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原住民眼中所看見的氣候變遷

2015/12/28

LINE分享 FB分享

冬至那一天,我和一群姐妹淘辦了一個麻辣鍋聚會,我們的共通點是都是原住民(其中一位血緣不是,但靈魂上是)。正當大家吃得正開心時,一位最近剛去巴黎參加氣候變遷會議回來的姐妹說:「到了台灣我才知道我們有多不了解自己的文化,竟然有人看到我穿族服,就問我是不是要來表演的!」

這位卑南族的姐妹,跟天后張惠妹一樣,都是來自台東建和部落,她曾經在歐洲深造,回國後積極參與國際原住民族事務,一年有好幾次經常飛來飛去,在吸取國際經驗的同時,也努力為台灣原住民發聲,讓世界看到台灣。

「這問題還不是最扯的!我上台用英文發表完我的想法後,下了台,又有一位官員當著我的面說,沒想到原住民英文也可以這麼好喔!甚至還說,不明白氣候變遷跟原住民到底又什麼關係!」講完後,大家突然一陣沈默。

當社會努力追求文明進步時,人們往往被壓的喘不過氣,許多平地人,包括我的朋友在內,很多人都喜歡到部落遊玩,了解原住民的文化,藉由觀察不同於自身文化生活的另外一面,來得到心靈上的滿足,但難免還是會出現文化刻板印象及衝突。

現在我就來告訴這位官員,原住民跟氣候變遷不僅有關係,甚至關係可大了!

前陣子我和一位植物學家一起到中央山脈南端的一個魯凱族舊部落探訪,一路上他不斷詢問原住民嚮導,哪些植物是早期族人播下的種子,用途又是什麼,就當我們快走到舊部落時,這位植物學家看到一整片黃色的王爺葵,他感嘆地說:「這是外來種植物的逆襲,也是氣候變遷所導致的結果!因為氣候改變了,原生種植物被搞混了,逐漸被外人取代...」

今年冬至,在台北的我們,只感覺到溫度異常高溫,最高溫甚至逼近30度,但在原住民部落裡,所感受到的卻是不一樣,原本該冬眠的蛇,跑出來逛街了,原本該生長的植物不出來了,甚至原本只有南部才種的出來的紅藜,在台北烏來山上卻莫名其妙地長出來了!

對於氣候變遷,不只人類有感,山林、動物、植物的作息也全都有感了而長期與大自然共生的原住民,感受更是比生活在都市人還更強烈。不久前我才去拜訪台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所長林益仁,他自嘲說,最近都忙著在台北賣部落種的菜,因為明年他將帶著其他國家的生態農夫造訪台灣,但礙於經費有限,幾個部落決定拿出自己種的菜,無償地交到益仁老師的手上,讓他去賣菜幫農夫籌機票,甚至這些部落,還大氣地包下了各國農夫來台期間的所有食宿。

林益仁說,邀請這些國際生態農夫來台,主要是想讓國際知道,台灣的古老原住民智慧,有足夠能力展現在世界舞台,尤其是種子,因為現今許多種子被大財團壟斷,但在台灣原住民社會裡,卻保存了種子的多樣性,「例如小米,台灣的原住民手上就握有好幾十種不同的種子,而這些種子就是未來對抗氣候變遷最好工具。」

明年三月,來自各國的生態農夫將分三組,分別前往高雄那瑪夏區、台東都蘭及嘉義阿里山來吉部落,學習各族生態農夫,如何在與土地緊密關係中,找出在地農法及種子,最後所有人將集結到新竹尖石後山司馬庫斯部落,展開討論會議,最後共同發表里山倡議宣言,「我希望屆時發表時,台灣新任總統可以跟我們站在一起!」原住民對於生態,氣候變遷的格局,台灣人、乃至官員,你們看見了嗎?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