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大膽敲開神秘小店的門

獨家專訪凡迪行政總裁:

2015/08/03

LINE分享 FB分享

「奢華,就是手工精神。」現任國際精品名牌凡迪(FENDI)行政總裁麥可.柏克(Michael Burke)接受《商業周刊》獨家專訪時這麼說。

總部位於羅馬市中心的凡迪,西元一九二五年從手工皮革、皮草小店起家,傳統細緻的手工精神是其始終不變的核心價值。柏克與凡迪第三代傳人席維亞.凡迪(Silvia Venturini Fendi)則持續推動凡迪在時尚精品之外,與工匠及純藝術的結合。

例如這次凡迪與義大利超級跑車瑪莎拉蒂(Maserati)合作,合拍一部公路旅行短片,主題叫「The Whispered Grand Tour」,片中女主角深入義大利各個角落尋找手工之美,釀酒、料理、雕刻、玻璃、陶器……等,帶領觀眾走進義大利歷史悠久的工藝寶庫。此片的景點皆源自凡迪之前出版的兩本介紹義大利經典手工的指南專書《The WhisperedⅠ》、《The WhisperedⅡ》,內容包涵藝術、建築、設計、飲食、電影和音樂等跟手工相關產業。

柏克這位熱愛橄欖球的愛爾蘭、法、美混血老總,二○○四年接手凡迪後,他的精明和創意讓老品牌走出慘澹赤字,拉出新事業線。這次他接受「alive優生活」的專訪,破例將時尚、企業、經營數字擺到一邊,從一個非義大利人的角度,更客觀且深入的介紹義大利流傳幾百年不退燒的手工精神與羅馬之美。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除了時尚精品之外,凡迪近年特別出版了指南專書,介紹各領域的手工藝,當初為何會有這樣的企畫發想?

柏克答(以下簡稱答):首先,因為以前從沒有人這麼做過。很神奇的是,像書裡所介紹的這些窩在名不見經傳角落裡的小小手工作坊,在義大利各地比比皆是,這是沒有一個國家比得上。

好比在這區附近就有很多小小的店,人們每天上下班經過,從來也不會駐足停留,想說不過就是一間小店嘛!直到看了書之後,他們才發現,原來自己不以為意的那家店竟然已流傳百年,而且歷經了五代,還活得好好的。我們出書就是為了填補這個空缺,我相信義大利還有許多未知的神秘小店尚待發掘。

問:為何書名使用了壯遊(Grand Tour)這個詞?

答:壯遊這個詞出自十八世紀的歐洲,當時上流社會的年輕人在開始工作前,會用一趟遠行的旅程做自我的再教育,搭上火車,環遊歐陸,花個半年一年看博物館、寺院、建築來尋找歐洲文化的根源,終點永遠是義大利,因為它是西方文明、歐洲文化的發源地。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他們去探訪未知,讓他們更有冒險犯難的精神,走入巷弄,大膽的敲敲店門,這個過程不只是尋找工藝,更是找回自己無所懼的冒險心。

問:如果他們真的來了,能否推薦讀者一些義大利非熱門觀光景點,但你覺得很特別的地方?

答:我很喜歡「常青藝廊」(Galleria Continua),它在北京七九八藝術特區也有分支。總部則是在靠近佛羅倫斯(Firenze)和西耶那(Siena)之間,一個叫聖吉米奈羅(San Gimignano)的中世紀小山城裡,你很難相信在那樣一個美麗卻偏僻的古老小城鎮中,居然存在著一個由老戲院改成的國際級當代藝術展覽空間,許多人到聖吉米奈羅卻完全不知道那個地方。

此外,在拿坡里有個非常厲害的訂製西服裁縫師叫維波(Gianni Volpe),他不接拿坡里以外的訂單,因此要買他的東西,你非得跑一趟當地不可,所以店裡總是充滿來自世界各地慕名而來的人。

還有薩利納(Salina)這個小海島,處於地中海的中心位置,自古以來都以栽種酸豆花蕾(Caper)與釀造白酒聞名,這兩樣特殊產品也一直被出口到世界各地。那裡的居民歷時五個月的栽種,在每年五到七月間收成,從頭到尾都是人工處理,完全不經機械,好幾世代都以此為生,在島上,每天清晨傳來的都是酸豆花的清香。二百五十年前的希臘人吃的就是那種酸豆花蕾,每當我吃它的時候也彷彿回到那個年代,感覺自己像是歐洲文明的後裔!

