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尚 Style

2022年納達爾在巴黎拿下法國公開賽冠軍,也是他職業生涯的第22個大滿貫。(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2022年納達爾在巴黎拿下法國公開賽冠軍,也是他職業生涯的第22個大滿貫。(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全面剖析紅土之王納達爾:致命正拍、極限體能、頑強意志成就的王者

2024/05/30

LINE分享 FB分享

  • 本書內容提供吸引網球迷及拉法迷的全新視角,是納達爾退役前球迷必收藏的最新全彩圖文專書。
  • 納達爾職業生涯超過20年,2024年據信是他的最後一舞,本書是獻給鐵粉的珍藏紀念專書!
  • 作者身兼記者、球評,報導過許多體育賽事,視角專業,見解獨到,近距離貼身採訪觀察納達爾,也訪問網壇名宿、眾多球員、教練、團隊成員、賽事總監、運動科學家、統計學家與數據專家等,全方位解析這位網壇天王的場上表現、身體條件、心理素質和成就紀錄等。
  • 從4大滿貫公開賽、大師賽、年終賽、台維斯盃到各大網賽及奧運,詳介評析納達爾童年網球啟蒙、發跡崛起、心路歷程、經典史詩比賽和優異球技戰績。
  • 特別收錄42幅珍貴彩照&「王者傳奇」書衣海報,精采呈現納達爾場內外的重要時刻。
  • 書中詳附納達爾大滿貫奪冠、勝場數據、個人戰績、奬項紀錄。

「從他手持球拍的初登場到2022年在法網決賽的勝利,透過本書,你將更認識這位擁有多重面貌的冠軍,既刻苦認真又天賦異稟,既保守又迷人,充滿自信,卻也偶有疑惑及害怕的耀眼球星。」——本書作者紀堯姆拉涅

納達爾是網球傳奇、體壇王者、22座大滿貫冠軍暨金滿貫得主。他的輝煌戰績紀錄、他在球場上的韌性拚勁和永不放棄精神,以及他的謙遜人格和絕佳球品,在在吸引著運動界,甚至全球球迷的目光與讚歎。

他渴望勝利的熱忱與拒絕失敗的韌性,他耐受傷痛的能力、他長久的職業生涯、他尊重對手的運動家精神⋯⋯本書作者為我們從不同面向剖析納達爾之所以為納達爾,探究他如何成為不同凡響的網球選手和傲視群倫的終極戰士。

這本獨樹一幟的創作,是歷經兩年針對網球界所做的調查成果,接受採訪的見證者超過50人,包括眾多球員、教練、團隊成員、賽事總監、運動科學家、統計學家與數據專家等,幫助我們破譯與了解納達爾現象。

全書輔以自納達爾初登場比賽以來即追隨拍攝他的名家攝影師柯琳・杜布荷的精采絕倫彩照,提供吸引網球愛好者及拉法粉絲的全新視角,是他退役前球迷必收藏的納達爾全彩紀念專書。

《納達爾:王者傳奇生涯全解析》(圖片來源:奇光出版提供)

《納達爾:王者傳奇生涯全解析》(圖片來源:奇光出版提供)

書名:納達爾:王者傳奇生涯全解析
作者:紀堯姆拉涅、柯琳杜布荷
譯者:林舒瑩、葛諾珀
出版社:奇光出版

※以下內容經授權摘自《納達爾:王者傳奇生涯全解析》,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

體壇典範總有著相同的故事。我們不僅欣賞,更崇拜他們帶給我們的感動,因為他們的天賦總是令我們目眩神迷。於是相同的問題一再出現:我們總在想他們的天賦是否與生俱來,還是他們的成就其實是一段漫漫長路的結果。拉法・納達爾當然也不例外。

1999年,納達爾前往法國西南城市塔布(Tarbes)參加Les Petits As少年網球賽,這是開放給14歲以下球員的比賽,堪稱是這個年齡層的世界錦標賽。我們在這裡看到許多冠軍誕生:張德培、費雷羅,以及瑪蒂娜辛吉絲(Martina Hingis)。那一年,這個來自馬納科(Manacor)的男孩,在家人和伯父陪同下,成功打進八強。但最終輸給比他小15天的法國選手加斯凱。

