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葡萄酒帝國
隨河旅行─布根地運河 Part 2》以葡萄酒之名 在這裡圓夢
被葡萄酒迷視為聖地的法國布根地,在羅馬人於此植下葡萄樹後,就開啟其風起雲湧的歷史。曾經,這裡誕生了比法蘭西王國還繁盛的布根地王國,儘管後來王國消失了,但以葡萄釀造出的傳奇讓布根地成了無遠弗屆的葡萄酒帝國。
愛土 延續濟貧義行
走在曾經為布根地公國的首都伯恩(Beaune),迎面而來的伯恩濟貧院主宮醫院(L'Hôtel-Dieu de Beaune)以綠色、黃色、紅色幾何線條交織出的琉璃瓦屋頂彰顯其歷史身世,將時空拉進了中世紀。嚮導芭芭拉說:「成立於一○ 三二年至一四七七年的布根地王國,國土面積涵蓋今日部分的法國、比利時、盧森堡、荷蘭,勢力一路延伸到北海。而伯恩濟貧院(Hospices de Beaune)就是當時最具代表性的平民建築,醫院營運五百多年,現在則為博物館。」
去年曾經來台北交流的伯恩濟貧院釀酒師露迪芬.葛立芙(Ludivine Griveau)指出,一四四三年布根地公爵菲力普三世(Philippe le Bon)的掌璽大臣尼可拉斯.羅蘭 (Nicolas Rolin)為了照顧飽受戰火肆虐的貧苦病人建立濟貧院。當時為了籌措經費,周邊地主紛紛捐出葡萄園給濟貧院,讓院方得以用銷售葡萄酒的獲利進行醫院照護。至今,伯恩濟貧醫院擁有六十二公頃葡萄園,其中八五%為一級園(Premier Cru)或特級園(Grand Cru)。
芭芭拉說:「布根地王國雖已消失,但萄萄酒做為義行的傳統仍持續至今。」她指出,伯恩市每年十一月第三個週日會舉辦伯恩濟貧院慈善拍賣酒活動,參加者多為政商名流,法國前總統薩柯吉(Nicolas Sarkozy)的夫人也曾任拍賣官。去年拍賣會總成交金額近一千五百萬歐元(約合新台幣五.二億)。
風土 呈現自我風格
葡萄酒專家林裕森說:「布根地有一千多個『地塊』(Climat),就算用一輩子去追尋,也永遠不會有喝夠的一天。最重要的是,布根地的每個葡萄園是獨唱、唱自己的歌;波爾多的酒則是交響樂。」與波爾多的混釀有所不同,布根地以單一品種的黑皮諾(Pinot noir)製作紅酒、以夏多內(Chardonnay)製作白酒,因每一塊葡萄園的坐向不同、土壤結構迥異,讓距離不到一百步的葡萄園呈現截然不同的風味。布根地葡萄酒公會認證講師林孝恂表示,因地塊的豐富性讓它在二○一五年被列為世界遺產。
這趟旅程我也抽空品飲正夯的自然酒。在位於馬沙內(Marsannay)地下室的酒窖,自然酒名家西爾萬.帕塔樂(Sylvain Pataille)和買家分享佳釀,他說:「完全沒有添加與調整的葡萄酒,方能忠實的呈現一地風土。」
夢土 融合台法元素
自然酒的趨勢讓布根地葡萄酒的光譜更加豐富,位在布根地莫望地區自然公園(Morvan Regional Nature Park)附近的卡黑雷通貝(Quarré-les-Tombes)村子,有間台灣設計師陳玟秀和法國夫婿尚.弗朗索瓦(Jean-François Gallon)所經營的自然酒鋪La Quarréenne。兩人原住在巴黎,陳玟秀從事平面和金工設計,尚.弗朗索瓦則是負責全球LV書店的規畫,但因著迷自然酒的風味,他們搬到這個只有七百名居民的小村子。有三十年書店經營經驗的尚.弗朗索瓦說:「每一瓶酒都像是一本書,須細細品味,尤其自然酒,味道細膩又複雜,是研究不完的書。」小小的店鋪裡,除了自然酒還有台灣的特色名產,陳玟秀以客家花布讓空間有畫龍點睛之妙。台灣元素與布根地風格,在此和諧交融。
