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尚 Style

新光集團第三代、新光人壽副董事長洪士琪,有座走過一甲子的「瑞芳農場」。8年前他開始在祖傳的100公頃山林裡揮汗種樹,彎腰除草,挖土砌磚,旁人看來辛苦的林農生活,他卻甘之如飴。(攝影:陳鴻文)
新光集團第三代、新光人壽副董事長洪士琪,有座走過一甲子的「瑞芳農場」。8年前他開始在祖傳的100公頃山林裡揮汗種樹,彎腰除草,挖土砌磚,旁人看來辛苦的林農生活,他卻甘之如飴。(攝影:陳鴻文)

他栽下數千樹苗、成立保種中心⋯⋯新光人壽副董洪士琪要為台灣留下一片珍貴山林

2024/06/23

  • 文字 / 陳怡如
LINE分享 FB分享

新光集團第三代、新光人壽副董事長洪士琪,在新北、基隆交界的深澳山上,有座走過一甲子的「瑞芳農場」。

這位一生在金融圈打滾的專業經理人,8年前卻開始在祖傳的100公頃山林裡揮汗種樹。他固定每週報到,彎腰除草,挖土砌磚,把農場從一片原始叢林,打造成錯落有致的繽紛山林,旁人看來辛苦的林農生活,他卻甘之如飴。

這些年洪士琪不僅已栽種數千棵樹苗,更成立「臺灣原生植物保種中心」,和農業部林業試驗所攜手保育台灣原生種,所有費用全都自掏腰包。他從沒想過開放營利,只想為台灣留下一片珍貴山林,這座農場是洪士琪最不賺錢的「投資」,卻是他真正想做的「志業」。

春天一大早,我們造訪農場,洪士琪剛結束兩場會議,隨即趕來。身上穿著白襯衫和黑西裝褲的他,只套上長筒雨鞋,就帶我們逛了起來,這是他每次來農場「做工」時的標準裝扮。

農場不只種樹,還養了雞、鴨、鵝,造訪農場的友人常會收到雞蛋伴手禮。(攝影:陳鴻文)

農場不只種樹,還養了雞、鴨、鵝,造訪農場的友人常會收到雞蛋伴手禮。(攝影:陳鴻文)


接手荒地,探索原生植物

從小就愛花草、動物的他,從父親洪文棟手中接下兩個珍貴禮物,一個是洪文棟成立的台灣自然保育基金會董事長,一個就是瑞芳農場。

洪士琪說起農場來由,這是1965年祖父洪萬傳買下的地。早期經濟困苦的年代,很多地主向洪萬傳借錢,最後無力償還,便將林地全賣給他。洪士琪帶我們爬上制高點,深澳漁港和蔚藍大海就在腳下,他指著周圍山頭說:「你現在看到的稜線,幾乎都是我們家的!」範圍之大,在農場移動必須出動高爾夫球車,才能省點力。

為了採集鹿茸,原先洪萬傳養鹿,當地人將此處稱為「鹿仔寮」,不少鎮民的父執輩也在這裡工作過。後因洪萬傳長眠於此,便不對外開放,從前洪家人只有掃墓時會來,沒有特意整理,洪士琪接手前,農場已荒廢數十年,但也因如此,依舊保有最原始自然的樣貌,他翻開老照片,整座農場宛如未開發的處女地,有些地方甚至連路徑都難尋。

昔日農場養鹿,當地人暱稱這裡為「鹿仔寮」。(圖片來源:洪士琪提供)

昔日農場養鹿,當地人暱稱這裡為「鹿仔寮」。(圖片來源:洪士琪提供)

在林試所調查下,發現農場竟有高達280種台灣原生植物,不僅有北台灣規模最大的油桐樹林、最密集的琉球松和二葉松樹群,更珍貴的是,還有一度被懷疑瀕臨絕種、全台灣密度最高的冰河孓遺植物鐘萼木群。這樣的生態,連看過無數山林的林試所副所長吳孟玲都驚豔。

洪士琪接手後,花了很多時間疏林、整地、開路,才有如今可悠游其中的樣貌。我們放眼所及,只覺一片綠,樹木密度之高,連坐車也要小心旁邊的枝條竄出,很有森林探險的感覺。

栽櫻花欒樹,打造四季風景

洪士琪對這片山林自有一套美學思維,「我希望一年四季都有不同顏色。」他大量栽種台灣欒樹、琉球緋寒櫻、吉野櫻、河津櫻、落羽松等開花或變色植物,塑造春櫻、夏桐、秋欒、冬霧的美景,光是櫻花,已經成樹的就有1000多棵,還有樹苗5000株。

