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走進迪化街最深長的樓房

惜情愛物的傳統價值

2015/08/18

LINE分享 FB分享

過年將近,迪化街上門庭若市,每個人來這裡採購,也來這裡沾染年節氣氛。然而,在現代的都會,當古老的年節禮數與溫潤緩慢的早年生活方式快要消失的時候,就在這熱鬧的街上,有個已經在這兒居住了將近一世紀之久的謝家,有著迪化街最具氣勢的老房子,也同時保存著令人懷念的老式好生活。

謝家「深」宅從迪化街垂直伸展,一路幾乎就要到了西寧北路,從前門走到後門,長達四十五公尺,老屋裡光是天井就有兩座,處處更是資歷至少達「五十年」的老物。今年六十六歲的謝忠弼說:「除了我不在國內的時間,我在迪化街上已經住了六十六年,這棟房子深達一百五十台尺(約四十五公尺,相當於十五層樓高的長度)、門面寬十八台尺,天井兩座,我想在迪化街上,應該找不到縱深這麼長的房子了。」

經營台鳳公司起家的謝成源,是謝家上一代的大家長,前年是謝成源的一百歲冥誕,他的兒子謝忠弼,是現任駿瀚生化的董事長。

謝家現在所居住的古宅,是謝成源時代起就已經買下的資產,外頭的「義裕行」門面,已經至少有九十年之久。若是從謝成源的父母輩算起,一直到現在謝忠弼膝下的孫子孫女,謝家在此開枝散葉已經到第五代了。而現在還住在這幢老宅裡的,則有謝忠弼夫婦以及女兒謝宜玲,現任天廚國際的總經理。

走入謝宅,像是進入了歷史隧道之中,謝老不喜歡時鐘的滴答聲,因此在這幢老宅裡時鐘罕見,忽一抬頭,看見刻寫著「乾隆通寶」字樣的青花色時鐘上,指針一動也不動,恍惚間不知今夕是何年。小心翼翼尾隨謝媽媽走到了後門,一開門,中藥的香氣撲鼻,再往前走個幾步就是人車喧鬧的西寧北路,一直到聽見車子呼嘯而過,思緒才又回到了現在。

謝媽媽笑說,謝家在整修之前共有樓梯三座,有次請了位水電工到家裡來做修繕,工人嘴裡嚷著有急事得要快點離開,半晌之後,謝媽媽瞧見水電工還待在屋內,帶著疑惑的輕聲問:「怎麼,是我們還沒付錢嗎?」工人這才不好意思的回答說:「沒有,我只是找不到出去的路。」

因為房屋是如此深長,家人各自在某個角落裡,彼此是看不見的。過去謝忠弼回家時,要特別走過長長的三進廳庭,到父親的房間,向他請安;現在謝宜玲回到家裡,則會用現代化的方式,透過電話上的廣播功能,跟父母親說聲:「我回來了。」有時何美慶一個人在倉庫中做整理,幾乎忘了時間,謝忠弼回家就得借用廣播「尋妻」,在謝家聽見「老婆,你在哪裡?」的呼喚,一點都不奇怪。

然而,即便加進了像廣播這樣「現代化」的工具,今天謝家卻依然保持了代代相傳「愛物惜情」的傳統,從許多小物件都可以感受到老宅裡的人情禮數。

過年時分,謝家的骨董椅上,會鋪上繡著「囍」字以及花草圖案的坐墊與布幔,大紅的顏色搶盡鋒頭,看起來嶄新亮眼,大家還在好奇著,現在要到哪兒才能找到如此饒富古意的中式坐墊?若不是謝媽媽說了一句:「這椅墊從我結婚開始用到現在,也至少有四十年了。」大家也不會發現這是個老物品。不過,仔細看看這椅墊上頭,還能依稀看見個屁股印子,四十多年來的歲月痕跡就印在上頭,令人莞爾。

每年元宵過後,謝家都會將這些椅墊、椅套布幔經過日晒整理,小心放入盒子中,再送進倉庫裡妥善保存,來年過年才又再度取出使用。而那個放置大大小小物件的倉庫,像是個記憶的百寶箱,珍藏著謝家的許多回憶。

過年要穿新衣,不過謝家卻有個溫馨的傳統,就是全家會換上「老」新衣,這老新衣指的是每年「新」年才穿這麼幾回的「舊」衣服。謝忠弼會著上長袍、掛個圍巾、戴頂帽子,何美慶則會換上或是自己設計或是在台灣、香港採買的中國式背心,女兒謝宜玲則會穿上紅色系的棉襖。倒也沒有人特別規定,只是一到過年,全家人就會習慣這麼做,其實這樣的念頭,早在謝成源時代就已經潛移默化進謝家裡了。

謝宜玲總記得,她的光頭爺爺身高有一百八十公分,每回過年看著他身著長袍、戴頂帽子,像個巨人似的。最高興他將手緩緩伸進那長長袍子裡的口袋,就嘩啦啦變出許多紅包,呼嚕嚕的一個接著一個,好像怎麼也拿不完似的。孩子們開心極了,就像是在看變魔術一樣,總愛圍繞在爺爺的身邊。

現在,這個角色換成謝忠弼來扮演,繼續在每年過年時讓孫子開心拿紅包。

每逢過年,謝家就會讓鮮花擺飾進到家裡來,增添生機與喜氣。過去何美慶會特別上陽明山去找杏、桃等應景鮮花,而代表貴氣吉祥的紅色牡丹,每年此時出現在家中,更是一種預告節慶的重要儀式。此外,何美慶也會將紅色緄金邊的色紙,細心地包覆在水仙上,每兩隻或三隻為一束,讓植物也著新裝。這雅中帶喜的巧思,對何美慶來說,就象徵著家族的凝聚力。

