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尚 Style

畫上臉譜的家將。(圖片來源:維基共享資源)
畫上臉譜的家將。(圖片來源:維基共享資源)

你真的了解8+9嗎?台灣廟會的陣頭與八家將

2025/04/10

LINE分享 FB分享

從習以為常的日常,整理出有脈絡的台灣歷史
記憶所繫之處,見證成就台灣歷史的每一步

此刻正是過往的總和,在有形與無形的文化中,
建構一部多元面向、視角寬廣的具象台灣史!

「記憶是人與有形和無形事物接觸的過程,聯合國每年都登錄世界遺產的申請,一個是有形的物質文化遺產;一則是非無質的,文化不只附著在物質上,也在看不見,但我們都感受得到的飲食文化、宗教、藝術、建築、空間和文學之上。」——胡川安

《記憶台灣1:從生活文化、教育信仰,看見台灣多元視角的每一幕》(圖片來源:麥田提供)

《記憶台灣1:從生活文化、教育信仰,看見台灣多元視角的每一幕》(圖片來源:麥田提供)

書名:記憶台灣1:從生活文化、教育信仰,看見台灣多元視角的每一幕
作者:胡川安
出版社:麥田

※以下內容經授權摘自《記憶台灣1:從生活文化、教育信仰,看見台灣多元視角的每一幕》,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

在台灣生活中常見的廟會活動,陣頭文化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穿著五彩繽紛的藝陣,八家將是其中表演活動的一環,也是公廟文化中的集體記憶。鮮豔的造型,搭配各種械具法器,跳著神祕的舞步,在街頭和廟會中展現了令人深刻的印象。

「八家將」在陣頭活動中有安宅鎮煞、祈福改運、出巡保境的民俗功能,所以在廟會或是神明生日的慶典中,是很常見的活動。然而,近年來有人戲稱「八家將」為「8+9」。新聞媒體當中經常將年輕人吵架鬧事的事情和跳八家將的少年聯繫在一起。

家將是神明部將的統稱,大家比較熟悉「八家將」,還有另一類型稱為「十家將」,廟會的陣頭有所謂的神童陣、神將團、轎班或是舞龍舞獅,這是以人的身分去執行,但在扮演「將團」的時候,會轉化成神職,既然要扮演,就要有神的樣子。

關於「八家將」的起源,按照學者的考證歸納,有人認為是清末「五靈宮」的部將為台南軍營除瘟,也有說是由城隍所收服的山賊,許多學者同意「八家將」與「五福大帝」有密切的關係。台灣最早的「八家將」,是由台南的「白龍庵」所發展出來,主神是福州官兵所迎來的「五靈公」,後來信仰逐漸往南傳到高雄、屏東,再往北傳,城隍廟、王爺廟、地藏王廟、嶽帝爺廟等等,都有「八家將」團。

「八家將」的「主角」是八家,但實際表演的時候有4人或6人成陣,8人、10人、12人或13人成陣。所謂「八家將」的基本成員是指甘、柳、范、謝四爺合稱「四將」;春、夏、秋、冬四神併稱「四季神」,再加上其他的角色,組織完整的為13人陣。

甘爺是「甘將軍」(甘鵬飛),在陣左,手拿扇,臉畫成「紅黑陰陽目」;柳爺是「柳將軍」(柳鈺),在陣右,手裡的法器與甘爺相同,方向相反,有對稱的意涵,臉畫成「章魚足形目」,甘爺和柳爺象徵刑罰的執行者。

謝爺是「捉神」的謝必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七爺和白無常,頭上戴著長帽,寫「一見大吉」,吐著長舌,穿著白袍,右手持魚枷;范爺是「拿神」的范無救,就是我們常說的八爺或黑無常,戴著圓帽,畫著「黑底潑猴面」,穿著黑色或藍色衣服,左手的方牌上寫著「善惡分明」。

八將除了上面四神,春夏秋冬四神稱「四季神」或「四大帝君」,與四將一起稱為「八將」。

家將在傳統藝陣中重要的成分還在於其藝術性,從他們的穿著來看,頭盔、衣服、鞋子都是匠師的作品,家將臉上的臉譜,每個都有特色,在彩繪上的藝術性相當高,面師必須熟悉已經定型化,還有符號化的臉,然後再呈現個人的創意。

對於台灣南部的人而言,廟會活動的臉譜、陣法、服裝和相關的配件,都是藝陣的精髓,也是生活的記憶。對於「八家將」的成員來說,只要一畫上臉譜,就必須知道自己是家將,已經是神,不能做凡人的行為。之前還要淨身潔淨三天,家將不只是藝術,而是儀式性的行為,是宗教活動,牽涉到心理與社會的連結,也是我們彼此的記憶。

五福大帝

又稱五靈公,本為掌管瘟疫之瘟神,後被奉為民間的逐疫之神,也被福州人奉為鄉土守護神。除了瘟神(王爺神)的性格,亦有類似於如福州話俗諺「五帝搦(福州話發音與「捏」相近,此處為「捉拿」之意)你去」,即詛咒人死亡,因此五福大帝經常配祀冥判、陰陽都總管、范謝將軍、甘柳將軍等神祇。其中神將部分常由真人扮演,於主神出巡時負責護衛,稱為「家將」,台灣首創家將團體的台南白龍庵如意增壽堂與西來庵吉聖堂都稱什家將,此陣頭傳至嘉義地區後則多稱為八家將。

七爺八爺

因排行為第七與第八,故得此稱。此二尊神屬於黑白無常的一種,手執腳鐐手銬,專職緝拿鬼魂、協助賞善罰惡,也常為城隍爺等具有司法神職能之神祇的部將。在家將傳統中,舊有傳統中往往排在甘、柳、春、夏、秋、冬等六位家將之後,是為押陣之神,故台灣人尊之曰七爺、八爺(今日多改為排在甘、柳之後,春、夏、秋、冬之前)。或有說法認為:謝范將軍作為城隍爺此類司法神之部屬,城隍帳下已有文武判官、牛馬將軍、枷鎖將軍等從神,因此接續排行於上述六位即成為七爺、八爺。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