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票,就是一個機緣」三大影展常勝軍蔡明亮不畏上街賣票,60後的恐慌症凝視對時間的愛與懼
2023/11/24
- 文字 / 楊絲貽
攝氏29度的微濕午後,導演蔡明亮和他新合作的寮國演員亞儂弘尚希,坐在華山光點電影館長廊賣起電影票。這一坐就是4小時,連續3天。
面對人來人往的陌生人,蔡明亮主動向人群喊話:「要不要來看我的電影啊?」許多人好奇停下腳步,他便開始介紹套票組,內含電影票和展覽門票,另外附上導演及演員的簽名。許多人看見這樣親切的他,就停了下來向他購買,短短半小時,至少賣出20張。那一天,導演的笑容很燦爛。
蔡明亮(右一)與亞儂親如家人,即便亞儂只會一點中文,上街賣票仍形影不離。(攝影:駱裕隆)
蔡明亮說,其實一開始他也會害羞,「總會意識到自己是蔡明亮,很不好意思,有時甚至覺得丟臉,很想逃走。」
但最難的就是開始的幾分鐘,只要有人願意靠過來,聽他講話。慢慢的,心就穩定下來,可以對著來往的行人吆喝,不久,忘記了自己是誰。
一個拿過世界3大影展大獎、傲視華人影壇的導演,為什麼甘願耐寒受熱,拋頭露臉到各大校園或戲院前賣票?他感慨:「因為我的電影跟其他人不太一樣,它娛樂性不高,也不太容易跟別人分享。」上街賣票的目的,不是期待票房有多高,只是希望世界上的價值觀可以更多元。
這件事,他努力超過30年。
※延伸閱讀:一些老椅、6件木箱,這場展覽照見蔡明亮的《日子》
今年邁入66歲的蔡明亮,兒時成長於沒有電影節的馬來西亞,即使到了高中,他對未來仍是一片空白,因為身邊許多朋友都到台灣求學,他也就跟風來了台灣。當時為了要合法停留,他先申請到師大華語中心學中文,再一邊補習考大學。本來想往商科發展,卻被中文老師一句:「生命苦短,最好填你喜歡的(志願)。」徹底改變。
他不顧父母反對,就去念了文化大學戲劇系。對他而言,影視這條路,不是一個決定,更像是命中注定。
蔡明亮住所簡潔, 因此獎座即便放在角落也很醒目,只見金獅獎、金馬獎、銀熊獎各種動物齊聚一堂。(攝影:石吉弘)
他的文筆好,大三就開始當編劇,曾寫出由金素梅、何家勁主演的《不了情》,劇本生活化又引人入勝,是當年收視冠軍。之後他又憑兩部電視劇《麗香的感情線》及《給我一個家》連得兩座金鐘獎最佳導播獎。
只是當時,蔡明亮還是被電視台的框架所限制,得投觀眾所好。然而他內心真正想做的,是拍庶民的生活,留下真正的藝術。
他曾對世界有許多不滿。他舉例,很多人到了巴黎羅浮宮,卻只看蒙娜麗莎跟金字塔,大家追求「正確」的概念被規定了,「我很想搶救一點東西回來,讓這世界的價值觀能更多元、更美好一點。」他想透過電影,講述他的價值觀。
時任電影圖書館館長的徐立功找上他拍電影,拍第一部長片《青少年哪吒》時,他找了陳昭榮、李康生、陸弈靜演出。當所有人都認為李康生外在條件沒有陳昭榮有優勢,他卻執意要讓李康生當男主角。日後李康生的確不負所托,在蔡明亮的帶領下,接連獲得金馬影帝、亞太影展影帝等殊榮。
不僅如此,當他明知電影配樂是烘托氛圍最大幫手,在第2部長片《愛情萬歲》找了知名音樂製作人小蟲(陳煥昌)寫電影配樂,卻在最後告訴對方:「你的音樂很好,但對不起,我覺得我的電影沒有配樂更好。」成了一部沒有配樂的電影。當時舉世譁然,但電影卻拿了威尼斯影展金獅獎,是影展最大獎。
