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農曆年文藝復興運動

2015/08/03

LINE分享 FB分享

春節即將到來。假期裡,是否老是只有打麻將、看電視、看電影呢?許多人都感歎年味越來越淡薄、越無趣了。

「我們以前過年是從送灶神、搓湯圓那天開始的。」同事的一句話,把我們拉回那充滿節慶的氣氛裡。其實,古老的傳統、習俗,就是前輩們留下的生活情趣。上傳統市場,找找復古的寸棗、天公豆等零食;圍爐邊夾菜邊搭配吉祥話;依據傳統寓意,準備一頓帶有吉利美意的初一早餐;初五開工日搖算盤招財……。

複習複習傳統習俗,一家人圍在一起,聊聊大家記憶中該怎麼過節,準備哪些東西,有哪些帶有吉利的意思,有哪 些禁忌……。年味,就回來了。根據傳統,alive整理出十二件有趣、值得一試的樂趣。要不要來重溫舊回憶、編織新話題?

一樂:小年夜‧煮湯圓巴結灶神

小年夜是哪一天?其實不是除夕前一天,是農曆臘月廿四,也叫偷心日。不是教人過情人節哦,是送神,也就是民間信仰中各神回天庭述職的啟程日。家家要有福氣,當然要好好巴結眾神,要偷的,是神的心。

除了準備牲禮好料,特別的是要煮湯圓。家裡有拜灶神的,還要黏一顆湯圓在灶神的嘴上,希望祂吃了甜湯圓,「好話傳上天,壞話丟一邊」。以前家裡沒有神像的,就黏在灶邊。為甚麼灶神這麼特別呢?就像燒香一樣,燒灶的爐煙升天,是傳統民俗信仰中和上天溝通最直接的方式。這一天,甚麼最樂呢?當然是吃湯圓最樂啊。

二樂:年前‧買天公豆當零嘴

小時候好喜歡跟媽媽去菜市場辦年貨。雖然要辦的主要是金香燭炮,但我們都只盯著過年零食不是嗎?現在零食種類多了,魷魚絲、開心果都從固定咖變過氣咖了。但傳統的天公豆、寸棗,卻變復古樂趣了。

天公豆就是花生仁外面有裹白的、粉紅的糖衣,也就是「生仁」。寸棗是土黃色、磚紅色,炸過裹薄糖衣的糯米枝。有段時間它們只在拜拜供桌上,都沒人要吃了。其實炸得好的寸棗好好吃:糯米粉加水揉成細條之後,熱油炸過一下,趁熱在大鍋中的白糖粉裡滾個兩番,薄薄的沾染一層若有似無、輕紗羽衣一樣的甜味,放涼了以後好脆好香。媽媽們翻出一年才用一次的古意甜盒,八寶格一樣的裝入冬瓜糖、生仁、寸棗、麻粩……,今年也來準備一盒復古零食如何?

三樂:年前‧動手寫創意春聯

最近自己寫春聯的人,越來越少了。其實春聯沒那麼呆板的,自己寫,才有樂趣,就不會只有「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而已。鹿港的詩社歷史悠久、書法家多,很多店鋪都有量身的春聯,像是過去曾有茶堂上題「蘆荻畫灰紀過時煙雲筆墨、草堂煮字寫今日雪菊之情」,美吧?木雕藝術家門口是「仁里陽和一聲報曉未央樂、班門斤斧五世其昌絕藝傳」。知名的手工炸豬皮店則放「添餚海錯且嘗鮸肚、福食山珍兼味豬皮」。

美食家吳恩文說,他們家的春聯是寫入堂號延陵、家族發源地渤海。上聯:延陵世德,下聯:渤海家風。簡簡單單,卻很有吳家味。今年婚嫁、添丁,或是剛好有屬馬的家人,自己找主題做詩寫在聯上,白話一點也沒關係。客人一來一定話題不斷,好有你家的特色呢。

四樂:除夕.家族圍圈互拜年

道地的傳統除夕,到底能有多熱鬧開心?我們訪問了Sweet Emily法式甜品董事長林承峯。他是霧峰林家第四代。燃放二十公尺長的大紅鞭炮、六葷六素的隆重祭禮、二十多人按長幼順序輪番祭拜,「數大便是美」的熱鬧景況,傳統年味立刻滿溢,引人入勝。

