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Columnist

織布機來自男女通力合作

織布的夥伴

2021/05/13

  • 文字 / 撰文、攝影|林瑞珠 圖片提供|果子的腳印、臺東縣蘭嶼天主教文化研究發展協會、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收藏、Shutterstock
LINE分享 FB分享

過去,雅美族(達悟族)的織布用線大多從自家種植的苧麻取出麻線,如今轉而購買棉線或工業紗線;而傳統織布機則是女人與男人通力合作完成的工具,男人須悉心尋找適合的木料,才能表達對女人十足的誠意,感情便能升溫。

雅美族人傳統所使用的織布機和臺灣本島原住民族使用的水平背帶式織布機相似,是人類最原始的織布機形式,取材自當地木料及竹片、黃籐,通常都需要男人上山尋找材料,協助家中婦女打造織布機。

依照原住民數位博物館上的說明:「雅美族傳統上一個男人為女人製作織布工具時,一定要精選『matetwakayo』(堅硬的木頭),以示尊重。如果隨隨便便取一些普通的材料,有輕視女人之意。」此外,製作織布機的工藝技法為雕刻與削切,完成造形之後要再打磨拋光。

目前,臺灣本島上的原住民族都改用直立式多臂織機或簡易織帶機織布,令人讚嘆的是,雅美族婦女至今仍習慣使用達悟語稱之為pikaikayowan的水平背帶式織布機來席地織布,那可是很辛苦的,通常一坐下來就是一個早上或一個下午、晚上,年紀大的老人家或初學者容易腰痠背痛,想當雅美族織女並不簡單。

雅美族傳統織布步驟

過去,雅美族人會在住家或田園裡種一些苧麻,約3、4個月就可採收,或到野外採集野生的苧麻,經過剝麻皮、打紗、日曬後,就可以開始進行撚紗的步驟。

在過去,許多雅美族人會自種或外出採取野生的苧麻,取出纖維,作為織布材料。


撚紗是將曬乾的苧麻紗一條條分開,並一段一段搓揉連結起來成一條長長的紗線繞在手掌上,繞滿之後取下綁起來,將捆好的麻紗利用搓線桿用手捲,使之旋轉,將苧麻紗隨桿轉動環繞成一個線團。如果要染色,就要用紡錘來紡紗,一則方便染色,一則不會把線團弄亂。

接著要理經,將苧麻線依照自己所要的圖案、顏色纏繞在理經架上即可開始挑經,做成線絖棒來織布。

雅美族人通常會在主屋旁建造一個工作房,婦女們可在那裡織布,也有許多人喜歡在主屋的簷廊下織布。織布前必須先將經卷固定在前方牆上,藤編背帶套在後腰,然後坐在地上,雙腳打直頂住固定在地上的T字型踩桿,再用細繩連接布卷固定,靠腰力撐直經緯線,再以纏繞緯線的梭子來回穿入經線來夾織花紋,並以刀狀打棒打緊緯線,如此重複方能織成布匹。

雅美族婦女織布時雙腳打直頂住T字型踩桿,再以細繩連著布卷固定,接著就是靠腰力撐直經緯線,開始織布。

傳統麻線到棉線及工業紗線

過去雅美族織布都使用麻線,會採野生的、也會自種,也會採用植物莖部韌皮質,例如山苧麻、落尾麻、瘤冠麻、異子麻等,或取出葉脈纖維,例如馬尼拉麻。染色則採自然染,顏色雖然較不飽和,但和米白色的麻布搭配下顯得柔和。

與本島原住民族織布一樣,目前雅美族織布多選用進口綿線,或人造纖維加上化學染色的工業紗線。棉線及工業紗線較柔軟有彈性,因此雅美族的衣服材質及款式都有所改變,再加上化學染顏色飽和,深藍色、白色條紋對比強烈,而且可選擇多樣色彩,造型亮麗,卻少了傳統自然染的柔和韻味。

目前雅美族織布改以進口綿線取代過去的自然素材,傳統服飾的色彩與款式都因此也有些微改變。


※原文出自《臺灣原YOUNG雙月刊》No.90期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