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彭怡平希望藉由打開「女人的房間」,重新思索全世界女性與空間的關係。(攝影者:孔繁毅)

走遍五十國,窺看女人的房間

2016/02/25

LINE分享 FB分享

房間,是最私密的空間,有人終其一生不曾邀請任何人進入自己的房間,藝術家彭怡平卻邀請大家「用三百分鐘,凝視女性的空間」。

透過不同國度女性對於空間的想法與生命故事,呈現女性在擁有自己的空間下的思考與反省,進而產生行動,改變身為女人而被決定的命運,創造出全然不同的生活形態與生命樣貌。而這也是台北當代藝術館實驗空間(MOCA Studio)十餘年來第一次推出以台灣女性創作者為主的個展。

一九二九年,英國小說家吳爾芙(Virginia Woolf)於《自己的房間》一書寫下「女性若想要寫作,一定要有錢和屬於自己的房間。」自此被女性主義者奉為圭臬,八十幾年過去了,今天的女性是否擁有比過去更開闊、自由揮灑的空間?

橫跨歷史、攝影、電影、戲劇、文學創作,也長年關注世界女性議題的藝術家彭怡平說,第一次讀到吳爾芙這段話時不僅讓她留下深刻印象,更激起她從書房出走,在二十多年裡跑遍大半個地球,走訪五十餘國、敲開兩百多個女人的房間,與不同國族、歷史文化、宗教信仰與階級的女性展開私密的空間對話,探訪父權政治與女人當家的空間結構與權力關係變化。這次的展覽就是精華濃縮版,彭怡平從中挑出三十八個故事,結合影像文本、戲劇裝置、互動對話等實驗手法,呈現當代世界女人的房間。

她以圓為概念,透過攝影的運鏡形式,切割、串聯起「世界女人的房間」、「台灣女人的房間」以及「我的房間」三個展場,從世界出發,慢慢回到台灣,最終回歸到創作者的空間與思索原點,形成周而復始的循環,帶出空間之於女性的象徵與意義。

在走廊區的「世界女人的房間」以文藝復興時期三聯畫形式呈現四組、十二個不同時空、年齡、宗教、階級女性的多元面貌與生命故事,彭怡平藉由燈箱營造出的厚度與通透度,讓影像產生立體化的效果,在閱讀不同女性空間的同時,彷彿也進入這些女人的空間一起對話。

從世界回溯台灣
解讀女性空間的意義

彭怡平還試圖挑戰「用一張照片呈現近兩百年的攝影歷史」,藉此向一八三九年誕生的攝影致敬。她以燈箱的玻璃象徵早年攝影所用的玻璃板,利用數位光學技術,將色光紅綠藍三原色與印刷青紅黃黑四種顏色,加以分離與合成,讓影像不斷產生變化,挑戰新世代攝影

小檔案_女人的房間——彭怡平個展

時間:即日起~3/27(週一休)

地點:MOCA台北當代藝術館



美學的可能性。

「後窗」則是取材自電影導演希區考克電影《後窗》,並融入彭怡平於巴黎女子公寓住宿的經驗,讓二十四個來自世界各地的女性,在其最鍾愛的角落做最喜歡的事情,並透過攝影廣角、望遠與標準鏡頭,呈現長達十一分鐘的裝置劇場。

「因為台灣女人不Talk,所以我要邀請台灣女人來Talk。」彭怡平繞口令般的說,她以電影院為發想,把原本屬於女人的私密空間轉化為具有私密性的公共空間。膠捲牆與大銀幕,邀來十位二十到八十歲的女性,從女同志、原住民織布老婦、藝術家、家庭主婦到照顧流浪動物的獨居女性,暢談她們的生活與對於空間的想法。

同時她也在此空間做一個實驗,邀請民眾進入現場的攝影棚,與她聊聊對於空間、生活與夢想,並同步透過特殊裝置投影到大銀幕,呈現出看似公開,但又自在而私密的對談。

「創作的源頭在哪?我如何成為今天的我?」彭怡平用「自己的房間」來回答,並向吳爾芙等帶給她思想啟蒙的女性致意。如牆上布滿世界各地、在各自領域奮鬥卓然有成的女性照片與名字,吳爾芙、西蒙‧波娃、政治理論家漢娜‧鄂蘭,和女權主義者蘇珊‧桑塔格、作家莒哈絲、革命志士秋瑾等,讓大家更深入了解她們的故事以及對世界的貢獻。

「其實,無論男性女性都需要自己的空間。」彭怡平說,她希望以凝視女性的房間為出發點,促使大家共同思考台灣當代乃至於全世界女性的共同命運,進而擴至每一個人的獨立空間權。

小檔案_女人的房間——彭怡平個展

時間:即日起~3/27(週一休)

地點:MOCA台北當代藝術館



小檔案_彭怡平

學歷:巴黎索邦大學(Université Paris Sorbonne)電影電視學博士
經歷:曾獲文建會、國藝會、北市文化局獎助藝術家,創人文藝術中心「風雅堂」、「國家攝影博物館行動聯盟」發起人、「台灣女性藝術協會」理事等。
現職:作家、攝影家、影評家、策展人、蒐藏家、世界文化旅人、專業影評人等。
著作:著有《隱藏的美味》、《她的故事》、《女人的房間》等十餘本書。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