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遊戲野徑:10條親山步道,賞不思議勝景!

你家附近就有桃花源—新竹、台中篇

2015/08/18

LINE分享 FB分享

「你看,那裡有長頸捲葉象鼻蟲的『搖籃』!」

再向前幾步路,前頭說話的人又順著一株苧麻指點:「嘿,竹節蟲!」

這兒是新竹芎林鄉飛鳳山。邊走邊說的人,是荒野保護協會發起人徐仁修。芎林,是他的故鄉。飛鳳山,是他小學遠足之處。這山最高海拔四百二十四公尺,步道坡度緩和,是新竹人最容易親近的郊山之一。

看見生命的搖籃

飛鳳山步道和一般郊山步道景致大同小異。但跟著徐仁修走,卻發現:再平凡不過的山路兩側,一樣生態豐富。各種植物、昆蟲等等,正奧妙無比的展現生命力。

走進步道沒一會兒,徐仁修就指著路旁的沙朴樹說,樹上捲成圓筒的樹葉,是長頸捲葉象鼻蟲的「搖籃」。定睛一瞧,一棵樹還不止掛了一個搖籃。

原來,是象鼻蟲夫婦交配後,為了讓牠們的小孩有個安全的「家」,會合力在樹上將一片葉層層捲起,再將一個卵產在中間,就像以小被子溫暖裹住嬰兒。它在樹上隨風晃蕩的模樣,還真像搖籃──這類象鼻蟲也因此暱稱為「搖籃蟲」。

神的是,只靠象鼻蟲的小嘴和小腳,毫無輔助工具,「搖籃」卻做得密實機巧,手藝猶勝檳榔「包葉」。

徐仁修在《動物記事》一書中,對象鼻蟲有相當生動的一手觀察。他說,幾乎所有的象鼻蟲,都懂得選擇剛完全伸展的新葉造窩──是最中心、最上方的心芽之下第二節的葉子。上頭的第一節葉子才張開一半,不夠格。

挑好了葉子,象鼻蟲爸爸會先以嘴,從基部附近將葉片橫向切開、但又不讓它掉下來。這是為了截斷新葉水分,讓它變得更柔軟、更好捲。接著,蟲媽媽開始編織,蟲爸爸則在附近巡邏,免得寶寶新家給別的蟲搶了。

蟲媽媽忙了近半個鐘頭,大「籃」告成。有時,她會喀嚓一聲將搖籃咬斷、讓它落地。因為,潮濕的地面可以涵養水分。



在這葉子做成的搖籃裡,蟲卵成長、化蛹,葉子也剛好是牠的食物。了不起的是,徐仁修在《動》書中寫道:象鼻蟲「在養分的使用上,是極端的經濟。」一片不全的葉子(約八分之一還留在枝上),就能剛好讓一隻小蟲變成蟲,「真是不可思議的有效率。」

再走幾步路,苧麻葉上,細瘦身軀和葉面紋路合而為一、身軀和葉子一樣翠綠的,是年幼的竹節蟲弱蟲。牠低調的保護色,不知矇過多少天敵(包括人類),而讓家族命脈得以綿延……。

品嘗自然的氣味

竹節蟲和象鼻蟲,僅是我們在飛鳳山步道剛開始遇上的兩種生物。走不到一百公尺,在徐仁修的領航下,我們就細細品賞了近二十種的蟲蝶草木。這些動植物彼此之間,再以環環相扣、自有道理的生物鏈密密串起……。大家除了雙眼看,還聞、聽、摸、甚至試吃,走得超慢,但路上忙得很。

例如,才剛從位於登山口的代勸宮後頭轉進步道,就是一陣清香迎面。是樹蘭,而且還得在數公尺之外才聞得到香味,一靠近它反而沒了。樹蘭讓人記起它的方式真奇特。

接著,經過一棵竹柏,揉一揉葉子,竟發出芭樂香。以同樣的方法試聞香楠葉,更妙,傳出的是燒焦火藥味,讓人想忘記它們都難。

再經過一條條垂在山壁上的綠色藤蔓,徐仁修順手摘下一片葉子要我們「試吃」。是酸的,它就叫酸藤,「登山時有這種東西可以吃,就很不錯了。」

我們後來在台中霧峰山區,也遇過另一種能解渴的野果,是外表布滿綠色毛毛的毛西番蓮(見第十五頁下圖)。它剝開來是顆橘色小果,籽吃起來的感覺則和百香果一模一樣,而且更甜。毛西番蓮當年是鄉下孩子的免費零食之一,現在也能當成上山沒水喝時的救急植物。大自然給的禮物,總是源源不絕的。



聆聽季節的聲音

回到飛鳳山。我們又和構樹(亦稱鹿仔樹,因梅花鹿愛吃而得此俗名)見面了。雄構樹開花會有聲音(見本刊九七九期「生活專刊」第二十五頁)。此時已過開花期,徐仁修則請我們摸一摸構樹葉毛茸茸的質感。

他說,幼時常和父親上山蒐集它,好拿回家餵豬(而不是養鹿)。多了這一些線索,下回遇見構樹,應該更能認出它了。

沿路蟬聲不歇。仔細聽,不同於夏蟬的宏亮音色,這蟬聲較高、細,甚至還有些「緊張」。徐仁修說:「這就是秋蟬。聽到這種聲音,表示秋天到了!」山中還有專屬炎夏的台灣騷蟬,傳來魔音穿腦般、「騷—騷—騷」的響亮長音,和秋蟬搭配,唱和季節交替……。

我們就這樣在山中現場慢速前進,一小片葉子、一小隻蝴蝶、一小朵花兒,都有大世界,可以欣賞良久。此時,匆匆快走的人經過,忽然覺得,只以運動健身方式拜訪飛鳳(及任何小山),而忽略了山徑兩旁精彩的微風景,可惜了!