「當時我根本不知道他,」球賽創辦人尚克勞德克納伊貝(Jean-Claude Knaebel)表示:「但從他被西班牙網球協會選中開始(一共有四個男孩被選中),他就有機會成為好球員。托尼納達爾允諾隔年再來,尋求冠軍。」

「他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已經擁有專業球員的態度,」當時是賽事球僮的體育記者夏洛特・嘉芭斯(Charlotte Gabas)回憶道:「他從第一分到最後一分都展現張力和強度,毫不猶疑。他表現出來的專注與決心,我們到今天都還看得到。」

一年後,納達爾拿下職業生涯的第一個比賽冠軍,在決賽擊敗法國選手朱利安杰利(Julien Gély)。「這是我們的寶貝啊!他在賽史上記上一筆。」克納伊貝驕傲地回憶道。

這幾段回憶讓我們回想起21世紀初,與這位年輕西班牙人有過交集的人都指出一個非常驚人之處:納達爾不僅有天分,還特別有某種東西,某種我們很少在年輕球員身上看到的征服態度,他們只在開始探索網球職業生涯時才有的態度。尚-佛朗斯瓦巴許羅(Jean-François Bachelot)的職業生涯(1996至2005年)從未遭遇過納達爾。但當他第一次在塞戈維亞(Segovia)看到他的時候,還是極其震撼的。

「他的精力旺盛,打起球來那麼主動,那麼狂野……我今天的感覺就是即使他能夠從其他冠軍那裡得到啟發,他還是個別養成的。我把他歸類到籃球之神喬丹、拳王阿里、柔道運動員泰迪・里內(Teddy Riner)或滑雪名將馬丁・富爾卡德(Martin Fourcade)之列。當你看到青少年的他,你會說:這是個成熟的男人。」

從蝦子到鬥士

從青少年到成年,只不過一年。在納達爾身上,更是跨了好幾個階段。要是你今生有機會與他擦身而過,肯定驚訝地目瞪口呆。一定要親眼看看拉法,才能體會他所建立的風格。前職業選手,拉法的鐵粉愛蜜莉羅伊(Émilie Loit)說「他就是一堵牆,一個肌肉極其發達結實的選手。」而這個擁有一身令人印象深刻的健壯體格的球員形象,從2000年中輿論開始談論他,也打動舉世球迷。

不妨看看他在2000年Petits As少年網球賽獲勝的影片。14歲的納達爾,看起來真的還不像個無敵鐵金鋼。

「體格上,他就是隻蝦子,遠不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強壯球員,」荷布雷回想:「2001年,當他初登場對戰許多職業選手時,有許多參數都不夠好:身高、體重、肌肉的生成。但隨著身高竄高,體重增加,他的體型就完全不一樣了。」納達爾也不是什麼都沒有,他有西班牙人在成年後都懂得發展的潛力。

「他青少年時期我看到他時,我覺得他下半身已經長得很好,」前網球教練,如今是生理暨生物力學博士尚貝納法柏(Jean-Bernard Fabre)表示:「這是西班牙文化:他們這方面的比賽訓練很多,他們的訓練量很大,因此他們有本錢。上半身很結實,但還不到他在最高程度爆發時那麼強大。然後,還有第二階段,在此階段,他還要發展上半身,因為我覺得他的力量還不足以打朝他肩膀高度飛來的球。」

如果說有什麼東西可以象徵納達爾的體格,那就是他肌肉非常結實的左臂二頭肌,費德勒就說和這個西班牙人比腕力他完全沒有贏的機會。那他又是如何練出這樣的二頭肌呢?甚至穿著無袖球衣大方(自豪?)展現它。在網球執業超過20年的理療師賽巴斯提安・杜杭(Sébastien Durand)對此有他的看法:「他當然花了一些時間在健身房加強體格,但是他擊球的力度及運用手腕與前臂的速度,讓他每次擊球時都可以盡量鼓起他的二頭肌。其實,他每打一次網球,就等於做一次上半身的肌肉鍛鍊。」

