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沒有「SOP」的職人養成

磨十年才能坐在縫紉機前

2015/08/03

LINE分享 FB分享

日本有許多百年老鋪歷久不衰,靠的就是難以撼動的「職人文化」。他們只相信自己的手感,如一澤信三郎所言,在這個快速的數位時代,不靠電腦,只靠人腦與手腳,一針一線、一踩一踏慢慢做出來的成品,做法看似落伍,品質卻站在浪頭上。

一澤官網上有張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照片。那是一澤信三郎當初被迫離開時,找來一張大帆布,在中間寫下「We Shall Return」,跟隨他的職人們紛紛在旁寫下「最後一定要笑著回來」「一決勝負」「前進」「和信三郎共進退」等字眼,大家最後高舉布條,笑著拍下這張照片。要不是職人們情義相挺,信三郎恐怕熬不過這段艱苦的時刻。

用人唯一條件:開朗

一澤帆布至今仍維持七十位左右的職人,從二十出頭到九十多歲都有。「我們沒有所謂的退休年齡,只要有心,愛做到幾歲都可以。」信三郎說。有趣的是,這些年手感經濟興起,許多喜愛一澤帆布包的年輕人,都嚮往進來當職人。「但因為我們流動率很低,像之前有人等了三年才進來。」一澤惠美表示。

當一澤帆布的職人有何條件?信三郎笑說無須筆試,「我只問他們一句:『你會不會從一數到一百?』如果他可以很有元氣數完,這個人就能用。」聽起來像是開玩笑,「數到一百是因為我能做的包不多,不到上千、上萬,你只要能算到一百也就夠了。」他笑說。「重點是,你這個人開不開朗,有快樂的職人,工作氣氛好,才能做出好的包。」

店內每位職人都有個工具袋,裝著木槌、鐵鎚、小掃把、鑽子、竹尺、裁布剪刀、剪線剪刀……,隨著每個人的使用習慣,工具也開始變成專屬的樣子。一澤的職人養成沒有SOP的標準說明書,每個人都是基層做起,沒有制式的教學時間,大家一邊看著前輩工作偷學,再自己找機會練習。也不是一個人從頭做到尾,而是兩三人一組合作的模式。

能坐上縫紉機台的都是待了十年以上的前輩(車縫),唯一的工作就是縫紉。資淺的後輩(下職)坐在他對面木樁前,用木槌敲軟帆布、打出摺痕、形狀後,遞給前輩車縫,機台的工作完成後,再回到木樁打上五金、整形。

講求工序的工藝精髓

一澤帆布最難得之處在於完美工整的車縫技術。尤其是縫製一層又一層的厚帆布,一錯位就毀了。仔細看他們的針距,卻幾乎一模一樣。「我們的工作,就是不允許自己有一毫釐的失誤。只要有些微失誤,就會破壞左右的平衡,縫直線最難,縫歪了把線拆掉,布上頭就會有洞,救都救不回來。」但一個簡單又製作完美的布包,需要的不只是車縫。從頭到尾,還有非常細緻的功夫,需要團隊協力合作完成。

例如,裁布就有專門人員負責,因為得搬上一卷二十公斤的帆布,檢查布料,並先想好帆布可能的收縮面積,以盡量不造成浪費的方法一刀裁下。

帆布的縫線,都需要用人手將線頭打結收尾,用木槌敲一敲後上膠固定,所有的線頭最後都要如此處理。布包裝上提把與金屬後,也要將整個包從裡往外翻,用木槌再把每道縫線細細敲過一遍。

因為堅持「面對面販售」,在這裡工作的職人並不只是埋首工作。他們站在第一線,客人來購買,或拿包回來修理時,負責直接溝通。

新一代的職人,有許多都是年輕的型男型女。他們在工作中頭戴耳機,聽著自己喜歡的音樂,隨著節奏敲打著帆布。例如一位職人透露:「手很認真,但頭腦很自由。」我問信三郎,一天大概能做幾個包?他搖著頭笑說:「沒有算過耶,因為我沒有限制他們一定要做幾個,通常一組平均大概可以做二十個吧!」那一天可以賣出幾個包呢?他笑得更大聲。「我們家從來不訂銷售目標,好的時候五百個到一千個吧。不過,隨意啦!」

也許就是這樣堅持品質,又不刻意做大,堅持職人的樂在工作,才讓一澤信三郎創造了日本帆布包的傳奇吧!

【延伸閱讀】從工具袋到時尚潮包

*牛乳包:早期牛奶是靠腳踏車來配送。帆布袋為了符合牛奶的圓柱瓶身,底部也做成圓形。在容易與腳踏車摩擦的面會縫一塊「X」的布來補強,之後從牛奶包變成收納包。

*道具袋:百年來的經典款。過去職人工匠都把工具袋掛在腳踏車龍頭上,因此提把很短。藥局、水泥匠等都會把商號、電話印在包上,就像是現代的移動廣告。

*冰塊包:過去不是家家戶戶都有冰箱,冰塊店就會訂製這種正正方方的帆布包來運送,大包可以裝32公斤。現在也有很多人拿來裝戶外用品。而為了讓大家做為日常使用的隨身包,袋口變得窄一些,整體都縮小一點。

*酒袋:早期是酒藏拿來配送日本酒到酒店的袋子。底部會加厚紙板,且布底會上鉚釘。提把的繩結是活動式的,伸長後可以肩背。放兩瓶酒帶著去參加Party也很有型。也有人拿來當便當袋。

小檔案_一澤信三郎帆布

電話:+81 75-541-0436
地址:京都市東山區東大
路通、古門前北(知恩院前十字路口往三条通方向、東大路通西側)
營業時間:0900∼1800, 週二公休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