除夕的前兩天起,林太太就要和婆婆、妯娌們,提早開始準備祭禮。翻了參考書籍,最高就到五牲大禮,他們家卻是六葷、六素,一樣少不得。全雞和全魚是必備的,「乎你起家」和「有餘」的寓意吉利。素菜中缺不得的是長年菜(芥菜)。其他如紅龜粿、插了紅色剪紙「春花」的春飯,也要一一準備周到,鋪滿上下供桌。其實只是老老實實的採買、處理,該汆燙的汆燙、該燉煮的燉煮,就得花整整兩天。

年夜飯前的下午,平時散居的二十多位家族成員一一現身古厝「景薰樓」的池塘前,準備祭拜。從叔公、叔父,到後輩,長幼有序一一唱名、點香,向祖先牌位致禮。祭拜最終,大家族圍一圈,叔父帶頭說些拜年莊重的吉祥話,是林承峯最感動的一刻。「這是家族的凝聚力,(無論那一年過得如何)我總是從這裡得到一些力量。」他們還會好幾家聯合買傳統長串大紅鞭炮,一捲就有一個輪胎那麼大,當三家、四家、五家的……陸續串在一起,掛在百年老蓮霧樹上的鞭炮,往景薰樓前一拉,可以綿延二十公尺長。一引燃,劈哩啪啦響上近十分鐘,讓人感覺:新年,真的要開始了。這股浩大氣勢,讓當年曾帶頭的林承峯印象深刻:「能帶頭點鞭炮的那一年,我才覺得我真正長大了。」

小時候住在左營海軍眷村的吳恩文則回憶,除夕夜十二點一過,軍艦渦輪全蓄滿蒸氣,一齊鳴笛,比賽哪艘鳴得長,「嗚—嗚—」的長響,成為他記憶中最特別的過年之音。

五樂:除夕.年夜菜配吉祥話

年夜飯,你家桌上準備什麼?吳恩文家裡的臘豬頭皮,每年都是親戚必爭好貨。臘肉不稀奇,把整副豬臉皮拿來醃,才稀奇。雖不貴,但處理起來費事得不得了。要一一把鼻毛、眼窩毛剔除乾淨,雜油、筋修除,鹽醃四、五天,放在院上曬,沒花個十幾天,不會好吃。吳媽媽年做三十副,過年前院子裡曬上整排豬臉皮的盛況,直到今年都是吳家的奇趣過年風景。

台菜出名的欣葉國際餐飲集團董事長李秀英,她那今年正好一百歲的母親,則是每回快到年節時就開始念,一定要有「兜錢銀」這道菜,年才會好過啊。

乍看是一道什菜燴:有豬肉、香菇、芹菜、蔥花、蝦米、魷魚、芫荽、紅蘿蔔、蒜苗或韭菜等,可爆炒出香味的料,她們特別還加入花生,然後以高湯燴煮,勾超濃芡粉,像蚵仔煎一樣的把料聚攏黏著起來。李秀英一面炒、一面拌芡,就回憶起母親總是說:「兜偎來、兜偎來,金銀財寶攏總來。」所以這道菜的勾芡,一定要很濃很濃,才能把福氣都兜攏來、黏著著。

這是道真正費勁的功夫菜。早年李秀英把這道家傳秘菜教給長媳時,怎麼見她一下就上手了,非常驚奇。大讚她很擅長「兜」錢銀。一嘗口味,發現不夠Q實,只到軟糊的程度。「這不能用不沾鍋做,要用傳統(黑)鐵鍋。」李秀英說。一方面,黑鐵鍋受熱快,爆炒時有鑊氣、香氣,高湯下去後仍能飄香引食欲。另一方面,我看得都傻了,原來拌芡時,要這麼用力:只見李秀英下了一大鍋芡汁,欣葉的阿詠師以大中式煎杓快速拌勻時,比搗麻糬還要出力。因為汁越收、芡越緊越硬,煎杓簡直都拌不動了,往上一拉,整個炒鍋都被黏到半空中。

現在李秀英長媳已把這道老菜燒得很好。不僅全家都會圍在鍋邊煮這道菜,上了年菜飯桌,才是這道菜精神所在。切碎細料很多,大人舀了一匙給孩子,若有芹菜,就祝福:「呷芹菜,愛勤儉。」若有韭菜,就祝福:「呷韭菜,給你久久長長。」她們家特別加了花生,也是取其意:「呷土豆,給你呷到老老老。」洋溢祝福,桌上一團吉祥。即使你家菜色跟別人家差不多,今年在飯桌上試試邊夾菜、邊說些傳統吉祥台灣話,說不定挺好玩熱鬧的呢。