問:你認為手工價值在哪?為何讓人們如此著迷?

答:因為手工是無法數位化的。在這個數位化時代,實體化商品被削弱了價值,無論是圖片、音樂、文字皆可數位化,讓形體消失,成為人人皆可買的大眾消費,因此,變得不特別。但是手工,那是一種真實的觸感,無法去複製。然手工的技術必須再加上創意和熱情,才能造就奢華。質感當然是重要的,但真正的精品,必須有情感層面,如果只是沒有感情的消費,它不過就是件昂貴的皮草而已。而當你親眼看到一件東西是怎麼被完成時,它跟你的關係就不只是購買者與商品而已,而多了許多感動和珍惜。你知道是誰花了多少功夫幫你量身打造,這就是奢華的真正價值。

問:可否分享曾經讓你非常感動的手工品?

答:在佛羅倫斯的Lisio刺繡工坊,創始於一九○六年,他們致力於尋找古老的布料、畫作、壁畫、浮雕、馬賽克鑲嵌、中世紀藝術品等,透過技巧與工法,參考仿製及模擬那些繁複且令人嘆為觀止的精細作品,並大量運用文藝復興時期創作特色的材質緞料與絲絨等。看到他們的作品,就把我拉回到文藝復興時代。九七年開始,我們在席維亞設計的貝貴提包上與他們合作,以傳統人工織布機織出紅色絲線雙F錦緞,需要精細計算縱橫,每天僅能織好四公分布匹。但依此古法完成的紅色雙F布紋,效果如天鵝絨般立體鮮豔,至今我還記得當年完成品拿到手中的那份感動與驕傲。

問:待過這麼多國家,你覺得義大利之所以與眾不同的地方在哪?

答:最大的不同就是,義大利不是個國家,而是一種文化。因為就一個國家層面來說,法國、德國、英國等是個國家,但義大利成為國家不過也才一百五十年,在此之前,它不像歐洲其他國家靠帝王來統一政權,而是以梵蒂岡教廷來治理,缺少一個強大的中央政府來領導,因此這個國家結構是鬆散的、混亂的,但這種混亂,讓每個地方的個性都跳出來。多樣性造就了義大利文化獨特的豐富度。

這種特質也表現在義大利的奢華產業上,法國、德國、英國的時尚,看起來非常工整,但義大利式的奢華,卻是充滿了混亂、豐富、更有地方特色,你如果走一圈會發現,米蘭和羅馬的風格根本是兩回事,截然不同。

問:所以真的有羅馬風格嗎?有何獨特之處?

答:羅馬的風格就是讓人眼睛一亮的魅惑力。因為在羅馬有最平凡的街頭市井,也有最宏偉華麗的宮廷,是一個充滿二元對立、對比十足的城市。從凡迪的設計就能看出來,大量的使用對比色、直線與曲線交錯搭配,鮮明的風格。反觀出身巴黎或米蘭的牌子,就跟他們的城市一樣,甜美、漂亮,比較是中產階級的概念。

問:玩羅馬,你有什麼好建議?

答:「沒有原則」就是唯一的原則。這必須是一趟發現之旅,你一定要親身用眼、耳、口、鼻去感受、生活、體驗。我的最好建議:迷路吧!漫無目標的在古城晃蕩,不用擔心會發生什麼事,只有好事會發生。

問:但在這四通八達的羅馬城,該從何下手?

答:在羅馬,你不能跟其他國家一樣找路,而是要找「廣場」(piazza)。這是來羅馬的旅客常犯的錯誤——照著書上的地址找,永遠在兜圈子。真實情況是,你拿著路名問羅馬人是問不出所以然的,因為羅馬人只認廣場不認路,廣場就是人們相約的會面點,所有大小事都發生在廣場。每個廣場都有噴水池、教堂、一兩家知名的餐廳,但卻各有不同風味。

我特別喜歡一個叫「Piazza Margana」的廣場,並不在導遊書的熱門景點上,很小、很安靜、遊客很少,卻有很老的建築物和非常棒的餐廳。

【延伸閱讀】

“Rome, by all means, Rome. I will cherish my visit here in memory, as long as I live!”

羅馬,當然是羅馬。我會用一生來珍藏在這城市度過的每一刻。

——《羅馬假期》的安公主離開羅馬前,最後這麼說。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