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尚 Style

溫慶珠在1989年正式成立個人品牌「Isabelle Wen溫慶珠」,在粗獷的牛仔褲放上亮麗的珠寶與刺繡裝飾,以這些我們如今習以為常的混搭風,樹立業界鮮明形象至今。(攝影:羅芸)
溫慶珠在1989年正式成立個人品牌「Isabelle Wen溫慶珠」,在粗獷的牛仔褲放上亮麗的珠寶與刺繡裝飾,以這些我們如今習以為常的混搭風,樹立業界鮮明形象至今。(攝影:羅芸)

「我就是極繁」溫慶珠縱橫台灣時尚圈40載,用混搭與叛逆寫下突破性一頁

2024/02/11

  • 文字 / 李郁淳
LINE分享 FB分享

一個冬日午後,時尚設計師溫慶珠首度對外公開隱藏於Isabelle Wen總部的「伊莎閣樓」,展出許多私人藝術蒐藏、手稿與攝影作品。這是她在疫情後首場公開活動,吸引時尚、藝文、媒體圈各方名流好友前來同歡。既是懷舊,也是迎新。大家想念的派對女王終於重出江湖了,而這次聚會,同時也在慶祝她傷後重生。

跟溫慶珠約時間一定要約在下午,因為她作息向來與常人顛倒,常人的夜,是她的日,她永遠忙著網羅新鮮好玩的事。但一年多前,她在家裡不慎從高處摔下,傷勢嚴重,有半年的時間需要專人照料。

「現在洗手間要做手把,以前可以在那裡跳芭蕾舞耶。」她笑說一下子失去了自由行動的能力,簡直活得像個老太太。可是說這話時不服的語氣像在嬌嗔,瞇起來的眼睛還流露著淘氣,若說她內心那個18歲享樂派少女未曾遠離,似乎也頗為合理。

※延伸閱讀:媲美當代藝術館的溫慶珠蒐藏,開箱5件有故事的骨董包

她的伊莎閣樓正對著捷運劍潭站,卻緊貼著陡峭的石壁曲折而上,像個大隱隱於市的武林秘境。穿越迂迴的辦公區,搭乘復古懸吊電梯上樓進入閣樓區,彷彿踏入巴黎沙龍女主人的空間,擺滿她從世界各地蒐集來的寶物——裝置藝術風格的玻璃吊燈、台灣當代畫家的大作、美國50年代的女用硬殼行李箱。當然還有掛衣架上成排的Isabelle Wen當季新品,一致的展示著近40年來慣見的經典元素:羽毛、綴珠、薄紗、亮片⋯⋯,像在說,每個女人都可以極盡喧囂展示自己想要的華麗,這是天賦的權利。

溫慶珠裹著披肩,慵懶的頻頻以手撥撩頭髮說:「這兩年不是在流行極簡嗎?我偏偏是『極簡』做最差的。我就是『極繁』,不可能因為當前流行而改變,否則我就是追隨者(Follower),而沒資格叫設計師(Designer)了。」

2015年11月在台北魅力展開幕秀發表秋冬「Return to Forever島嶼之心」時尚系列。金鐘影后蔡淑臻與男星劉以豪均出席共襄盛舉。(圖片來源:ISABELLE WEN提供)

2015年11月在台北魅力展開幕秀發表秋冬「Return to Forever島嶼之心」時尚系列。金鐘影后蔡淑臻與男星劉以豪均出席共襄盛舉。(圖片來源:ISABELLE WEN提供)

個人品牌「Isabelle Wen溫慶珠」寫下台灣時尚圈突破性一頁

《style master》雜誌總編輯吳國瑋這樣形容溫慶珠:「個人特質非常強烈,執著於對華麗路線的美學信仰,作風前衛不顧主流眼光,不在乎時代趨勢卻又嚮往浪漫自由。她的設計,就是她個人特質的具象呈現,這也讓她在台灣近三個世代的設計師群像中,成為獨特的存在。」

溫慶珠的獨特,一半來自本身個性,另一半是從小家庭的培養。父親是警察局長,母親出生文學世家。她從小跟著國畫大師歐豪年學畫,早早踏入藝術的世界。當時媽媽畫畫的桌子旁邊,堆著一疊張大千的畫,是這位畫家從巴西寄來的畫稿,給他們臨摹用。張大千是溫慶珠外公的好友,或許也可說是溫慶珠的遠端美學啟蒙。

從小跟著國畫大師歐豪年學畫,早早踏入藝術的世界,功底深厚,畫作信手捻來。(攝影:羅芸)

從小跟著國畫大師歐豪年學畫,早早踏入藝術的世界,功底深厚,畫作信手捻來。(攝影:羅芸)

溫慶珠很喜歡這句話:「人生如棋,落子無悔。」也適用於國畫,你得先練出一身本領,因為不像西畫還有塗改空間,國畫一旦落筆,就沒有後悔的餘地。

這種造就藝術的決絕姿態,讓溫慶珠為之著迷,甚至對「造美」這件事到了偏執的地步。當媽媽去做旗袍時,她也在一旁喊著要做自己的衣服。十幾歲時她在家舉辦派對,特地挑選了7、8位漂亮的女同學,帶她們去買布,並按照她設計的手稿做衣服,然後同學全部穿著這些衣服來參加派對,一起在她家客廳跳舞。

