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現代俐落

2016/07/10

LINE分享 FB分享

重複組件強化辨識度

家具設計師一定得木工出身?未必。北歐家具設計師如Arne Jacobsen 、Finn Juhl等人,從建築或工業設計領域跨界嘗試,擅長解決問題的邏輯能力,讓他們在造型與機能上可以快速抓到重點。陳奕夫從原本的3C產品設計走進木作家具,只不過,他對現場製作有相同興趣,過往工業設計的背景,使陳奕夫思考如何提高生產效率。

他觀察到,國外家具品牌的設計越來越「聰明」,不僅在製造時加入工藝難度,也會進一步簡化工藝,以便組件的拆解和長途運送。借鏡他人經驗,路力家也利用重複組件來變化可能性,除了透過相同元素加深大眾對路力家的印象,共用組件還省下開模成本,是一舉多得的做法。

在台灣經營手作家具,不免有人好奇設計裡有沒有「台灣味」?陳奕夫笑說希望藉由往後推出的產品逐漸累積風格,不會預設要符合某些傳統意象,反倒會開發台灣家庭有需求的品項,例如歐洲市場不常見,台灣卻家家必備的電視櫃。

陳奕夫也常留意自己的設計風格是否和同樣重視簡約的北歐產品太類似?不希望被視為相似的創作。路力家積極在台灣及國際場合露面,今年陸續登上台灣文博會與法蘭克福春季消費品展,更獲設計雜誌《Wallpaper》介紹。他曾送貨到一位女屋主家,發現她從地板鋪設到沙發等細節無不精挑細選,被挑剔的消費者認同,對陳奕夫來說是最大鼓勵。

鑲嵌、拼貼展現設計玩心

曾就讀台大獸醫系,並遠赴倫敦藝術大學進修服裝設計,最終林怡萱沒有披上白袍或穿梭在時尚秀場,反而一頭栽進長時間與自己對話的木工,她將品牌命名「壹一」,正是嚮往一心一意投入手作的精神。

從毫無木作背景的素人轉進職業領域,林怡萱也下足苦工補足行業所需知識,分別在懷德居木工實驗學校與台南職訓中心熟悉基本技能,並加入其他創作工房累積實作經驗,兩年前決定成立品牌推出原創作品。

她以適合都市家庭使用的小家具做為主軸,造型乾淨優雅,為了不和北歐風格的「極簡」畫上等號,林怡萱嘗試在作品裡點綴裝飾元素,帶進「趣味性」,常運用鑲嵌及拼貼技法,藉由木料色彩深淺的對比,讓整體顯得活潑,就連一件邊櫃的把手,她也盡可能設想十幾種造型反覆斟酌,於細節處力求完美。

雖然設計思維走在現代,但對工法的要求林怡萱卻尊重傳統,她認為早期木工缺乏科技輔助下,榫接等做法能留存至今未被淘汰都有道理,好比為了防止木板變形,在木紋垂直處打進「穿帶」,減少熱脹冷縮造成扭曲。想讓顧客信任自己的品牌,就要給大家看見創作者對工法的用心,這是手作家具與量產的不同之處。

從老骨董淬煉當代線條

吳孟芳說起話來態度從容,如同他的創作理念:以不張揚的細膩工法,作出令人心生好感的家具。聽來簡單,背後卻有他超過三十年的扎實本領支持。

畢業自木工教育聞名全台的公東高工,手巧的他獲保送至台北工專(現今台北科技大學前身)進修設計專業,並在退伍後接受懷德居木工實驗學校創辦人林東陽的建議,前往美國家具設計師養成名校肯德藝術與設計學院(Kendall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精進。來到異國大大開拓了吳孟芳的美學視野,過往在台灣學習偏重「形隨功能」的現代主義,比方簡潔的包浩斯風格除去多餘贅飾,美國課程卻讓學生回溯他們的傳統審美根源,意即莊重的殖民地風格,擅於凸顯裝飾元素,例如刻意做成紡錘形的椅腳。他起初認為這樣的老家具笨重且落伍,但也逐漸明瞭參考經典家具的用意,是期待設計師能從歷史中汲取設計精髓。

吳孟芳畢業後進入美國家具公司服務,他觀察到當地人不一定在居家裝潢上花大錢,卻很捨得買好家具陪伴家人,因為那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日用品,他想把這股珍惜家具的理念帶回台灣,二○一○年時便舉家返台於懷德居教授木工,同時開始接受家具訂製。

他期待自己的家具能經由細節傳遞心意。有次受委託製作餐椅,吳孟芳在椅背導角加入層次變化,專家一眼就能瞧出施作的高標準,讓這份精緻作品伴隨家庭成員每日使用。

訂製家具靈巧卻氣勢十足

以自身姓名做為品牌名,森平房的自信在言語中不自覺流露。

他從公東高工木工科畢業後便南征北討參加大小賽事,還曾入選國手挑戰國際技能競賽摘金而歸,一次與懷德居創辦人林東陽的歐洲之旅,讓森平房奠定製作家具的信仰:值得代代傳承的作品。那時在瑞士村莊見到一對老夫婦,住的茅草屋裡家具從大到小無論床鋪、廚櫃或搖椅,用上好幾十年未曾更換,不但有歲月痕跡,也暗藏朝夕相處的感情。森平房感慨家是人每天頻繁接觸的空間,何不好好經營?有些人一輩子光鞋櫃就換了五、六組,都選不好的材質用不長久,累積的金錢不如訂做一款用來得心應手的家具。

森平房很排斥「量產」,認為家具不應是消耗品,訂製前他喜歡了解屋主生活習慣,甚至親自到家中觀察空間分布,連屋主身形都一併考慮,若家庭成員平均身高一八○公分,就把桌子微微調升二到三公分,用起來更加順手。考究眾多細節造就一件好家具,工業量產難以做到這點。台灣人通常喜歡家具帶有厚重原木質感,森平房不愛這一類強調「高CP值」,以重量和體積烘托存在感的做法。他反而偏好簡潔氣質,薄木料、細支架不會讓家具喪失氣勢,更能塑造和諧的外觀。

如今,懂得欣賞森平房創作的客層約莫四十歲以上,屋主除了經濟有能力負擔,也要懂得以質感出眾的訂製家具犒賞自己。既然強調家具要伴隨一生,使用上若發生問題也能送回工作室保養並重新打磨表面。但森平房笑說,還沒遇過客戶如此要求,屋主們都捨不得抹去充滿溫度的手感。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