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Columnist

Housing Works Bookstore C a fe老建築在歲月積累下有濃濃文藝氛圍。

我在紐約把書店當書房

2017/03/16

LINE分享 FB分享

我自大學教職退休後,少了學校研究室的藏書空間,不敢輕易買書;加上高房價下書房空間的奢侈,我甚至大量送出讀過的舊書。不過,書雖少買了,但看書、逛書店的習慣難改;因此,常住城市的某些書店,也就成為我私人書房的替代品。近年常住的紐約,有兩家符合我書房標準的書店:一家適合靜心閱讀、寫作,一家藏書有如中央圖書館般豐碩。

一個炎熱的紐約八月天,我在Soho區閒逛,突來的午後驟雨,慌忙中躲進一家日後成為我紐約書房的書店。這家位於Crosby街一百二十六號的Housing Works Bookstore Cafe,是一複合式經營的咖啡館書店。

我一推開大門,即被眼前挑高的空間設計所震撼,頂著天花板的巨大圓形拱柱,緊貼牆壁的深棕色齊頂木質書架,左右兩側通到二樓迴廊的迴旋梯,高高屋頂垂掛吊燈的綠色燈罩,自然烘托出老建築在歲月積累下的文藝氛圍。我被這古樸空間所吸引,快步向裡走去,咖啡香氣撲鼻而來,迎面靠裡側的角落,設有販售三明治、牛角麵包和餅乾等輕食的咖啡吧,上面懸掛書寫著Bar的紅底白字燈箱。既然掛牌Bar ,當然也賣酒,雖然只提供葡萄酒,但是捧書品酒,大有李白無酒不成詩的情趣,完全符合我的生活風格。

一樓擺置桌椅的空間相當寬闊,不只提供餐飲者使用,也是個人休憩、看書或小型聚會討論的空間,鄰近的紐約大學師生不乏將其視為聚會的場所。二樓迴廊成U字型,書籍分類依序擺置,每一主題區都貼心擺上椅子、甚至桌子,很適合一個人靜心閱讀、思考或寫作。

書店的主要商品是二手書,還有數量可觀的音樂CD和電影DVD。雖然是二手書,但顯然經由圖書館的專業分類,所有書都如同新書般分門別類陳列;尤其人文藝術、人道關懷和生活品味方面的書,數量和種類可觀、內容豐富多元,甚至也有一般二手書店難覓的搶手貨,愛書人一旦置身其中,很難抽腿離開。

我隨興翻找,幸運的找到一本遍尋不著的紐約餐廳經營專家丹尼‧梅爾(Danny Meyer)的著作《Setting the Table》,而且只花費不到半價的七美元(原定價十四‧九九美元)。

Housing Works咖啡館書店,其實是一家為協助愛滋病患和無家可歸街友的社區服務組織,所販售的商品大多來自捐獻者,工作人員也幾乎全是義工。雖然是書店形式,但是你只看不買也行;雖然附設有咖啡館,但是你不消費也無所謂。任何人只要想進來,無論是為躲避炎熱來吹冷氣或是寒流來襲時取暖,都一樣受歡迎。

這家成立於一九九八年的咖啡館書店,只是Housing Works推動公益活動的平台之一,在同一條街上還有一家服飾和家飾店,也值得淘寶。書店不時舉辦音樂會、簽書會、朗讀會、主題演講等文化活動,甚至還是紐約市熱門的婚宴場所。不少紐約客認為,能在濃濃文化氛圍的地方,完成人生的重大儀式,要比在教堂或五星酒店更加浪漫。

對我而言,與其說Housing Works Bookstore Cafe是一家書店或咖啡館,不如說是我在紐約市的私密書房。

不過,Housing Works咖啡館書店的空間畢竟有限,要滿足逛書店的欲望,還是需要大型的專業書店。在紐約巿,能夠符合我把書店當作大學圖書館的,只有聯合廣場(Union Square)附近的Strand Bookstore(地點在第十二街與百老匯大道的交叉口)。

一九二七年開業的Strand書店,有九十年歷史,是地上三層、地下一層的超大型書店,有新書、舊書、折扣書與罕見珍本書;號稱有十八英里長的書,無論在數量或專業上,保證凌駕一般大學圖書館。我喜歡閱讀Strand書店員工精選書(Staff Picks)推薦文,書店員撰寫的推薦文,不是書評作家的「專業」評論,往往較直接、平實而更貼近「真正」讀者的心。這些推薦文,是真正愛書人的心得,猶如「書中書」,我往往讀到忘我,也曾因而買了所推薦的書。不過,我回家自己讀了原書,似乎沒有太多感覺。我想,推薦者或許是作者真正的鐵桿粉絲,才能寫出如此心有靈犀的回應。

Strand書店書價較一般連鎖書店便宜,我在這裡買到一本美食專欄作家史蒂芬‧蕭(Steven A. Shaw)的著作《Turning the Table : the insider’s Guide Eating Out》,只要半價七美元(原定價十三‧九五美元)。如果喜歡淘書,擺在書店外攤子的拋售書,有些只要一美元,只要耐心也能淘出心儀的書。Strand猶如我在紐約的中央圖書館,而且是可以將書買回家的圖書館。

小檔案_楊志弘

楊志弘,土生土長的台北客。他人眼中的記者、學者和作者,自認是城市移動者。自2008年起,在城市間頻繁移動,體驗移動的生活:啟程是離家,也是回家;抵達是客人,也是歸人。近作《移動的城市》,臉書(echyang)、微信(echyang)及公眾號(echyangcn)。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