謝家相當珍惜傳統與物品。老屋子裡,所有的陳設與搭配,不見得像是設計師裝潢過的那麼風格一致,種種物品,都是因著不同的家庭故事逐漸累積,隨手拿起,都是故事:櫥櫃裡,有國外朋友相贈、自法國進口的杯子;骨董圓桌上,擺的是謝成源時代就買的古式茶壺,上頭雕著的龍栩栩如生,對謝成源及謝忠弼這對屬龍的父子來說,更象徵吉祥。

謝家的客廳在冬天裡有著暖氣的和煦溫度,黃色的燈光映照出整個廳堂的溫暖色澤。四周的牆上,掛滿名家的畫作,風格不一,因為每一幅都是來自友好情誼。

老宅裡有一處擺放著中式骨董家具與平台鋼琴的空間,謝家人管它叫「中國廳」。一進到這裡,眼光會立即被整組散發著光澤的紫檀木家具所吸引。柔亮的貝殼拼成優雅的草形、花形,仔細地鑲嵌在堅硬的紫檀木上,古老中又帶著清新觸感。它們在謝家也同樣待了近五十年,是當初謝忠弼和何美慶要結婚時,特別找骨董商買的,至於年代究竟有多麼久遠,兩人也無從得知了。

家具用久了,難免會老舊鬆動,於是大約在二十年前,何美慶曾經託付家具行的老闆,找了幾位住在台灣的福州師傅來修繕這些骨董家具。當時謝媽媽也不確定究竟得花多長的時間,才能讓骨董家具再度回復昔日光彩,出於對師傅的尊重,她淨空了中國廳,請他們慢慢地、依照自己的步調工作。

師傅們早上來、傍晚回家,中午由何美慶幫他們準備便當,就這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工作;他們個個像是不羈的藝術家般,浸淫在自己的工作裡,一邊喝酒、一邊修整家具,工慢得出奇,而謝家人也有著無比的耐性,等待師傅們自行決定完工的時間。就這樣,這群福州師傅竟然在中國廳裡待上了兩、三個月。何美慶記得偶爾在旁觀看,只知道他們仔仔細細的,先是將家具磨好了之後,才將乾漆一層層地擦上,至於讓老家具能夠「不動如山」的卡榫,也被小心的修復,日日的細磨慢琢,才將每張桌椅的亮度與耐用給再琢磨出來。

物件是要用一輩子、代代相承的,等兩三個月又何妨?對謝家來說,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更是如此,透過物、透過禮,可以深切的表達對人的愛與敬。

賓客臨走前,謝忠弼一定請何美慶要準備謝禮,在謝家,信手拈來就有小禮品,例如紙盒裡躺著的是四塊像是糕點般包裝成的香皂,簡單、雅致,不過於隆重,卻散發一股溫馨的氣味。讓客人空手離去,總是沒有禮數的事情。謝媽媽送禮,會根據對方的年紀、身體狀況而定,她認為送禮最重要是「雞婆」一些,才能更顯周到。何美慶口中的雞婆,其實說的就是「用心」。

何美慶時常動手設計身上的小配件。仔細看看她深色棉襖上的「小如意」胸針和臉邊的耳環,是同款的設計,也出於她的巧思創意。當初謝家要娶媳婦時,何美慶打算畫副雙喜耳環,請師傅製作,送給媳婦兒當結婚賀禮。謝忠弼記得有天在夜裡起床,沒見著身邊的夫人,一看書房裡的燈還亮著,原來是何美慶半夜還在挑燈作圖,只為了趕在婚禮前,將她的誠意完美送出。最近,何美慶的姪女永豐餘生技總經理何奕佳結婚,何美慶所送的賀禮,也就是由她親手設計的如意胸針。

到這兒作客,不管人走到哪兒,茶水就會跟到哪兒。在中國廳,用的茶壺與盛裝點心的器具,是跟了謝忠弼近五十年的老骨董,隨意翻開桌上放置花生空殼的器皿,後頭就刻著「大清」二字,像是剛剛才從故宮的玻璃櫃中取出來般,帶著深沉的古意,卻被現代人自在的使用著。

客人到了客廳,用的茶杯換成了深底的陶製圓杯,下方還貼心地墊著一個漆器小盤,避免客人燙著了。茶杯裡的水位稍一下降,夫婦倆就忙著添熱茶,即便貴為董事長,謝忠弼也會親手將茶杯放置到漆器上,才送到客人的手中,不會讓客人接到燙熱的茶杯。而那一個讓賓客總是有熱茶可品的電磁爐,就藏在一旁的小角落中,不鋪張地獻上溫暖;櫥櫃裡頭隱藏著一個小型的洗手台,隨時方便客人洗手。

在這老房子裡,品茗,聽著懷舊的樂音從真空管放大器裡緩緩傳出,看著主人和煦的笑容,笑談陳年往事,確實能夠感受到:好東西跟好關係都是一樣急不得,需要用時間累積、培養,就像茶香慢慢的散發……。

臨走前,夫婦倆送客直到大門口,最後再溫暖的送上一句:「有空請來家裡吃個便餐。」大門再漸漸闔上,站在迪化老街上,看著熙熙攘攘的人群,彷彿從一個古老又美好的時空隧道中走出,回味無窮。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