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謝欣翰,民國76年次,具設計背景的他,總能在各種時空欣賞人事物的美好。

2016年初找到了位於民樂街的這個店面,心想也許是緣分吧,原本還在醞釀中的計畫也就一股腦的做下去了。

關於地衣荒物這個名字的由來,欣翰向我們說道,「地衣」是生態學上空氣的指標,只要有地衣,就有生命的存在。

對於大稻埕迪化街一帶歷史不熟悉的人,可能很難想像這個街區過去繁盛一時的景象,然而此地依舊保持了台灣早年舊市的氛圍。

可以從街屋的建築、南北貨商家、甚至是行人的氣質,窺見當年「頂港」貿易核心的盛況。

迪化街舊名中街、南街,是大稻埕街市的中心,也是年貨大街的主幹,在霞海城隍廟前右轉繞過永樂布市。

與之平行的民樂街有幾間老字號的青草舖,而這次拜訪的店家地衣荒物也就隱身於其中。

大稻埕一帶除了傳統店家以外,在逐漸重視文化的潮流中,催生了許多新型態的店家

然而嚴格說起,地衣荒物並不是順應流行產生,而是追尋過去。

更進一步解釋,是追尋著這片土地的記憶而誕生的品牌。

地衣荒物負責人謝欣翰由於設計背景,常常會需要針對某些特定文化進行田野調查,或探究傳統文化中的核心元素。

在尋找的過程中發現迪化街保留了許多過去的樣貌,也是最初對這塊街區的印象。

大稻埕是一個貿易的地方,匯聚了不同時空的文化,對 謝欣翰來說就像走入一個時光隧道,你可以看見歷史建築、看見傳承的技藝。

這種種一切並不能用復古去定義它,之所以讓人覺得懷舊,是因為這不是時下流行,而是經典的緣故。

在開地衣荒物的前幾年因為工作的因素,常常需要向國外的朋友介紹台灣,讓他開始回頭思考這片土地文化的本質跟生活方式是什麼。

關於地衣荒物這個名字的由來,欣翰向我們說道,「地衣」是生態學上空氣的指標,只要有地衣,就有生命的存在。

所以地衣也總是被譽為原始生態系的生物先鋒與先驅,將這種生物特性延伸到文化領域,是期許能在嚴苛的環境之中,提供設計師一個好的平台。

「荒物」則是日本的方言,「荒」有粗糙、原始、未經琢磨的物品。

荒物也就泛指日常生活的民生用品。綜合來說,地衣荒物是一個選物品牌跟展覽空間,在產品的挑選上希望能夠展現台灣文化。

風格上相對質樸也大量包含手作的成分,跟土地連結性也較高。

像是陶瓷、木頭、皮件、舊鐵釘的複合媒材,不會有機器大量複製的商品。

讓物品回到最原始的樣子,有反璞歸真跟守護土地的含意。

例如說台灣早期很多民生用具其實是用亞鉛這種材質去製作的,必須經過手工鍛敲、焊接再去鍍鋅,製程相當麻煩。

地衣荒物找到這些亞鉛金工老師傅之後,結合當代的設計敲打出新物件。

欣翰提到店中也引進了日本的設計,並不是媚日,而是在追尋土地記憶的過程。

很誠實的面對日本文化與台灣深厚的連結。

對他來說,土地記憶的再現有很多方式,而這些爬梳的過程都是一種文化重整。

台灣是一個多元文化匯流的地方,而大稻埕則是史實其中一個縮影,並不是要灌輸大眾什麼概念。

跟著老台灣人一起,依循著脈絡尋找學習,凝聚對於這片土地的認同。

地衣荒物找到這些師傅之後,結合當代的設計像是A4的文件盒、鉛筆盒等等重新製作。

今年也會有個五行工藝展,從金木水火土五個概念下分頭挑選,另一方面也藉此呈現人與物的連結。

將當代設計注入傳統技藝,是謝欣翰一步步實踐的傳承。

大稻埕一帶除了傳統店家以外,在逐漸重視文化的潮流中,催生了許多新型態的店家。

大稻埕在地老街坊,雖好奇偶有不解,但也樂於新生代進駐。

亞鉛這種材質去製作的,必須經過手工鍛敲、焊接再去鍍鋅,製程相當麻煩。

陶瓷、木頭、皮件、舊鐵釘的複合媒材,不會有機器大量複製的商品,讓物品回到最原始的樣子,有反璞歸真跟守護土地的含意。

大稻埕是一個貿易的地方,匯聚了不同時空的文化。

因應大稻埕湧入國內外觀光客,選物也多變豐富。

每項選物包含該店獨特的精神與堅持。

每件物品,謝欣翰都能細細說出故事。

下回來到青草街,不妨繞道來探訪。

過去人民生活再尋常不過的,轉換面貌成為你我嚮往新生的歷史印記。

【地衣荒物】生態學空氣指標+日本荒蕪方言

追尋土地記憶 反璞歸真的在地選物

2017/03/08

LINE分享 FB分享

與流行反其道而行
對於大稻埕迪化街一帶歷史不熟悉的少年人,可能很難想像這個街區過去繁榮盛況,然而此地依舊保持了台灣早年舊市的氛圍,可以從街屋的建築、南北貨商家、甚至是街坊的氣質,仍能窺見當年「頂港」貿易核心的盛況。