事實上,以他身高185公分、85公斤的身材來看,納達爾就是我們眼裡體能的代表,也是新生代頂尖運動員體格質量超越其他運動員的代表。當然,2000年代中期,這種情況在其他網球選手身上也很明顯。

納達爾在巴西里約公開賽出戰。(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納達爾在巴西里約公開賽出戰。(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一股不理解的感覺油然而生」

2004年,拉法不過18歲,但台維斯盃網球賽西班牙隊長霍迪阿雷塞(Jordi Arrese)卻徵召他參加期待已久的對法國的四強賽。當時法國隊因囊括了保羅亨力馬帝厄(Paul-Henri Mathieu)、法布里斯桑多羅(Fabrice Santoro)、米凱羅德哈(Michaël Llodra)及亞諾克雷蒙(Arnaud Clément)而顯得意氣風發。9月26日,法國隊與這位馬約卡選手進行了一場決定性的球賽。

「儘管他的年紀很輕,但他打球很有力量,很少犯錯,」前法國球員說道:「納達爾的體型已經非常結實。我對戰過很多Top 10的球員,但是對他,我覺得自己處於不利條件,幾乎虛弱無力。像是有某種不理解的感覺油然而生」。

不管輸贏,當時世界排名50的納達爾還缺乏經驗,但事情很快就有了結果。在阿利坎特(Alicante)的紅土球場上,西班牙隊直落三擊敗法國隊:6-4、6-1、6-2。

克雷蒙大可不必為這次失敗臉紅。如果在2004年,納達爾還不是會讓大幾歲的對手害怕的球員,但他的確是難以對付的年輕網球選手。這一年,納達爾已經贏得幾個大賽。最著名的賽事是邁阿密大師賽,這位左撇子選手擊敗當時的球王「瑞士特快車」費德勒。

荷內史托菲(René Stauffer)還記得2004年3月這場彷如昨日的比賽。原因自不必說,因為這位熱愛網球的瑞士記者一直都近距離關注費德勒的職業生涯。他為這位在瑞士奉為神一般的網球天王寫了兩本書:《費德勒:追求完美》(Roger Federer: la quête de la perfection)及官方傳記《羅傑・費德勒:無可取代的網球之王》(Roger Federer - Die Biografie)。

※延伸閱讀:羅傑・費德勒:無可取代的網球之王:走過網壇三世代,是什麼讓他如此強大?

「我那天就坐在看台上,這是費德勒和納達爾首次對決。瑞士特快車才剛打敗英國的提姆韓曼(Tim Henman),贏得印地安泉大師賽冠軍。但他被加州的豔陽曬傷了,在從印地安泉前往邁阿密的整個旅途都在生病。老實說,他不太耐熱。他被迫在機場過了一夜,讓他感覺很不舒服。當他抵達邁阿密時,他其實想退出比賽,之後又改變主意。他第一輪擊敗俄羅斯的尼古拉達維登科(Nikolay Davydenko),接著在第二輪遭遇納達爾。

我們已經聽說過這個男孩很強,他去年在漢堡還擊敗過莫亞。那天晚上,我頭一次在燈光下看拉法。留著一頭長髮的年輕人,穿著紅色無袖球衣,額頭綁著頭巾,剛剛抵達球場。他壯碩的體格真的令人印象深刻,甚至可以說很少見。而即使費德勒的狀況還沒達到百分之百,我們也很快就看到納達爾來自另一個星球!看到這麼年輕的球員揮拍那麼有力,大家都還是有些嚇到。他沒有退縮,並且主導賽事的節奏,他的對手始終找不到解決辦法。他完全值得這場勝利。打出毫不手軟的表現。」

以17歲之姿直落二(6-3、6-3)橫掃傳奇球王費德勒,讓你直接轉大人。但這場重大勝利讓我們清楚了解這個馬約卡少年的智慧:他不是為了讓對手印象深刻或登上《時人》(People)雜誌封面而成為運動員的。這位西班牙選手其實更務實一點:他把他的體格素質用於網球運動。