六樂:除夕.紅包袋選復古款

過年時,小朋友最樂就是拿壓歲錢。以前我總是覺得奇怪,長一歲不是很好嗎?為什麼要拿錢去壓啊?原來這詞本來應做壓「祟」錢。祟就是鬼邪,或不吉利的事情。但拿錢去壓它幹嘛呢?想想古時候的錢就知道了。那時都以金屬幣為主,上面有的有龍鳳,有的是龜、麒麟等圖案,又或者是如意、富貴等字,都是吉祥之意。用紅線把它串起來給小孩,就有趨吉避凶的美意。找找復古一點的紅包袋,有龍有鳳,有吉祥話,和孩子講講壓祟錢的故事,就是一樂。

七樂:初一.早餐吃素表心意

初一早餐吃什麼,寓意很重要。閩南人初一早上一定吃素,因為可抵全年茹素的齋戒心意。但忌吃粥,認為會帶來全年雨水、不豐收的霉頭。但客家人吃粥。長於苗栗縣三灣鄉小南村的邱翰中說,傳統上初一早餐一定是由家中阿婆(祖母)煮粥給全家吃,有人加地瓜,有人加肉絲、香菜,而多半拌入豆腐乳,呈淡黃色,超引食欲的。

許多傳統台灣家庭,初一早餐吃蘿蔔糕。我們家都是用煎的,但也有人最忌諱煎粿,萬一煎了焦掉,台語稱「赤」,和貧同音不吉利。不管最後選擇吃什麼,邊吃邊聽傳統早餐的趣味寓意,皆大歡喜最樂。

八樂:初二.送帶路雞求抱孫

結了婚的人初二回娘家,一定有過被爸媽念的經驗:怎麼不趕快生小孩啊?有時還會面對整群親戚的壓力。其實這都是一種甜蜜啊。傳統的初二習俗,不但委婉多了,還很貼心感人。最開始是娘家的爸媽,會準備活雞,一公一母,稱作「帶路雞」,給女兒帶回婆家去。「年頭飼雞栽,年尾做月內」,雞是準備拿來坐月子燉補用的,不管懷孕了沒,就是希望年底能看到女兒生子。現在不用真的給活雞了,市面有可愛的文創商品帶路雞,父母希望抱孫的心,變成一種有樂趣的禮物。

九樂:初三.老鼠娶親睡到飽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睏到飽……」是各地知道的俗諺。上班族平常累得要命,過年時真的很想好好睡到飽,初三可有好藉口了,因為,老鼠要娶親。傳說中這老鼠夫婦想給女兒找最厲害的好女婿,先找了太陽,太陽說,「我不厲害,雲來我就沒光了」;雲說,「風來我就被吹跑了」;風說,「我遇到牆就被擋了」;牆說,「我哪裡厲害?你們老鼠在我身上打洞呢。」老鼠夫婦便選在初三,把女兒嫁給最厲害的老鼠。傳統上,這天人們要早點睡以免打擾牠們的好事,甚至要留點食物在角落給牠們,以求日後相安無事。初三,放你家的孩子們好好睡頓飽吧,但記得配上這則老故事,才有樂趣喔。

十樂:初四‧七大祭品迎財神

臘月廿四送走的眾神,在初四要把祂們迎回來。雖然說是眾神,但大家最偏心的,就是迎財神。講到要迎財神就認真了起來,今天的財運就靠祂了。應該準備什麼來迎接呢?台灣習俗上,討吉利的包括:發糕、鳳梨、龍眼乾,都是發、旺之意;還有湯圓、米糕、雞酒、油飯也很喜氣,更傳統道地的還有蓮子、紅蛋、花生等。選七樣擺成七味碗祭財神,就能越拜越旺了。有沒有發現這些祭品菜色實在很豐富?所以俗諺才說「初四頓頓飽」嘛。

十一樂:初五‧剁餃子餡趕小人

台灣多半在初五開市,傳統上稱「初五隔開」,就是把祭品撤下,準備開工做生意了。燒香團拜是大家都知道的。北京有比較少見的習俗,夥計們要搖算盤招財,是挺「新鮮」的傳統。台灣的外省幫則要吃「破五餃子」。跟年節間吃的餃子不一樣,要包全肉餡的,耳聞還要把肉在砧板上用力剁一剁,以趕跑小人。假期到此告一段落,這天開始,終於可以掃地、倒垃圾,也表示可以打小孩了。難怪眷村美食作家王蓉蓉曾憶起大人們都說:「吃過破五餃子,你們(小孩們)就等著挨揍吧。」