迪化街舊名中街、南街,是大稻埕街市的中心,也是年貨大街的主幹,在霞海城隍廟前右轉繞過永樂布市,與之平行的民樂街有幾間老字號的青草舖,而這次拜訪的店家地衣荒物也就隱身於民樂街其中。


大稻埕一帶除了傳統店家以外,在逐漸重視文化的潮流中,催生了許多新型態的店家,然而嚴格說起,地衣荒物並不是順應流行產生,而是追尋過去,更進一步解釋,是追尋著這片土地的記憶而誕生的品牌。


地衣荒物負責人,民國76年次的謝欣翰由於設計背景,常常會需要針對某些特定文化進行田野調查,或探究傳統文化中的核心元素,在尋找的過程中發現迪化街保留了許多過去的樣貌,也是最初對這塊街區的印象;他說:「大稻埕是一個貿易商業區塊,匯聚了不同時空的文化,對我來說就像走入一個時光隧道,你可以看見歷史建築、看見傳承的技藝,這種種一切並不能用復古去定義它,之所以讓人覺得懷舊,是因為這不是時下流行,而是經典的緣故。」謝欣翰解釋。


在開地衣荒物的之前幾年,因為工作的因素,常常需要向國外的朋友介紹台灣,讓他開始回頭思考這片土地文化的本質跟生活方式是什麼,因緣際會下在2016年初找到了位於民樂街的這個店面,心想也許是緣分吧,原本還在醞釀中的計畫也就一股腦的做下去了。


地球的方式  將當代設計注入傳統技藝

關於地衣荒物這個名字的由來,欣翰向我們說道,「地衣」是生態學上空氣的指標,只要有地衣,就有生命的存在,所以地衣也總是被譽為原始生態系的生物先鋒與先驅,將這種生物特性延伸到文化領域,是期許能在嚴苛的環境之中,提供設計師一個好的平台;「荒物」則是日本的方言,「荒」有粗糙、原始、未經琢磨的物品,荒物也就泛指日常生活的民生用品。因此英文店名便取為“Earthing Way”。



綜合來說,地衣荒物是一個選物品牌跟展覽空間,在產品的挑選上希望能夠展現台灣文化,風格上相對質樸也大量包含手作的成分,跟土地連結性也較高,像是陶瓷、木頭、皮件、舊鐵釘的複合媒材,不會有機器大量複製的商品,讓物品回到最原始的樣子,有反璞歸真跟守護土地的含意。


例如說台灣早期很多民生用具其實是用亞鉛這種材質去製作的,必須經過手工鍛敲、焊接再去鍍鋅,製程相當麻煩,現在已經剩下很少的老師傅會製作,地衣荒物找到這些師傅之後,結合當代的設計像是A4的文件盒、鉛筆盒等等重新製作,賦予傳統技藝全新的觀點。此外在2017年也會有個五行工藝展,從金木水火土五個概念下分頭挑選,另一方面也藉此呈現人與物的連結。


誠實面對土地記憶 老建築新靈魂
話鋒一轉,謝欣翰提到店中也引進了日本的設計,並不是媚日,而是在追尋土地記憶的過程中,很誠實的面對日本文化與台灣深厚的連結,對他來說,土地記憶的再現有很多方式,而這些爬梳的過程都是一種文化重整,台灣是一個多元文化匯流的地方,而大稻埕則是其中一個縮影,並不是要灌輸大眾什麼概念,而是跟著台灣人一起,依循著史實脈絡尋找學習,凝聚對於這片土地的認同。


在訪談的最後,我問了謝欣翰到底最早開始想做這件事的契機是什麼,他笑笑的跟我說,他有次在大稻埕劇院的九樓往下看,是一片古老的街屋,劇場演員還沒換下戲服就在附近用餐,像是活生生的穿越劇一樣,那個黃金年代人們努力的樣貌彷彿躍於眼前,一種想要用自己的語言講述自我文化的衝動也就油然而生,當下也就決定要將基地選在這了。
話還沒說完,馬上就有客人走進店裡,看著謝欣翰熱情招呼的神情,彷彿能看見他話語中生氣勃勃的大稻埕街市,藉由願意駐守老街廓的新靈魂再度興盛。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