「我們常常忘了一件事:網球是門運動。意思是說納達爾每次訓練和每次揮拍時都盡可能投入最大的力量,他其實是在鍛鍊他的體格,」杜杭解釋:「他藉由打網球,增強下肢的力量。在想辦法讓他的球更具爆發力的同時,也提升了上半身的力道。在跑向遠處追球時,也是在增進速度。不要忘了我們也可以在場上訓練!就我的觀察,考慮到他的年紀,他現在更注重預防,但他就是藉由打球,維持下半身的體格素質,就這麼簡單。」

2008年世界排名12的馬帝厄就可以證明和納達爾對戰的困難。不僅沒能在法網打敗納達爾──史上只有兩名球員做到:瑞典的羅賓索德林(Robin Söderling)和塞爾維亞的諾瓦喬科維奇(NovakDjokovic),在一場足以列入紀錄的大戰中,他還被逼到極限。2002年6月3日,法國選手馬帝厄歷經五小時大戰,像他之後的很多人一樣,敗給了在當天慶祝20歲生日的西班牙男孩。

「面對他時,你會覺得好像有部卡車朝你駛來,」這位法國網球協會現任高級主管解釋:「他的體力驚人,發球更是嚇死人。跟他打球真是辛苦⋯⋯因為他會持續不斷地向你施壓。」

努力刻苦

儘管過了多少年,儘管大傷小傷不斷,納達爾依舊維持著同樣令人印象深刻的體力。「他的下半身一直都是那麼強而有力,他的大腿很有力、很強壯,但他的上半身就比較瘦,」法柏荷指出,「我們來看看當今網球選手的體型:拿費德勒或喬科維奇來說,他們都很有彈性,很挺直,這個姿勢有點像衣架,肩膀微微朝後。這可以讓動作的幅度更大一點,而幅度愈大,擊球的力道就愈大。我覺得納達爾因為膝蓋或一些身體上的問題,使得力道減輕了,這是他必須面對的問題。他必須減少他關節上的限制。我要說的是他的身體已進步很多:從肌肉非常發達的體格發展到一直都很強壯的體格,而上半身又接近典型的網球員體型。」

法國網球協會健身教練保羅奎丹(Paul Quétin)曾經很仔細地研究過這位出身馬納科的蠻牛,這個稱號可以說頗為貼切。「客觀來講,我們可以認為隨著時間流逝,他也流失了一些所謂的肌肉與身體質量。他或許還具有同樣的爆發力,只是時間上沒那麼持久。但他還是維持在傑出的體格水準之上。他的上半身很有力,但我相信這很大部分是來自下肢。他非凡的下半身有著非常出色的肌肉質量。而喬科維奇則像巨大的場地覆蓋物。會比27歲時差一點嗎?可以想像,但差異甚微。球員會用其他東西來彌補:經驗、對身體的認知等。」

依此來說,納達爾堪稱現今網球的代表。

「這是個融合了速度、好眼力、優異肢體協調、良好平衡與傑出爆發力的完美混合體,尤其是在正拍時扮演關鍵角色的手腕,」杜杭補充道:「能達到這個水準,是因為體格沒有缺陷。不能慢,也不能失去爆發力。還有我真忘不了他驚人的抗疲勞能力。」

疲勞?拉法可不認識這玩意兒。他可是個極富耐力的怪物。他愛打持久戰的癖好再明顯不過。而所有試著跟他打體力消耗牌的球員通常都會遭受挫折。

卡倫卡查諾夫(Karen Khachanov,2019年世界排名第八)曾與納達爾交手過八次。他從未贏過一場,但他們在2018年美網的對戰就是一場激烈而有爭議的對決。

「當然他的體能真的準備得很好,」這位優秀的俄羅斯選手表示:「即使他有些年紀了,他比我大好幾歲,但他最主要的武器就是強勢的體能加上持久力,能夠在球場上跑好幾個小時。他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包括跟我的對戰。」

「2009年澳網四強賽打了超過5小時,接著決賽對決費德勒超過4小時⋯⋯兩天內這樣比,簡直瘋了!我很希望多了解他的祕訣,老實說我不知道是什麼⋯⋯也許他永遠都不會跟我說!他是巡迴賽中最強的球員之一。他的球風和打長時賽的能力,而且常常能拿下這種比賽的能力,說明了一切。」

