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同潤會青山公寓成為表參道之丘:思考後的重生,延續近半世紀的「心靈風景」
2023/07/15
- 文字 / 聯經出版
沒有學歷與人脈,自學自立拓展無限可能,在惶惶不安的年代,走出屬於自己的人生路。
「我們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正因為如此,才想用盡全力把每一天都好好活下去。」
在大阪工業區成長,從一個愛打架的小孩到走上建築之路,安藤忠雄在《安藤忠雄:我的人生履歷書》這本文集中,坦然闡述不斷與現實對抗的建築家工作之真實面貌,紀錄生命中影響他許多的良師益友與家庭故事,並誠實剖析面對各類建築案的困難及奮鬥歷程,不改初心且期許以一己之力擴散,為下一代帶來永不放棄的精神和學習的熱誠。
《安藤忠雄:我的人生履歷書》(圖片來源:聯經出版)
書名:安藤忠雄:我的人生履歷書
作者:安藤忠雄
譯者:褚炫初、王筱玲
出版社:聯經出版
※以下內容經授權摘自《安藤忠雄:我的人生履歷書》,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
表參道之丘
留下「心靈風景」的建築
即使百人反對也不屈不撓地勸說
1996年時,我接到同潤會青山公寓改建計畫的委託。一般來說,改建案光是處理土地所有權人,就必須花費很大的心力,比提出新的建案還要困難。這個計畫也一樣,對於我負責這個計畫,150位土地所有權人中,就有100人反對,僅有10人贊成。一開始的比例就是如此。
即使多次嘗試說服他們,反對者還是很堅決地不改變其意見。對於現存建築物懷抱強烈情感的人們,改建並不是他們期望的,也難怪會反對。雖然以建物持續老舊下去、改建是無可避免的理由來說服他們,但卻出現新的計畫也無法輕易取得同意的情況。
即使如此,我的態度還是一貫地堅決。為了使對方接受並讓事情進行下去,相互的理解是不可或缺的。不管是反對者還是贊成者的意見,都必須仔細聆聽、徹底協商。我暗自決定,在互不妥協的情況下,一定要讓事情繼續進行下去。
但是3個月一次的會議,讓人心情沉重。雖然面對多數的反對者交換彼此的意見時,那段時間像是身處在地獄似的,但還是慢慢地花時間重複和他們對話。
打造建築的行為,和培養人才很像。建地和人一樣,也有自己的個性,沒有一模一樣的條件。所以我們首先會從現存建物和街道上的風景等,確實地讀取那個建地的個性,然後才能做出讓它復活的計畫。
教育也應該是要從符合孩子們性格的形式,來思考如何提升他們的能力。從戰後的日本來看,教育系統正是出現單一化的問題。無視於孩子們個性的教育,完全就像在日本隨處可見的單調組裝式住宅充斥在街道上一樣,教養出枯燥無味又沒有深度的人。
現存的青山公寓最與眾不同的特點,就是將「集合住宅」的意圖明確地顯示出來的中庭。在新的計畫裡也承接了那個特質,並以三角形的廣場為中心建構。
我在1964年,東京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行的那一年,第一次探訪這個集合住宅。與櫸木行道樹合為一體,長期以來構成表參道景觀的有趣外觀,讓我留下強烈的印象。
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之後,以供給新形式的都市住宅為目的「同潤會公寓」,便成為當時東京市長後藤新平所推動的帝都復興計畫的一環。青山公寓建於1927年,是當時在東京、橫濱各地建設,為了讓人們能夠住得安全又安心的試驗性集合住宅,屬於「同潤會公寓」之一。
規畫重建計畫的時候,是以這個延續了將近半個世紀的「心靈的風景」,要用什麼樣的形式留下來為主題。我們考慮將建築物的高度盡量限制在和櫸木行道樹一樣高,融入周圍既有的環境,並絞盡腦汁思考如何帶進建築物裡。這就是我們所思考的「重生」—將表參道同潤會青山公寓帶入下一個時代。
另外,我提議在現存公寓建地的東南邊留下一棟。我的想法是,新的建築物不只是對周圍的景觀,與人們心靈的風景也要能繼續連成一體,但是這個提案受到土地所有權人的強烈反對。公寓已經老舊又髒亂、天花板很低、甚至安全性也有問題的建築物,看不出有特地保留的必要性—他們的主張也有道理,結果花了4年多的時間反覆對話,找出解決方案,最終取而代之的是將一棟公寓以原貌復原的方案。
為了保護既有的風景,高度限制在地上地下共六層樓,而且為了確保容積,必須在建築物內往地下深掘30公尺。因為地下鐵的軌道與建地並行,不允許施工時傳出震動;加上地面上的人車通行量很大,可以說是最惡劣的工程環境了。但是負責施工的建設公司,在這種狀況下,依然分毫不差地完成了超過300公尺的巨大建築。日本建築技術的水準再次令我感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