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來上林社區,和長者來打一場槌球吧。這是他們最愛的休閒運動。(攝影者:劉煜仕)

當兩天農村人 學做古法黃梔子粉粿─大林

2016/05/12

LINE分享 FB分享

抵達嘉義大林鎮當晚,我們在Google地圖輸入上林社區一處地址,GPS把我們引進完全黑漆漆的地方,死路一條。一旁是一幢廢棄的房子,似已許久沒人居住,只有些微紅色燈光從窗戶隱隱透出,想必是神明廳。路上我聞到花香,後來才知道,那是梔子花的味道。

就像台灣許多鄉鎮一樣,大林鎮曾經繁華過。具有三百年歷史的大林老街,曾是清朝舊官道,旅社林立、貨物集散,形成熱鬧的街庄。二戰後初期,大林糖廠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成為嘉義首富之區。那是最輝煌的年代。隨著糖業沒落,漸趨沉寂。「來到大林,就會忘記時間。」大林鎮上林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孫家榕說。

與其說忘卻時間,不如說,大林讓我這個「都市俗」,徹底回到農村時光。我參加了上林社區舉辦的「來嘉農Stay」,來去鄉村住一晚,體驗最道地的農家生活。事實上,英國第一座通過慢城認證的邊界貿易城鎮——勒德羅(Ludlow)就主張,旅客是當地「暫時性居民」,慢城教育同樣開放給旅客參加。

在這個沒有紅綠燈,只有一家便利商店的上林社區,日子是這樣過的。早上六點半,爺爺奶奶們已到槌球場集合,蓄勢待發。這座槌球場其實過去荒草蔓延,屋主搬離後,老屋廢棄多年,雜草高至腰部,甚至毒蛇出沒。這兒許多年輕人離開家鄉,外出求學或工作,只剩下許多長者堅守家園。漫步在社區中,許多空無一人的土角厝早已斑駁。脫落的牆面,露出稻稈與泥土,留下百年歷史印記。

三年前,上林社區發展協會決定活化社區閒置空間,把老房子改造成故事屋、槌球場,還成立社區槌球隊。一大清早,參加「來嘉農Stay」行程的旅人,可以和爺爺奶奶們來場槌球較勁。他們比我硬朗多了,認真提桿擊球入門的模樣還帶點狠勁。七十六歲的爺爺一邊關心隊友的擊球狀況,一邊不忘評論:「這球可以打到日本囉!」

打完槌球也無法偷閒,趁陽光尚未毒辣,許多上林人在土地間努力勞動。五十歲農民蘇榮上,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至少少了十歲,笑起來一臉憨厚,他說自己在上林社區「算笑憐(少年)」。巡田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昨天收玉米筍,今天忙著採鳳梨。

蘇榮上堅持不噴灑化學農藥、除草劑或化學肥料,實行友善耕作。他像秀寶貝似的帶我去看發酵兩個月的液肥,用菌、水、黑糖漿與牛奶自製而成。他的玉米筍外型並不特別肥美,但嘗了一口,還真鮮甜。這兩年,上林社區開始把這些實行友善耕作的農作物,製成醬筍、鳳梨蔭醬與桑葚等加工農產品,自產自銷。

連金黃色的粉粿,上林社區都沿用古法DIY。上林社區擁有一片黃梔子樹林,今年花都開得晚了,四月底還不算梔子花開得放肆的季節,但已有為數不少的黃梔子,開出白色的花瓣,經過時聞到一陣陣清香。這些黃梔子,成為製作古早味粉粿的最佳配方。

根據漢代《史記》〈貨殖列傳〉記載:「千畝卮茜,千畝薑韭,此其人皆與千戶侯等。」可見得梔子在漢代即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與茜草、薑與韭一樣,種植一千畝富有如千戶侯。梔子做為服飾與食物染料歷史悠久,直到化學染料取代天然染料才消沉。

「梔子花謝長果,這些是去年冬季採收的果實。」孫家榕解釋,並把果實浸入水中。約莫十分鐘,果實色素即濾出,形成金黃色汁液。將黃梔子汁液倒進樹薯粉攪拌,蒸五分鐘至透明狀,放涼,自製粉粿即完成。完全沒添加化學食用色素,金黃粉粿配上冰涼紅豆湯,不但消暑,且吃得心安。

這裡維持著古老的生活方式。晚上沒有其他休閒,一行人便騎著腳踏車,深入樹林尋找諸羅樹蛙的蹤影。運氣極好,昨日下了大雨,今夜諸羅樹蛙全出動了。不消五分鐘,我們就在頭頂發現一隻倒掛金鈎的諸羅樹蛙,牠鼓起鳴囊,絲毫不客氣的鳴叫。接著,四處都發現這些美麗的嬌客,蛙鳴聲此起彼落。而我第一次,被諸羅樹蛙叫聲的立體音響徹底環繞。

騎在上林社區的河堤,夏日微風輕拂,把黃梔子的味道鬧得更濃更香了。

小檔案 上林社區來嘉農STAY

特色:農村生活體驗
費用:每人2,000元(含住宿,15至20人出團,少於15人另議)
聯絡方式:上林社區發展協會sjz483@yahoo.com.tw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