往後他又不斷發展奇招,2001年《你那邊幾點》,他開始自己上街賣票;後來的《天邊一朵雲》又因為超大尺度造成社會轟動,還刷新當時國片票房紀錄;2013年,拿下威尼斯評審團大獎的《郊遊》甚至一反常態不上院線(最終僅有小規模放映50場),只在美術館放映。
有瑕疵的拷貝,蔡明亮也收放在家裡。(攝影:石吉弘)
恐慌時間太少,他珍惜與人交流的機緣
隨著屢次在國際影展上獲得肯定,作品甚至被羅浮宮、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蒐藏。他成功證明了,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有規矩,不是所有的規則都是正確的。而且更有趣的是,即便觀眾不認同他,他也不會生氣。有人說他的電影長鏡頭太多,很枯燥。他卻能笑回:「你累了就睡著嘛,剛好醫治失眠。」
只是,一路衝刺半輩子,正當外界以為年過60的他,可以開始享清福,但更艱難的挑戰卻在等著他──他罹患了恐慌症。
恐慌症是焦慮症的一種,發作時患者會呼吸困難、頭皮發麻、大量冒汗,也會幻想失控的未來。有回半夜3點,他突然開始緊張,甚至幻想室友李康生的藏獒會咬路人。他立刻衝出門檢查狗籠,發現狗安安靜靜守在原地,他放心之餘卻發現,自己只穿一條內褲就衝出門,行為已經亂了套。
日後越來越嚴重,曾經車輛行駛在高速公路上,他卻覺得自己無法呼吸,立刻到醫院掛急診。嚴重時,他曾一週到醫院報到4次,身心瀕臨崩潰,當時已經準備好遺書,認為自己時日無多。
他決定搬到新店的山上,遠離塵囂,讓自己的生活安靜下來,也定期回診穩定身心。他說,最大的幫助除了藥物的穩定外,是一位也有同樣困擾的南藝大學生鼓勵他,如果發作的時候,記得告訴自己:「不會死,會過去的。」
蔡明亮說:「我的恐慌症是因為我太忙了,要拍片還要賣票,賣一張票我要講10分鐘,疲倦會累積。」隨著年紀的增長,他開始擔憂自己還有多少時間,如此循環的恐懼,導致恐慌症發作。因此他轉念,不要在乎能賣多少張,而是珍惜跟人相處、交流的機會。
對他來說,時間是最珍貴的資源。其實他每一部片都在拍時間,拍時間的流逝,拍物景與人的變化。
金馬影后陳湘琪曾說,蔡明亮給演員的指令一向都很簡單,甚至有時候沒有劇本、沒有台詞,只有「走路」,或是「坐著看看四周」,「導演唯一會給的就是時間。」
因為時間可以醞釀真實和意想不到的爆發力。譬如說,《郊遊》最後有一段14分鐘的哭戲,之所以讓人印象深刻,陳湘琪從獨自沉靜,整個人都安靜下來,才想起那些被隱藏在日常匆忙生活中的苦澀,藏在生命刻痕裡的歷練與情感不由自主的浮湧。眼淚、憤怒或痛苦,都不再是演戲的技巧,而是發自內心深處最真實的狀態。
所以縱使蔡明亮一方面恐懼時間變少,但他最需要給的,也是時間。他曾說:「如果真的有一個我心目中的最佳美術,就是時間加上命運。」
許多藝術作品靜待伯樂賞識,但蔡明亮卻主動出擊,即便恐懼,但他卻正面迎擊,用時間和臉尋找懂他的觀眾,傳遞他信仰的價值。他說:「總這麼想著,這個人本來不會看到《日子》的,因為他在這裡遇到了我,而且願意停下來聽我說幾句話,最後他買了票。一張票,就是一個機緣,我非常珍惜。」
〈蔡明亮小檔案〉
出生:1957年
現職:導演、編劇、監製
代表作:《日子》、《郊遊》、《臉》、《天邊一朵雲》、《青少年哪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