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愛珠專欄〉夏日綠竹筍甜蝦飯湯:材料至簡、滋味清靈細膩
2023/08/13
- 文字 / 洪愛珠
近日讀書,有本《上海日常旬味》(木馬文化)尤有興味。其書對上海日常家庭菜色著墨頗多,比如寫「冷麵與綠豆湯」,又或者「泡飯與菜泡飯」,這些不多見於江浙菜館的食物。暑氣正盛,讀此文字,便動念吃湯泡飯。
※延伸閱讀:來碗蘇式綠豆湯!上海夏日必嘗清爽甜品
泡飯不同於粥,是熱湯澆在熟飯上。不經滾煮,米粒分明,湯裡澱粉不多,輕盈淡爽。同時它速簡,剩飯亦能做,這是米食社會的家庭速食,日本這麼吃,上海這麼吃,台灣也有自己的版本。
※延伸閱讀:上海人的日常心頭好:似飯非飯、似粥非粥,一碗簡單樸素的菜泡飯
台式湯泡飯,即「飯湯」,以台語發音更貼人。南台灣較普遍,比如台南石精臼的香菇飯湯,湯底醇鮮。屏東,尤其東港的飯湯也出名,用料澎湃。
不過,此時想起的是另一本書,辛永清女士的《府城的美味時光》(聯經),書裡描述家庭式綠竹筍湯泡飯。這碗飯湯,材料至簡,主材料僅綠竹筍和鮮蝦,然滋味清靈細膩。我的家鄉五股是馳名筍鄉,一早向鄉親買來鮮筍,午餐入廚即得。
先是湯底。許多飯湯慣用大骨湯,辛女士的版本用雞湯,或蝦頭熬的湯。兩種我都試。飯湯要淡爽,那種老母雞,乃至添加火腿干貝熬成的高湯未必合適。便用家中常備的雞骨清湯,幾副雞架子就熬出來,稍出膠而不稠厚。
※延伸閱讀:日本知名台菜教主辛永清「府城的美味時光」,12道菜餚飯香串起的台南家族記憶
同時熬蝦湯。溫油慢火,將蒜末煸成蒜酥,過篩隔出蒜油,蒜酥備用。蒜油將蝦頭煎香後,兌水,我另投一小把火燒蝦乾,滾煮半個鐘頭即得。或有人以為蝦頭越大,蝦膏越豐者佳,實則未必。有的蝦膏帶苦腥味,熬湯氣濁。今次用的是網路商店「新合發」的劍蝦頭,蝦味足,餘味俐落。
綠竹筍細嫩,逆紋切成筷子般粗。過粗,與米飯口感隔閡;太細,甜味盡失。將竹筍炒至熟,過程補點雞湯,蝦仁入鍋拌炒兩下,僅熟便熄火。調味也簡,鹽與白胡椒。
書裡只說是小蝦,沒提品種,揣想應是台南人愛吃的火燒蝦,北台灣罕見,便用龜山島一帶特產的大頭甜蝦仁,由生至熟都是胭脂紅色,肉質綿軟,甜度奇高,生食也可以的。
白飯鋪上竹筍與蝦仁,澆湯,擅自添加芹菜珠和稍早的蒜酥。蝦湯鮮亮,雞湯溫潤,兩種湯頭試下來,偏愛混合版本,兼兩色之美。降至半溫時吃,鮮味似更加立體。
〈綠竹筍甜蝦飯湯〉
湯底混合蝦頭與雞骨高湯,色呈橘紅。僅以海鹽調味,即鮮美非常。炊煮白飯時,水分可稍減,米與水一比一,使其顆粒分明。圖為池上林龍山冠軍米,米粒飽滿甜糯,入湯仍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