學習,卻經常在眾人聚會時被附身,講出一些不得體的話,因而他的叔叔便提醒他趕快學巫,並請部落的老巫師替他「開眼」,之後由老巫師「帶路」(此為鄒族人的說法),讓安金立貼身學習。待他正式立巫之後,就有「靈界的老婆」來指導如何為人解決疑難雜症,並協助調查來者的病因,再進行靈療。安金立說,他跟「靈界的老婆」是一種夥伴關係,和人間的老婆不同。

布農族巫師集體習巫 石頭神成為指導神

布農族巫師在訓練期間是採集體學習制,學成之後每年6月還要跟其他巫師一起「Pistahu」,以加強道行,如果沒有持續的話,法力便會衰退。布農族巫師古天生分享,他從小就展現巫師體質及靈性,會看到全副武裝的將軍,部落老巫師朱健華生前在他國小六年級開始,便把他帶在身邊學唸布農族咒語,效用包括治病、處理外遇、受驚、找人、找東西以及處理靈擾等等,所有幫人解決疑難雜症的咒語都要學。

然而,古天生國中畢業後外出工作故中斷學巫,一直到32歲石頭神託夢,要求他返鄉繼續成巫之路,他才回到紅葉部落繼續學巫,前後共經歷13年的學習。之後,石頭神便成為他的指導神,並會化作一顆石頭來到他的身邊,只要有人前來問事,古天生就會立起石頭,和石頭神通靈。

從小展現的巫師體質

大部分的巫師跟古天生一樣,從小就展現巫師體質,最常見的是體弱多病,而且看得到靈體,老巫師們發現之後就會將其帶在身邊教導。而里漏部落巫師團團長陳勤蘭也是如此,她三歲時常生病,看診的結果都是沒問題,後來部落巫師看出她遺傳了祖父的巫師體質,家人就送她到巫師團學習。在學巫過程中,陳勤蘭遇到很多奇特的事,例如她的保護神經常在睡夢中指導她,有一次還帶著她在部落上空飛翔,看到太平洋;陳勤蘭也因為從小就接受扎實的學習,才得以累積功力,讓她足以擔當巫師團團長的重責大任。

阿美族巫師陳勤蘭(圖中)從小就展現巫師體質,三歲時常生病卻找不到原因,家人就送她到巫師團學巫,長年接受扎實的訓練,如今已是巫師團團長。(攝影/林瑞珠)

成巫前後的生命磨難

為何許多巫師在成巫前後都得歷經生命的波折、病痛纏身?劉璧榛研究員表示,有一種說法為:「巫師是受過傷的治療者。」西方醫學缺少同理心的訓練,所以醫生跟病患說話時,多半不會考慮對方是否能夠承受;然而巫師得以藉由身心折磨的親身經歷,理解人生必經的痛苦,故相對能夠培養出同理心。

古天生也是飽受病痛之苦的巫師,他在二十幾歲時,因飲食過度而罹患糖尿病、腎病,後來妹妹捐了一顆腎給他,才脫離洗腎的苦難歲月,不料去年確診COVID-19,住院一個多月,三次病危,最後一次還到了閻羅殿,閻羅王查了卷宗之後告訴他:「你怎麼會到這裡?你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便叫人把他速速送回人世,他就醒來了。這些經歷其實都是身心折磨,但古天生不以為苦。

今年才22歲的太魯閣族巫師何盈輝在出生幾個月時,脖子長息肉所以需要開刀,巫師阿嬤就說這個孫子未來可能是巫師,因此從小就帶著他到處替人治病、解忌。國一那年,他突發高燒兩、三個月,在把玩竹管時,竹管竟然就黏上手指了,這是太魯閣族認證巫師體質的方式,後來阿嬤做儀式確認此事,便開始訓練他成為真正的巫師。此外何盈輝也分享,他因為成巫而遭受過許多流言蜚語,讓他很想逃避,後來看到阿嬤日益衰老,深感巫師文化需要傳承,加上受到一些學者老師的鼓勵,才得以支撐他持續學習。

何盈輝是目前太魯閣族最年輕的巫師,他在國一那年把玩竹管,竹管竟然就黏上手指,這是太魯閣族認證巫師體質的方式。(攝影/林瑞珠)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