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Perspective

帶有花雕香氣的清炒豆苗,邊緣倒入以玉米雞長時間蒸燉而成的濃雞湯。只取最鬆軟芋頭心乾蒸後壓碎,鋪在頂層,綿密添香。貌極樸素的一道炒菜,層次細膩,味甚雅雋。(圖片來源:洪愛珠提供)
帶有花雕香氣的清炒豆苗,邊緣倒入以玉米雞長時間蒸燉而成的濃雞湯。只取最鬆軟芋頭心乾蒸後壓碎,鋪在頂層,綿密添香。貌極樸素的一道炒菜,層次細膩,味甚雅雋。(圖片來源:洪愛珠提供)

洪愛珠專欄〉萵筍、豆苗、抱子芥菜⋯⋯三種料理手法體驗春日鮮蔬時節

2024/04/21

LINE分享 FB分享

春節過後,有幾天颳風微寒,有時又炎熱近30度。在台灣感受季節,不能光由氣溫判斷,我更觀察農產。初春時節,好些冬季蔬果還盛出,如萵筍和豆苗。時令蔬菜亦開始應市,如抱子芥菜。盡情享受春日鮮蔬,即是充分體驗時節。

萵筍,市場裡以台語稱之為「A仔菜心」,由莖至葉皆帶有A菜的清冷氣息,冬季到初春盛產。見肥碩者,我總是多買。萵筍去厚皮後,可切片也可切絲,湯炒涼拌皆宜,若自家吃,我偏愛切成一口大小滾刀塊,做成油熗萵筍。醃適量鹽,與少量糖殺青,若有上海人慣用的綿白糖最好,綿糖甜味淡柔,幾乎吃不出,但能磨平萵筍一絲澀氣。若無綿糖,我改用日本上白糖。萵筍塊淺漬半個鐘頭後,盡量擠乾汁液待用,毋需水洗。

鍋裡以溫油慢慢煸炒蒜片和花椒粒,至香氣大出,瀝走香料成香料油。待油燒滾,萵筍塊入鍋滋拉一聲就熄火,以餘溫拌勻。萵筍表面剛斷生,仍然脆爽香盈,色澤是透光的翡翠色。

豆苗,我家的版本是不下蒜,以葷油烈火爆炒,黃酒提香。有些食譜用薑汁,其實豆苗若鮮嫩,無薑汁更吃出清香氣。豆苗事先浸水,使其飽水後瀝乾才炒。近日吃到一佳妙版本。是國賓中餐廳林建龍主廚親手炒的「香芋上湯浸豆苗」,只在豆苗季節供應,並不在菜單上,點菜需以現場情況為準。

豆苗並非用雞湯去浸。只取芽胚與最嫩葉,薑蒜全無,炒好的豆苗上碟,菜葉頂部撒上蒸熟壓細的芋頭末,邊緣圍著濃雞湯。如此豆苗仍有鑊氣和酒香,上湯醇鮮,芋頭末則完全是神來之筆,其香幽微,與豆苗鮮湯兼著吃,在風味及口感,都可謂典雅清雋。

抱子芥菜也是春季特產,產期僅兩三個月。肥碩的莖上長滿腋芽。看似不易料理,其實一一取下腋芽,主莖去粗纖,全部切片再炒即可。特色是甜細中帶有苦甘味。以鹽水燙過再炒,可稍微去苦並保住色澤。

炒抱子芥菜,我偏好燙過後清炒,有時與鮮蝦或蝦乾增色。然而避免醬色,因此不下蠔油或醬油,亦不能久燜而黃。為的是口感,更是色相。因為炒得脆嫩鮮亮的抱子芥菜,以白盤子裝盛,光看它嫩綠粉白間雜的顏色,便是春日的模樣。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