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裕森專欄〉什麼是淡紅酒?暢快易飲、生津止渴,曾被時代淘汰的日常飲料甜美逆襲
2018/07/05
- 文字 / 林裕森
今日的波爾多以生產精緻耐久的紅酒聞名,但其實,那是相當晚近的事。打從12世紀,因擁有現今法國波爾多所在的亞基坦公爵國(Aquitaine),英國人開始喝波爾多,14世紀每年有多達9000萬公升的葡萄酒被運往大不列顛群島,是當時全球最大宗的貿易。不過,在19世紀前,這些來自波爾多的酒大多是一種稱為Clairet的淡紅酒,顏色和口味都淡,通常不到一年間就要喝掉。至今英國人仍習慣稱波爾多葡萄紅酒為Claret(Clairet的英文譯名)雖然酒的顏色和風味都已不再淺淡了。
其實,不只波爾多,歐洲許多產區都曾生產淡紅酒,或選用皮薄色淡的品種,或黑、白葡萄混種混釀,或減少萃取僅短暫泡皮數日即完成,目的在釀出好喝順口,適合日常飲用的紅酒﹔當時,太濃縮的酒甚至還要加水稀釋後才喝。但當葡萄酒世界開始注重紅酒的顏色深淺和酒體結構之後,淡紅酒就逐漸消失於主流市場。
直到崇尚直顯葡萄原味的自然派興起後,曾被時代淘汰的淡紅酒開始以新面貌重回葡萄酒世界,特別是淡紅酒的鮮美多汁與歡快暢飲特性,對比許多昂價的頂級酒因特別濃郁厚實、堅固耐久,開瓶後常是一杯都很難喝完的窘狀,淡紅酒的高可喝性讓酒迷可找回葡萄酒最根本的,生津止渴的飲料功能。實在太可口易飲了,淡紅酒常因而被認為過於簡單,少有細緻變化與時間深度。但其實因沒萃取過多葡萄皮裡的物質,反而讓酒更加透明,可嘗出更多細節。
麥拿倫谷是南澳大利亞的知名葡萄酒產區,溫和的地中海型氣候非常適合種植葡萄,主產紅酒,以希哈和格納希的表現最佳,特別是後者常能釀成他處少見,質地細緻的風格。(攝影:林裕森)
澳洲自然派名莊Jauma在麥拿倫谷(McLaren Vale)產區的多款格納希(Grenache)紅酒即是最佳代表,採用減法,無添加的釀造法,連培養都相當短暫就直接裝瓶,讓格納希展露了少見的迷人美貌,酒色淺淡,果香與香料香氣奔放,質地滑細,鮮美好喝。特別是產自Clarendon山區較高海拔的Ralph’s Vineyard葡萄園,更加精巧靈動,有格納希葡萄少見的純淨感;若萃取更多,釀成顏色更深的紅酒,只怕會像在水墨山水的留白處,添上無謂的工筆花鳥,平白浪費了這一難得的美味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