為了種植櫻花,他特別商請曾任新光集團法制室主任、同時也是陽明山上的櫻花達人蔡國棟協助,先在陽明山綁定櫻花樹苗,等到3成樹後,再斷根、移植。為了在最適合的時間栽種,1000株櫻花得在一週內完成,大夥出動吊車搬運,陽明山農戶幾乎全員到齊,「這是多大工程!」

這一切辛苦,都只為了樹木長大的那一刻。現在洪士琪已能想像,未來滿山遍野的繽紛山林,會有多麼壯麗。

爬上農場制高點,還能遠眺深澳漁港。(攝影:陳鴻文)

爬上農場制高點,還能遠眺深澳漁港。(攝影:陳鴻文)

從1月琉球緋寒櫻、河津櫻粉嫩綻放,2月烏來杜鵑接力,3月吉野櫻登場,4月粉白相間的鐘萼木盛開,5月落下桐花雪,6到8月九芎白花怒放,9到11月台灣欒樹上演綠黃紅褐變裝秀,11到12月落羽松染上一片金黃。洪士琪既想要保育台灣原生植物,也想要欣賞景色變化,台灣自然保育基金會執行長陳翠霞笑說,「董事長是生態兼具浪漫!」

但也因農場腹地太大,洪士琪接手初期,費了一番苦心規畫。他拿出地籍資料,仔細對照Google3D圖,再實地勘查,苦思許久才動手。他先鎖定3大重點區域,一是入口處的花園,打造迎賓意象;二是農場內最美的湖區,沿湖栽種櫻花;三是整地鋪了一片草原,營造開闊景觀。

洪士琪領著我們來到湖邊,這座深澳湖是當年洪萬傳築壩,攔阻山谷溪澗而成的人工湖泊,步行一圈,大約費時18分鐘。湖泊形狀是特別的蜿蜒曲線,從不同角度,都能看到不一樣的櫻花景色。每當櫻花盛開時,洪士琪還會搬來烤爐,坐在樹下就著溫暖火源賞櫻,「以後櫻花是360度包圍你。」每每聽到他的形容,總會心生嚮往,忍不住遙想多年以後的樣貌。

洪士琪在農場打造一間玻璃屋,大片通透的玻璃,引入農場風景。(攝影: 陳鴻文)

洪士琪在農場打造一間玻璃屋,大片通透的玻璃,引入農場風景。(攝影: 陳鴻文)

洪士琪不只規畫,更親力親為,除草、鋪磚樣樣來,偶爾還會被吐槽磚鋪得不夠好。「務農的人真的不看時間!我常早上6、7點到,一下子就下午1點,想說還沒做好,再弄一下,一整天就過去了!」他說。

夏天酷曬,冬天嚴寒,若非有心,很難堅持下去。之所以樂此不疲,是因為他非常享受樹苗長大的成就感,「每次來看,樹都不一樣,看樹苗往上長,真的會很有感覺。」他像一位父親,驕傲孩子的成長,更語氣興奮,拉著我們到處走逛,說起植物故事信手拈來,一草一木瞭若指掌,「有些路我都還沒走過,但董事長每個角落都很熟悉,」陳翠霞說。

農場有北台灣最大的油桐樹林,每年4、5月白花盛開,景色壯觀。(攝影:陳鴻文)

農場有北台灣最大的油桐樹林,每年4、5月白花盛開,景色壯觀。(攝影:陳鴻文)

這片山林帶給他快樂,但也有揪心時刻。2018年,洪士琪發現農場裡的琉球松感染松材線蟲,他試過各種治療方法、請益各界專家,仍然回天乏術。

當年洪萬傳種了2、300株琉球松,可惜這些年陸續染病,如今只剩不到100棵,甚至不久前一棵枝椏粗壯,樹型極美的百年琉球松,也因不敵侵擾而瞬間枯死。

這是洪士琪接手農場後,遇到最大的植物危機,起初他非常難過,後來學會:「自己能做的就做,不能做的,就順其自然。」如同他面對新光集團的紛爭一樣,盡人事聽天命。但大自然生生不息,總能看到希望,果真走著走著,就看到某棵枯死的松樹下,驚喜冒出新芽。

洪士琪坦言,目前整理的進度,不到整座農場的10%。他不只說了一次,種樹需要時間,而他現在就是在幫下一代搶時間,等到50年、100年後,台灣就有一片四季繽紛,絢爛奪目的絕美山林。

〈洪士琪小檔案〉

出生:1971年
學歷:美國沙維納大學企管碩士
現職:新光人壽副董事長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