溫慶珠的國畫底子深厚,揮毫沒幾下功夫就成就一幅時尚畫稿,末了還要再撒上一把金粉才算完工,十足「溫式風格」。(攝影:羅芸)

溫慶珠的國畫底子深厚,揮毫沒幾下功夫就成就一幅時尚畫稿,末了還要再撒上一把金粉才算完工,十足「溫式風格」。(攝影:羅芸)

媽媽有次跟她說:「菲兒(溫慶珠的小名),你什麼都好,就是不要那麼驕傲。」回想起來,溫慶珠笑說:「我知道驕傲兩字是什麼意思,我當然不驕傲,只是我做不到被別人動搖,做不到『以醜為美』。」14歲那一年,溫慶珠首次看到常玉的第一批畫,她瞬間淚流滿面。她知道自己早就發展出敏銳雷達,甘於接受美麗事物帶來的直接衝擊。

1984年,她帶著從各方親友那兒借到的一筆小錢,在當時台灣還沒有所謂「時尚產業」的時代,請了一個打版師、裁剪師和會計,到迪化街開時裝工作室。「我不是科班出身,也沒做什麼資料蒐集或市場調查,我那時憑的就是一股氣。我一定要做到,用我自己的能力去賺錢,不靠家人不靠男人,我可以的。」為什麼挑她那時壓根沒去過的迪化街開店?「因為那裡有美麗的布料。」她說。

母親口中她那性格裡的「驕傲」其實成了她創業的底氣。一開始她很清楚自己的路線,其一原則就是不做套裝,因為無聊。其二是她要把嚮往的自由,實現在衣服跟生命裡,她要隨性發揮、不受拘束。

溫慶珠使用印度進口布料的外裹包裝麻布做為畫布,結合不同媒材如壓克力、水彩、油漆與粉彩等創作手稿。(攝影:羅芸)

溫慶珠使用印度進口布料的外裹包裝麻布做為畫布,結合不同媒材如壓克力、水彩、油漆與粉彩等創作手稿。(攝影:羅芸)

買不起昂貴布料?她用一碼20元的便宜光明緞(編按:一種禮服胚布)也能做出質感極佳的金色西裝,樣品一上市立刻被搶光,而其他十幾套衣服也大獲成功。溫慶珠在迪化街開店一年後,就把跟媽媽、親友借的資金還清。

5年後,她認為時機已成熟,便在1989年正式成立個人品牌「Isabelle Wen溫慶珠」,以鮮明形象樹立業界至今。在粗獷的牛仔褲放上亮麗的珠寶與刺繡裝飾,拿奢華材質大衣搭配牛仔褲球鞋,這些我們如今習以為常的混搭風,溫慶珠早年走得比誰都還前面。時尚策展人與《Tatler Taiwan》編輯長盧淑芬表示,在8、90年代女性裝扮普遍傾向乖順保守的社會氛圍下,溫慶珠用波西米亞式的叛逆為台灣時尚圈寫下突破性的一頁。

印度行看見塵世之美,走出低潮縱橫業界40年

然而這中間不是沒有低潮。在品牌成立十幾年後,有陣子她對時尚產業感到失望。天天要接受採訪,天天要討論時尚、比較行頭。一個禮拜7天,她就排滿10場這樣的事,受不了生活處處被他人安排的她,給自己安排一趟印度之旅,一邊考慮回國後退出業界。

印度卻帶給她全新的,關於美麗的啟示。在漫天塵土的國度,她看到孔雀拖著長長的尾巴蹣跚過馬路;她看到貧民窟的母親把孩子的面孔洗乾淨,請她幫忙拍照;她也看到婦女穿著鮮豔紗麗,在水色混濁的湖畔洗衣。

「在那最困頓的生命中,你看到他們的堅毅,堅持把全家最美的紗麗與首飾穿上身,全部展示給你看,」她說,「那種精神徹底感動我,我突然覺得自己能在這行業做著自己拿手的事,實在太幸運了!」

明白自己終究離不開美的召喚,溫慶珠把驕傲化成設計師的骨氣,把自由與浪漫的生命哲學體現在她的設計與生活品味中。縱橫業界近40年,她尤其受不了聽到人家用「虛榮」或「很物質」來形容一個人。「So what?我就是要把所有亮晶晶的東西全端出來讓你看到。對美感的鑑賞力,要靠豐厚的文化底蘊來支撐。而美感,不能被輕忽與藐視。」

溫慶珠說這話的同時,受傷的身體仍無法在沙發上找到最舒服的姿態,她卻執意請助理來幫忙察看自己頸上的皮繩裝飾是否跑位。對她來說,即便在最微小的地方也不能妥協,絕不失去美感的堅持。

〈溫慶珠小檔案〉

學歷:淡水工商管理專科
經歷:於法國巴黎首次台北流行週發表「纏枝小史」系列、參加上海國際時裝文化節、代表台灣參加日本 Tokyo Creation Festival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