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百變空間的魔術師

2015/08/03

  • 文字 / 陳乃菁
LINE分享 FB分享

無論是設計還是生活,張智強總愛大玩「抓迷藏」這個遊戲。

穿過密密麻麻的街市,搭上發出隆隆嘎茲聲響的老舊電梯,再走入斑駁昏暗的廊道,二十五個緊閉鐵閘的公寓塞擠在一個樓層,狹窄的走道旁還設了好幾座拜著土地公的傳統香爐……,彷彿是七十年代的香港。直到張智強走到深處一戶外觀平凡的門戶前,打開科技指紋門鎖,才知他那有如未來百寶盒般、能做出二十四種以上功能變形的家,是藏身在如此隱晦的社區。

「我從小一家六口就住在這,沙發的空間就是我的臥房。想起來,我從很小的時候,就因為不斷想著要讓家人住得更舒適,而成為建築師。」剛走出香港大學建築系,張智強就靠著畢業作品獲得米蘭三年展的金牌獎,他的代表作「長城腳下的人民公社—— 箱宅 」以及前所未有的三十二平方米(長八公尺、寬四公尺,約十坪大)自宅改造創作,讓他獲得義大利Dedalo-Minosse國際建築獎等無數獎項。

沒有富裕和世襲的家庭背景,也從未拜於大師門下,張智強的設計卻一路走出亞洲、打入國際,靈感源頭就在從小住到大的香港斗室,以及每日行走接觸到的香港城市常民生活。張智強的創作就像香港的狀態一般,充滿機靈巧變的移動性,但也力求方便務實。他為Alessi設計的「功夫茶具」,原件是一個利落極簡的小型圓筒,拆開後卻像驚奇魔術般可以拉出一個宜興紫砂茶壺、三個聞香杯、三個連疊茶杯、熱水壺、茶葉罐、餐巾等十二件被層層疊疊、可隨意拆開重組或輕易攜帶的完整茶具,概念有如擺放各式港式小點心的蒸籠。

「張智強可說是當代尖端的設計師。除此之外,我們難以將他歸類。」認識張智強多年國際知名建築評論家亞歷山大.楚尼斯(Alexander Tzonis)形容。 「我總是把創作做到最好,其他人既模仿不來,更無法突破……。」不刻意謙遜的言談,加上一身黑色的裝扮,常讓人感覺張智強是個自負而難以親近的人。但多聊上幾句,便會發現他西裝裡藏著不安分的頑皮靈魂,經常上一秒見他還正經八百談論建築,下一秒就拿出張地圖盤算要去哪裡躲避客戶電話。

對於工作,張智強也不自限於一種角色,除了建築師和經理人,他既是產品設計師、品牌規畫者、展覽企畫人……。「學建築,基本上就是學在很短的時間內,在有限的資源中去不斷挑戰解決問題,這讓我能夠做不同的工作,開發各種可能性。」這顆難搞又多變的腦袋,便在二○○四年吸引飛利浦(Philips)CEO柯慈雷(Gerard Kleisterlee),積極邀約他加入全球「簡約顧問團」五人小組(Simplicity Advisory Board)至二○○六年,工作內容無須提供實體作品,只須和來自世界不同領域的佼佼者天馬行空的聚會辯論。

有次,他寄了張渾身掛滿鑰匙的照片,打上大問號:「每個問題都有一把開啟解方的鑰匙,但總不能立刻找到哪一把才是對的?」這讓飛利浦發展出萬能遙控器的構思。

對張智強而言,簡約便是用簡單的設計,去滿足生活中的各種複雜需求。他對自己的作品原有一套4C評分方法,包括處理人們多元選擇需求的Choice、面對變化無常的Change、在高密度居住環境下尋求共存之道的Co-existing,和連結起不同事物網路能力的Connection。

現在他還要加上第五個Camouflage(偽裝),例如蓋出「看不見的建築」,讓作品像變色龍的藏身保護色,與周遭景觀巧妙融合。「與其爭相蓋出世界最高的炫耀性建築,不如思考如何對城市環境友善。」

張智強對創作與社會總是不斷進行反思,五十歲了,依舊像個叛逆大學生。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