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食衣住行裡的四時植物戀

2015/08/18

LINE分享 FB分享

台灣地理環境特別,孕育出複雜的生態系,生物種類繁多,植物多樣性亦大。在人類到達之前就已在台灣生長的植物,稱為原生種或自生種(native species)。

台灣原生的高等植物有四千餘種,其中有些種類與先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比漢人早移民台灣的南島民族先住民,觀察到有些植物的物候規律,可做為台灣四時節氣的指標,也成了每年農事活動作息時間表的信物。如刺桐春初開花,花色鮮豔易見,先住民因此以刺桐花訊來指示播種季節的到來。

其他與生活發生密切關係的植物,尚有建構房屋棟樑,也是古代重要燃材的九芎;枝稈具刺、木質堅硬耐久的刺竹,是往昔屋宇四周或城鎮、村落周圍重要的防禦植物,並用之於築屋、造舟,古代台灣到處均有種植。

此外,一些具有特殊用途的植物,如金線蓮、仙草、愛玉、鼠麴草等,長久以來就是台灣人重要的藥用、飲料或食用植物。

台灣的原生種中,亦有植物因某部分具特殊物質或材質強韌堅實,而被人類大量使用,形成獨特的產業,例如分布於低海拔地區的樟樹,可用來提煉樟腦,台灣因此曾是世界天然樟腦的主要產地。原生於中海拔至低海拔森林的黃藤,莖稈堅韌又富彈性,可製作家具,皮部則用以編織筐籃器物,是古人倚賴極深的經濟植物。

另外有些原生植物是詩詞中常被取材的對象,如榕樹、茄冬、林投、月桃等,華南地區一樣也有這些植物,但少見中國文學作品予以詠頌。台灣民間認為能預測颱風發生次數的颱風草,華中、華南地區也很常見,卻未衍生相同的傳說。

相思樹:燒木炭、採礦必備

相思樹的適應性強,只要不是寒冷地帶,任何生育地均可生長。早期栽植的目的是利用其枝幹做為薪材;由於木材不易腐朽,亦可做建材用,相思樹造林在清代就很普遍。

到了日本時代,隨著經濟發展及人口增長,薪炭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於是日本人積極鼓勵公、私有地以相思樹造林。另相思樹幹以其材質堅硬、耐磨等特性,而成為重要的礦坑用材。

近年來,家庭燃料已不再使用木炭,礦業木材的需求也遠不如昔,相思樹的重要性因此大為降低。曾是台灣各地郊山要角的相思樹林,如今不是任其荒廢就是伐除移作他用,令人唏噓不已!

刺桐:原住民的行事曆

刺桐耐風、耐鹽,台灣全島海邊及濱海附近的山麓地帶,皆有分布。早期原住民並無曆法,常以周圍景物的變化做為季節遞轉、生活作息的依據。刺桐於每年冬盡氣候回暖時開花,花色燦爛鮮麗。

清代每家院落都植有刺桐,用來指示季節物候,甚至預測作物豐歉:刺桐若先長葉後開花,則預告五穀豐收,反之,若先開花後長葉,則警示來年糧食歉收。

林投:實用的天然海防

林投由於耐風、耐鹽,經常做為山麓地區之防風、定砂植栽,也常種在居家周圍,標誌庭院界線或做成圍籬。

林投形態特殊,除全株具棘刺外,基部長滿章魚爪般的氣生根,結實有如鳳梨。初次來台的中國文人乍見,無不大感興趣。今日海岸前線,林投仍是主要的防風造林樹種。

革質的長葉富含纖維質,晒乾後,可製成燈籠、草蓆或編成各式童玩;氣生根觸地後形成的支柱根,纖維更多更長,是海岸居民製作繩索的主要材料;莖頂嫩梢可採食,為一道可口的菜餚。林投植株可說是從頭到腳均有用途,古代夏威夷居民還會採下聚合果,取掉基部肉質部分後,沾顏料用作畫筆。

刺竹:食衣住行皆可用

十八世紀初,台灣剛納入清朝版圖後不久,府治、縣治所在之地多尚未築城或僅以簡單的木柵圍城,因此常種竹為籬作抵禦之用。竹在台灣古人生活中,是除了食用作物以外最重要的植物。竹圍、竹叢成為明清兩代台灣農村極具代表性的景觀,生活中舉凡衣、食、住、行、育、樂,甚至保家衛國的兵器工事,無一不與竹有關。

早年一般人民的住屋多以茅草覆頂、竹竿為構,當時駐台官員看到的民居,是「家家茅蓋屋,處處竹編牆」。這種以茅、竹搭建而成的房屋,一直到一九六○年代都還十分普遍。至於「食」的部分,台灣一年到頭有多種竹筍可食,有時還是應時佳餚。除了有風味絕美的各色竹筍來滿足人們的口腹之欲,由竹稈製成的杯碗、湯瓢,一直到明清時代,對台人(特別是原住民)來說,仍然是主要的食具之一。

在衣著、裝飾上,竹子也有不少用處。原住民的男性自孩孺起就用竹片編成的腰帶束其腰,以保持腰身細瘦,如此才能獲得姑娘的青睞。有些原住民族群以耳大為美,從小開始穿耳洞,用竹纖塞之,漸長則用更大的竹棍撐之,直到「耳大如盤,立則垂肩,行則撞胸」為止。

有關行的方面,竹子亦別有用途。在陸地上,竹橋是古時鄉村常見的景色。先民早懂得運用其浮水特性,把刺竹或麻竹稈製成竹筏,當作水上交通工具或漁民作業的船隻,這也是早年竹類的主要功用之一。

月桃:台灣的粽葉

月桃和菖蒲、艾草一樣,已成為台灣端午節的代表植物。人們除在門前懸掛菖蒲、艾草及榕樹枝外,亦常摘採清豔的月桃花,插戴於兒童頭上,以為佳節點綴。南部及東部地區,至今仍保有端午取用月桃葉包粽子的習俗,其特異的香氣與一般竹葉截然不同。

月桃直立的「莖」,其實是葉鞘環環包被形成的假莖。將葉鞘剝取後壓平晒乾,可用來編成繩索、置物籃或草蓆等,在日本時代曾是重要手工業產品。種子具辛香味,被用作砂仁的替代品,是製作爽口沁涼藥品「仁丹」的原料,至今猶使用之。

福爾摩沙植物記

作者:潘富俊

出版者:遠流出版

作者簡介

美國夏威夷大學農藝及土壤學博士。現為林試所恆春研究中心(原恆春分所)研究員兼主任。少年時期曾幻想當作家,教學、研究多年後,將植物生態與古典文學結合,著有《詩經植物圖鑑》、《唐詩植物圖鑑》、《紅樓夢植物圖鑑》等書。

內容簡介

本書以在不同時期進入臺灣的101種植物,帶出臺灣島上各種花草樹木與人長期互動下,所形塑出的特有植物文化。藉著臺灣古典詩作與地理志書等的賞析,不僅介紹各單種植物的文化歷史意涵、生態意義、民生利用等,同時擴及與植物相關的歲時禮俗、地景地貌、諺語、產業等議題。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