荒野保護協會企畫部主任藍培菁就說,「荒野」的人往山林去,往往一百公尺走一、兩個鐘頭,而且,常到不了目的地。他們眼中的戶外,沿途總有觀察不完的動植物,總有玩不停的自然遊戲。

平常叫不出名字,只能稱樹、草、花、昆蟲、蝴蝶(其實有些是蛾)、毛毛蟲等的小生物,上了幾次山,現在總算能細分若干。而每多知道它們一點點,就越驚嘆生物鏈的結構邏輯。

你甚至不該專程去外縣市,而宜先在自家附近找座山,方便你隨時造訪、互動。沒有坡度、但還滿野的小徑亦可。象鼻蟲不是只在飛鳳山造搖籃,台灣低海拔山區皆分布。

徐仁修定居台北新店花園新城,雖然萬水千山走遍,家附近的四分仔步道,仍是他常觀察生態之處。



鄰居之山走久了,你能獨處、獨享的風景,就會出現。

例如,台中大肚山脈,看似荒煙蔓草,遍地紅土。不過,仍有一群著實愛這片天地的在地人,能慧眼發現其中生機盎然的角落:一大片野百合,春分時節過境北返的南路鷹(灰面鷲),無數條山海相通的野徑……。

回應山林的呼喊

同樣位於台中縣的霧峰鄉,處大肚溪上游海拔一、兩百公尺的山裡,往往一條產業道路只通一戶人家。但仍有一群疼惜大自然的「鳥人」,能在路的盡頭追蹤到台灣保育類鳥類——八色鳥的身影。清晨四、五點就出發是他們的常態,靜坐一處「候」鳥、與牠們心領神會,則是修練。

地瓜餐創始人陳堅真和夫婿林言訓,常將五個不滿二十歲的孩子,帶到野山中生活幾天。讓他們從有形的山川與鳥獸、無形的季節與溫度等等,去感受大地準備的「財富」,認知原來「每一個人都是富有的」。

他們一家人常去的山,並非什麼名山,不過就是新竹縣峨眉鄉老家附近等等的淺山,孩子們一樣能玩得不想回市區。

雖然逛郊山應該輕輕鬆鬆,不過,還是忍不住想引用一下徐仁修的話:如果人類能多尊重生物多樣性一點,讓生物鏈維持得複雜一些,當中的一段鏈斷掉時,才不會立即直接危害人類自身。

所以,如果你見到象鼻蟲和牠的寶寶搖籃,可別因為模樣怪可愛就帶回家了。

隨著季節漸替,就在當下——八月底至九月初,紅尾伯勞將再度過境福爾摩沙。十月,冬候鳥——虎鶇,也會停留在台中霧峰等中部山區。新竹峨眉十四寮山坡上,有著大片柚子林,中秋賞月,正好。

過了冬,明年四月中下旬,台中大肚山上相思樹,又能開滿甜甜的、金黃的小棉球花。到那時,各類昆蟲蛹中,會發出蠢蠢欲動的聲音,小生命隨時準備衝向藍天。

每上一次山,只要你家附近淺淺的郊山,就能喚醒一次兒時記憶,治癒一次你對土地的無感。當大自然的力量帶你回到對一切皆充滿好奇的童年時,請不要哭出聲來……。

【延伸閱讀】漫步郊山入門資訊

別擔心初次登郊山不識路或動植物,以下是和本專題相關、能領你進門的線索。還有一句老話:到了戶外,請啥都不留、啥都不帶走,最好的紀念方式是拍照。昆蟲、葉子等小物攝影,需要微距(Micro)鏡頭。

一、找書看

1.《動物記事─徐仁修的自然觀察與體驗》,徐仁修攝影、撰文,遠流出版:內藏長頸捲葉象鼻蟲、大頭竹節蟲、鷺鷥等生命的秘戲。

2.《村童野徑》,徐仁修攝影、撰文,泛亞出版:以詩文詠鄉間童年之情,同時也以長期觀察而得的知性紀錄,闡述大自然的四時運作。

3.《飛鳳山生態教育園區解說手冊 》,新竹縣芎林鄉公所出版:經辦人電話-(03)592-1135 ext. 21。

4.《聽看大坑》,中台醫護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著,野人出版:在地學校關懷在地生態的最佳示範。

5.《台灣常見100種鳥類》,台北市野鳥協會出版:最佳賞鳥入門書。洽詢電話-(02)2325-9190 ext. 13。

6.《中台灣生態旅遊》(暫定名),綠山林單車戶外生活館負責人鐘建光著,晨星出版(預定明年初上市):洽詢電話─0936-961-196。

7.台中山友林錫勳個人網站:http://www.symtake.com.tw/bike/。詳述台中市大坑山區、台中縣太平市等地的登山、自行車路徑現況。

8.《台灣地理人文全覽圖》(分北島、南島兩冊),上河文化:連產業道路都盡量畫出、並製作立體等高線圖的優良地圖集。是先從紙上認識山的好索引。

二、找人帶
 
荒野保護協會 
http://www.sow.org.tw
(02)2930-3193

中華民國野鳥學會 
http://www.bird.org.tw
(02)8663-1252

新竹科學園區健行登山社 
http://www.hsipma.org
(03)579-7169

龍目井文化協進會 
(04)2632-7379

基地營自然探索團隊 
http://www.basecamp.idv.tw 
0933-266-489 0918-567-193

鳥王工作室 
(04)2632-5815 0921-003-647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