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擺張中式椅學古人過生活

2015/08/03

  • 整理 / 孫秀惠
LINE分享 FB分享

早些年我有一位比較聊得來的朋友,他原先是一位舞蹈演員,所以對於形體和美學有相當程度的心得,之後因緣際會而轉行從事骨董家具的買賣,幫國外的博物館蒐集了一些中國古典家具,因為博物館對於美學的要求更高,也增加了他在這方面的研究。

在那段時間裡,他常常感嘆西風東漸的結果,許多華人的家裡裝飾家具選擇中,中式的家具總是缺席,這總會讓他覺得殊為可惜。於是在那一段時間,他總會把經手過的好家具系統地建檔,詳細的記錄這些家具的尺寸、比例以及家具上的許多細節,幾年前他決定把這些資料做些整理,並且調研了當今許多華人住家的環境,針對現在的華人生活重新再創作適合當今生活的中式家具。最有別於複製骨董家具的概念是,他希望中式家具重新回到人們生活裡,把過去詩一般的審美觀,放在現代的生活中。

六年前我看到他手工製作出來的幾件家具作品,真的有驚為天人之感。也許跟他是舞蹈演員出身有關係,那幾件作品也有著接近現代舞蹈般的姿態,我看得愛不釋手。後來經過他的同意,有幾件家具在展覽後留在我北京的家裡,而我這位朋友延續著第一次展覽後得到的鼓勵,也開始少量手工生產,慢慢的延續發展,並且更大膽的創作,果然他的努力在不久之後,陸陸續續得到了許多國內外媒體的注意和報導。

有好幾回和他聊起了他的作品,這位帶著儒商氣質的朋友,總是不厭其煩的告訴我他在欣賞時所得到的樂趣,在他手中許多中式家具的工藝,其中的巧思都是來自師傅的經驗與判斷,因為不是量產,因為是針對使用者的情感,中式家具總多了些生活觀和平衡感。例如:實木家具中最常用的構件結合方式,是不用釘子這些外在的輔助,而用卯榫銜接,靠的是結構與實材之間的平衡力,那種借助本身內在力量的一種哲學態度,在中式家具中無處不見,這也是來自古人的生活哲學與審美觀。

現在在我客廳裡的那一張坐榻,看似簡潔卻有著令人信任的扎實生活感,我特別喜歡坐在榻上閱讀,雖然離地面很低,卻有著離文明不遠的高度,讓我常想,自古以來多少人也是在榻上累積了多少文章雅事。

我的另外一張小櫃,雖然有著樸素的結構,但因門扇上畫上美麗的漆工,而顯得奢華豐盛。在木上上漆,也是一項需要思考的精細工藝,一方面要保留木材原始的自然色澤,也要順著木質本身細緻的紋理而創作。創作的圖騰總是迎合著當時社會風俗的美學和使用者的心理情感,比如有時畫上生氣蓬勃的花朵果實,而這些圖案都隱喻著人心的期待,保留流逝容易的春光,珍惜得之不易的結果,透過婉約的描繪,放在生活之中。上個月接受國外雜誌到北京家裡採訪,他們也對客房中的這座小櫃子讚不絕口。

也許因為是中年,我開始對於存在這個概念有了更濃厚的興趣,在四季分明的北京,特別容易感受到時光匆匆,也比較明白為什麼在古典繪畫與家具裡,總是喜歡對於春天的感嘆。

在我家中擺放了些西方當代設計的家具,我感受到每一件作品,都是源自設計者對於生命存在思考後的結論,而北京這幾件中式家具,卻更讓我感受到古人生活的態度,與自己血液裡隱藏基因的息息相關,就算生活在不同的時間裡,感想卻是相同。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