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傾聽大海與斷崖對話

2015/08/18

LINE分享 FB分享

西元一八八二年六月一個清晨,破曉時分,沿著台灣東部海岸,一艘「馬卻沙號」(Marchesa)雙桅帆船,由南往北航行。

隨著船越來越靠近岸邊,天色轉亮之際,船上一位英國著名的生物地理學家古里馬(F.H.N. Guillemard)從海上往岸邊看,一整片高聳的大斷崖迎面而來。斷崖的險與美,連見識過世界各地特殊景觀的古里馬,也深感震懾。他回英國後,在一八八八年完成的《馬卻沙號的旅行》一書中,仍不忘這段驚豔:

「霧帷越來越高,時而隱藏、時而露出山峰、山頂與峽谷。玫瑰色的陽光越來越寬闊,刷出淺薄、光亮的雲層面。白日早已掃除黑夜,最後,山巒清楚而顯著。一群長薄而雪白的雲靜靜地懸浮、滯留在半空,遮住山巒的面貌。在有知的世界中,最高的海崖就在我們眼前揭開面貌,它是壯麗的。很少有懸崖能比美國加州優勝美地更驚人;……但這些,在巨大斷崖的福爾摩沙旁邊,都變得渺小而微不足道。」(劉克襄譯,摘自《後山探險》)

二○○三年三月,海洋作家廖鴻基,從海上看著已開闢出蘇花公路的清水斷崖,他也有這麼一段紀錄:「崖壁蒼鬱、斑駁,如刀削直洩入海,濤浪直逼崖下,氣勢非凡。」

你曾經從海上看清水斷崖的全景嗎?從海上看,小清水山在左,大清水山在右,而蘇花公路從山腰間穿過。

蘇花公路,全長一百一十八公里。路,懸在半空中,尤以清水斷崖處,斷崖幾近九十度角,從海平面聳立而起,最高達一千二百公尺,是世界罕見的「海崖」。

清水斷崖所在的清水山,海拔二千四百公尺,但距山不過十來公里的海水,就深達三千公尺,再離岸往東約四十公里,就下到四千公尺,繼續往東兩百公里,更深達六、七千公尺。

因為深,這裡的海水特別藍,極目遠望,還可以看到海水顏色深如潑墨,海面下,是人類難以到達、深不可知的秘境。太平洋最深處達到一萬一千五百公尺,這樣的深度,即使將世界最高峰聖母峰(八千八百四十八公尺)沉入海中,峰頂距海平面都還有二千六百公尺。



從海上看花東,距離很近時仰望,有險峻的震懾感;遠觀時,則有壯闊的心靈悸動。中央山脈在海上,像一座座巨大而深綠的屏風,往左右綿延,層層相連,看不到邊際。這樣的景象,不同於從西海岸看台灣的平原寬廣;也異於從東北角海岸看到九份、金瓜石的圓渾山勢。

喜歡駕帆船的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說:這輩子一定要從海上看蘇花,因為「很壯觀!」

事實上,在蘇花公路通車(一九三二年)之前,台灣從西部到花東,主要靠船。古里馬沿著台灣東岸航行時,所有到東部的探險家,都是乘船而來。

一九七五年到一九九一年間,基隆和花蓮之間,本來有「花蓮輪」載運往來旅客和貨物。這段期間,從海上看蘇花,是很稀鬆平常的事。換言之,不過就是十五年前,只要搭上花蓮輪,就有機會從海上欣賞花東的壯麗斷崖。

只是,長期的海禁心態,多數台灣島上的人視搭船出海為畏途,即使在海上,也很難用「欣賞」的心情看蘇花。隨著北迴鐵路通車,花蓮輪在一九九二年就停駛,走入歷史。

如今,除了漁民出海捕魚,一般人有機會從海上看花東,大概就是搭乘賞鯨船出海,在海上尋覓鯨豚蹤跡的同時,不妨抬頭欣賞矗立在遠方海上的中央山脈和海岸山脈。想從海上看清水斷崖,從花蓮港搭賞鯨船出海,往北開約一個小時可抵達,但因一般賞鯨船不會開到清水斷崖處,所以,必須事先和賞鯨公司(多羅滿賞鯨公司有這項服務)溝通。

從海上看蘇花,提供自己看台灣的另一個視野。大海就在台灣島四周,但我們長期將自己「關」在三萬六千平方公里的島上,忘了我們有一千六百公里的海岸線,忘了如果以兩百海里經濟海域計算,我們有十八萬平方公里的海域,是陸地面積的四‧七倍。

回想一下,我們的祖先都是從海上來的,當年葡萄牙人和英國探險家對於台灣島的讚美,也都是從海上發出來的。過去,我們習慣從陸上看海,如今,也可以試著從海上、用不同的心情看台灣。

尤其,從海上看壯麗的花東海岸,你將發現,原來,台灣後山就有「世界級的景觀」。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