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Columnist

12個部落組成美麗之島

世界上最小的快樂島嶼─諾魯

2020/12/14

  • 文字 / 撰文/蔡舒湉 圖片提供/Shutterstock、美聯社、法新社
LINE分享 FB分享

諾魯共和國(Republic of Nauru)中央政府設於雅連,2005年5月與臺灣恢復正式外交關係。諾魯與臺灣原住民族皆為南島語系,受殖民歷史影響,成為南太平洋地區最西化的國家之一,亦是臺灣2019年「海洋民主之旅」的其中一站。

自從開啟大航海時代後,臺灣被冠上「福爾摩沙」的美麗名號,而孤懸在太平洋赤道以南42公里的邦交國「諾魯」(Nauru),則在1798年被英國捕鯨船船長John Fearn命名為「快樂之島」(Pleasant Island)。除了同樣擁有美好的別名,2國的原住民亦同屬南島語系,展現出樂天知命的生命情懷。

諾魯在哪裡?

世界上最小的島國諾魯,位於太平洋赤道以南,國土僅21.2平方公里,屬熱帶雨林氣候,時間較我國快4 小時。諾魯語為玻里尼西亞語言,屬於南島語系國家、母系社會,原住民為密克羅尼西亞和玻里尼西亞海員的後裔,12個部落中有2個已在20世紀滅絕。島上曾經蘊藏豐富的磷礦,文化深受西方影響。



諾魯本意可能源自諾魯語Anáoero,意即「我去海灘」。這座小島位於南太平洋密克羅尼西亞群島,國土面積僅21.2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小的島國,人口約1萬人。想了解諾魯文化,只要拆解國徽上的元素就能掌握核心。例如國徽和國旗都有一顆12芒星,這象徵著有12個原住民部落,也寄託諾魯人是由2塊巨石帶到世界上的傳說;而金色代表蘊藏豐富磷礦,諾魯曾憑藉高品質磷礦一度躍升全世界最富有的國家之一。此外,酋長的頭冠、瓊崖海棠和國鳥軍艦鳥等意象,諾魯人視軍艦鳥為天國的信差,象徵好運。

3,000年前,密克羅尼西亞人與玻里尼西亞人在此定居,建立重視家庭觀念的母系社會。因土地貧瘠、物資幾乎仰賴進口,又受殖民歷史影響,諾魯與世界保持緊密連結。

19世紀中期開始,諾魯與歐洲進行貿易交流,1888年被德國併吞,1914年被澳洲占領,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由英、紐、澳共同託管,二戰期間則被日本占領,戰後由聯合國決議讓澳洲託管,最終於1968年獨立。也因此,諾魯目前傳統習俗普遍已遺失,僅留存少數音樂、藝術、工藝和捕魚等技藝,如投擲套索來捕捉從海上覓食回來的玄燕鷗。諾魯的國家格言是「上帝的旨意優先」(God’s Will First),反映海洋子民崇敬自然的天性,儘管文化深受各國影響,仍樂觀以待下一個黃金時代。

諾魯島上風光極美,特殊景色是由火山下沉而形成珊瑚礁海灣─Anibare Bay。


※原文出自《臺灣原YOUNG雙月刊》No.87期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