十二樂:初九‧看鑼鼓陣賞偶戲

「從我小的時候,期待天公生這一天,就遠遠超過除夕。」鹿港出身的作家李昂說,所有好看的、好吃的,就屬這天最熱鬧。原來民間信仰鼎盛的鹿港,初九這天拜天公玉皇大帝,除了家家準備五牲、雙鴨、雙魚等盛宴祭拜,平時的剃頭師傅、工匠,也都會組打鼓陣、踩高蹻等等民俗遊藝,挨家挨戶的去「鬧廳」,「頭家娘,祙弄一個獅冇(老闆娘,要不要來段舞獅)?」賺一點紅包錢。

通常都是母親坐在客廳、拿著紅包等眾鼓隊、技藝團,李昂卻搶著要當那個發紅包的人。因為收下紅包時,「他們會說傳統對句的吉祥話,很長很長一串,我會覺得人生好被祝福、好幸福喔。」其中她最愛的是懸絲傀儡。通常是一位大師帶個助手,才兩人就可以操弄戲偶演武松打虎、跳鍾馗等戲。「大仙的尪仔(大型戲偶)三尺高(九十公分),有三十多根線可以操縱,表情動作細膩到喔……。」李昂讚不絕口。例如生、旦談情說愛起來,旦偶可以走出搖曳嫵媚的花步;妖怪飛天、武打動作,也絕不輸現在的電影。

鹿港技藝團漸漸消失後,八○年代對岸探親開放時,李昂第一趟就是衝去泉州找懸絲傀儡。那時還真被她找到,整個戲班都在,簡單為她演了段懷念的武松打虎,重溫了舊夢。去年年底,她赴香港中文大學開會時,竟意外又遇上泉州戲班班主。已經多年都以出國旅遊度春節的李昂,今年竟然要再去看傀儡戲,重拾兒時的樂趣。現在,雖然鬧廳習俗不再,台北的大稻埕、鹿港等地,還是有舞獅、跳鼓陣的技藝表演,或許又將為你家的小朋友們,織一段一輩子難忘的回憶。

【延伸閱讀】春聯題庫哪裡查?

網址連結:www.zwbk.org/MyLemmaShow.aspx?zh=zhtw&lid=4445 或搜尋「中文百科 春聯」

【延伸閱讀】除夕夜的禁忌

初一開始,不能掃地(趕福氣)、不能罵小孩、不能打破碗盤,這大家都知道。除夕夜也有趣味禁忌,如台灣習俗說炊發糕時小孩不能在旁出聲,發糕會發不起來。客家習俗則說當晚餵貓狗時不能喚牠們,因為,喚狗得賊偷,喚貓老鼠多。還有客家人除夕夜就要把初一要穿的衣服,從櫃子裡拿出來吊掛在櫃門上,因為初一那天不能開櫃漏福氣。──欣葉國際餐飲集團董事長李秀英提供(文‧盧怡安)

【延伸閱讀】過年也有萬聖節遊戲?

台灣有少數雲南幫,過去在泰北美斯樂過年時,習俗特別。除夕夜十二點一過,小孩子們就會成群結黨的去敲門,邊唱:「財門財門大大開,金銀財寶滾進來,滾進不滾出,金銀財寶堆滿屋。」被敲門的鄰居要趕緊拿紅包出來發,否則他們就會越唱越大聲,整個晚上都別想睡了。好像國外萬聖節小孩玩的戲碼一樣。──《雲南菜上桌》作者賀桂芬提供(文‧盧怡安)

【延伸閱讀】春牛圖

沒有氣象預報新聞時,知道以前的人怎麼了解當年的氣候狀況嗎?在年假之間的節氣:立春時,大家會注意當年公布的「春牛圖」,了解氣候並預做準備。現在在農民曆封面,還常常可以看到春牛圖:牛旁邊站了一位牧童。這位牧童是「芒神」,看他站的位置,離牛頭越近,表示今年立春來得越早。畫他沒穿鞋,表示今年雨水多;穿草鞋表示乾旱;戴草帽表示陰涼;不戴帽表示炎熱……等等。不用言語,就能傳遞訊息,並代表守護豐收、吉祥的寓意,是它流傳千百年至今的原因。(文‧盧怡安)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