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Perspective

在捷克奧斯特拉瓦的酒吧,享用奶油醬燉牛里肌。(圖片來源:洪愛珠提供)
在捷克奧斯特拉瓦的酒吧,享用奶油醬燉牛里肌。(圖片來源:洪愛珠提供)

洪愛珠專欄〉匈牙利燉牛肉與糰子、餃子、麵疙瘩

2024/10/06

LINE分享 FB分享

前不久,到捷克與斯洛伐克參與中歐作家閱讀月(Authors' Reading Month),並停留維也納數日。享用中歐許多經典燉菜,搭配或蒸或煮的柔軟麵點。中歐佐餐麵食花樣繁多,然而譯成英文,無論是否包餡,全都成了「Dumpling」,可見麵點文化與非麵點文化的字彙庫差異。若以華語解釋,較容易有細緻分類,可類比為饅頭、餃子或麵疙瘩。

旅途中,一道跨國境的菜色Gulash,常譯成「匈牙利燉牛肉」,源出匈牙利,實則在捷克、奧地利,乃至德國的菜單上都普遍可見。

這種將牛肉與大量蔬菜、香料(關鍵味道為正宗匈牙利紅椒粉Paprika,而非西班牙煙燻紅椒粉),長時間熬燉的菜色,在各地發展出或稠或稀,類而不同的版本,搭配的麵點也各有所好。

在捷克,被用來搭配匈牙利燉牛肉(Gulash)的主菜,是Knedlíky,經典的發酵白麵糰子,通常水煮或蒸熟,切片食用。口感神似白饅頭,然較少筋性,多孔隙,有麵甜味。白麵糰子是飽腹的澱粉主食,本味淡柔,蘸附濃醬效果絕佳,不經意能吃下很多。

在捷克第三大城奧斯特拉瓦(Ostrava),捷克朋友暨翻譯宋詩孟(Šimon)領我到酒吧享用奶油醬燉牛里肌(Svíčková na smetaně)。將根莖類如不同種類蘿蔔,燉煮後磨成濃湯般醬汁,鋪上切片牛肉、白麵糰子,點綴鮮奶油和蔓越莓醬一塊吃。在漫長冷肅的冬日裡,此質樸豐美的燉菜,想必安慰人心。

維也納6區,1897年設的Café Savoy,老派維也納咖啡館配備如枝型吊燈、卡座沙發一概不缺。牆上兩塊鏡子,據為凡爾賽宮以降全歐尺寸最大單面鏡。這間咖啡館為維也納最古老的同志據點之一,氛圍自由弛放,侍者不著傳統襯衫領結式制服,而是T恤、牛仔褲,穿梭於新巴洛克風格場景裡。

餐食水準高,觀光客少,滿是本地顧客用餐,再嘗匈牙利燉牛肉。奧地利版本洋蔥多用,醬汁馥郁稠厚飽滿,比牛肉吸引人。搭配Semmelknödel麵包糰子,由麵包丁(常是凱薩麵包)浸泡牛奶雞蛋,揉成圓形後水煮而成,扎實飽人。當然,也是吃醬的良伴。

〈奶油醬燉牛里肌 Svíčková na smetaně〉

多種根莖類蔬菜,常見的為紅蘿蔔、芹菜根與防風草根,與大塊牛里肌慢燉後磨成濃稠醬汁,再搭配切片糰子食用。傳統上,肉塊內嵌入煙燻肥培根,保持肉質柔潤。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