致命的正拍

因此納達爾就是那個仗著驚人體力讓你暈頭轉向的巨人,你越攀爬,這堵牆就變得越高。但要說這位來自巴利阿里群島的西班牙球員在他的職業生涯曾經翻過許多高山,那也是因為他擁有超強的正拍:是納達爾能夠掌控節奏的可怕武器,更是常令對手居於下風的致命一擊。

「他的準備動作和很多球員都一樣。在第一時間,利用手腕將球拍朝向耳朵,然後繼續這個準備動作一直到拍子從他的背後揮出,以便有更大的幅度,」前球員並且曾是吉爾西蒙(Gilles Simon)、瑪莉昂巴托利(Marion Bartoli)與克莉絲蒂娜美拉德諾維奇(Kristina Mladenovic)教練的荷道夫吉爾貝(Rodolphe Gilbert)說得很詳細:「然後,根據他即將要打的球,他會壓下拍頭,同時彎下手腕打出上旋球。在這,他把球帶過Babolat拍頭。結束動作,也就是他的招牌動作:將拍頭向後拉向右肩,但他的打球動作不會停在這裡,而是球拍會再次繞過他的頭,像套馬索一樣。這是他著名的繞頭正拍:他在紅土球場用的比在硬地球場多的擊球。」

像套馬索一樣的動作,是納達爾(Nadal)著名的繞頭正拍,他具攻擊性的正拍,讓他在場上拿到比對手更多的分數,失誤也更少。(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像套馬索一樣的動作,是納達爾(Nadal)著名的繞頭正拍,他具攻擊性的正拍,讓他在場上拿到比對手更多的分數,失誤也更少。(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前球員兼國際獨立教練法布里斯司巴羅(Fabrice Sbarro)如今是統計學家與數據專家,讓他得以和丹尼爾梅德韋傑夫(Daniil Medvedev)及其法國教練吉爾謝瓦哈(Gilles Cervara)合作。他熱愛網球,投入數千小時練球。他還出書《網球:你是哪種球員?》(Tennis–Quel joueur êtes-vous?),書中透過一項針對世界前一百名選手所做的科學研究,建議所有選手最佳化他們的表現。司巴羅分析了巡迴賽的上千場比賽,其中超過兩百場是納達爾2005到2022年間打的比賽,也是一項27880分的精密分析⋯⋯足以表達這位西班牙選手的成績,你會同意的。

「根據我針對最佳正拍球員所做的所有統計與分級,納達爾無疑是第一名,」他解釋:「他擁有雙重優勢:他以正拍拿到比對手更多的分數,失誤也更少。因此他不僅更具攻擊性,防守也更嚴實。拉法平均得分多20%,直接失誤少30%。提到比分,必須要了解:致勝球〔對手沒有打到球〕與受迫性失誤(對手有打到球,但球沒有過網〕。因此,假如與納達爾對戰的球員拿到10分,納達爾就拿12分。比方說,假如和費德勒相比,就會很有趣地發現這位瑞士選手的正拍比對手拿到的得分更多,但失誤也比較多。」

俄羅斯選手梅德韋傑夫對納達爾正拍的威力心知肚明。2019年美網與2022年澳網他落敗的兩場大滿貫決賽,他與納達爾的對戰總共花了超過10小時。「納達爾的每一拍都讓你很難打,」2022年讓出世界第一寶座的前球王承認:「無論是小球、高吊球、一發,他都盡可能擊出最好的一球。但,沒錯,只要找到一些不可思議的擊球帶,他的正拍就可以讓他把你以為穩贏的分數拿走。」

「他的正拍球可以飛向各個方向:直線、對角、截擊、Inside Out,」司巴羅進一步詳述:「他的得分率高於平均,他各方面都比對手高。而他在兩個方向的失誤更少:對角正拍及Inside Out。因此拉法能在各個方向讓對手不好過,但無論多少個來回,他也能用他的正拍主導形勢:無論是發球後的一拍得分、五到八拍得分或超過八拍得分。」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