在布根地王國消失的五百多年後,這個葡萄酒帝國以不同形式滋養人們的味蕾與生活,甚至,有了台灣的味道。
愛土 延續濟貧義行
走在曾經為布根地公國的首都伯恩(Beaune),迎面而來的伯恩濟貧院主宮醫院(L'Hôtel-Dieu de Beaune)以綠色、黃色、紅色幾何線條交織出的琉璃瓦屋頂彰顯其歷史身世,將時空拉進了中世紀。嚮導芭芭拉說:「成立於一○ 三二年至一四七七年的布根地王國,國土面積涵蓋今日部分的法國、比利時、盧森堡、荷蘭,勢力一路延伸到北海。而伯恩濟貧院(Hospices de Beaune)就是當時最具代表性的平民建築,醫院營運五百多年,現在則為博物館。」
去年曾經來台北交流的伯恩濟貧院釀酒師露迪芬.葛立芙(Ludivine Griveau)指出,一四四三年布根地公爵菲力普三世(Philippe le Bon)的掌璽大臣尼可拉斯.羅蘭 (Nicolas Rolin)為了照顧飽受戰火肆虐的貧苦病人建立濟貧院。當時為了籌措經費,周邊地主紛紛捐出葡萄園給濟貧院,讓院方得以用銷售葡萄酒的獲利進行醫院照護。至今,伯恩濟貧醫院擁有六十二公頃葡萄園,其中八五%為一級園(Premier Cru)或特級園(Grand Cru)。
芭芭拉說:「布根地王國雖已消失,但萄萄酒做為義行的傳統仍持續至今。」她指出,伯恩市每年十一月第三個週日會舉辦伯恩濟貧院慈善拍賣酒活動,參加者多為政商名流,法國前總統薩柯吉(Nicolas Sarkozy)的夫人也曾任拍賣官。去年拍賣會總成交金額近一千五百萬歐元(約合新台幣五.二億)。
風土 呈現自我風格
葡萄酒專家林裕森說:「布根地有一千多個『地塊』(Climat),就算用一輩子去追尋,也永遠不會有喝夠的一天。最重要的是,布根地的每個葡萄園是獨唱、唱自己的歌;波爾多的酒則是交響樂。」與波爾多的混釀有所不同,布根地以單一品種的黑皮諾(Pinot noir)製作紅酒、以夏多內(Chardonnay)製作白酒,因每一塊葡萄園的坐向不同、土壤結構迥異,讓距離不到一百步的葡萄園呈現截然不同的風味。布根地葡萄酒公會認證講師林孝恂表示,因地塊的豐富性讓它在二○一五年被列為世界遺產。
這趟旅程我也抽空品飲正夯的自然酒。在位於馬沙內(Marsannay)地下室的酒窖,自然酒名家西爾萬.帕塔樂(Sylvain Pataille)和買家分享佳釀,他說:「完全沒有添加與調整的葡萄酒,方能忠實的呈現一地風土。」
夢土 融合台法元素
自然酒的趨勢讓布根地葡萄酒的光譜更加豐富,位在布根地莫望地區自然公園(Morvan Regional Nature Park)附近的卡黑雷通貝(Quarré-les-Tombes)村子,有間台灣設計師陳玟秀和法國夫婿尚.弗朗索瓦(Jean-François Gallon)所經營的自然酒鋪La Quarréenne。兩人原住在巴黎,陳玟秀從事平面和金工設計,尚.弗朗索瓦則是負責全球LV書店的規畫,但因著迷自然酒的風味,他們搬到這個只有七百名居民的小村子。有三十年書店經營經驗的尚.弗朗索瓦說:「每一瓶酒都像是一本書,須細細品味,尤其自然酒,味道細膩又複雜,是研究不完的書。」小小的店鋪裡,除了自然酒還有台灣的特色名產,陳玟秀以客家花布讓空間有畫龍點睛之妙。台灣元素與布根地風格,在此和諧交融。
在布根地王國消失的五百多年後,這個葡萄酒帝國以不同形式滋養人們的味蕾與生活,甚至,有了台灣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