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Gourmet

龐克 跟你想的不一樣

時尚.知識篇

2015/10/27

  • 文字 / 吳中傑
LINE分享 FB分享

想到龐克,一般人通常只聯想到上滿了髮膠,染了怪顏色,怒髮衝冠, 甚至戴了鼻環的怪人畫面。保守規矩的人士,更覺得自己跟龐克搭不上一點邊。

事實不然!你、我生活中可能已經龐克起來了卻不自知。例如你的衣櫃裡,可能就有一件撕裂設計的牛仔褲,這,正是龐克上了你的身!

往往被歸類到次文化、非主流的龐克風格,其實對於時尚精品與大眾文化早產生重大影響。例如在戰後以優雅女裝起家的Dior(迪奧),2004年進駐台北101時,所推出的Dior Star限量手提包,便是十足的龐克風,上頭掛滿鍊條與扣環;而2009年秋冬,時裝週伸展台上,各時尚一線品牌,更全面吹起古典龐克風,彰顯出龐克文化在時尚界歷久彌堅的地位。

作品被蒐藏在博物館的設計大師Vivienne Westwood、前Dior設計總監John Galliano和已故的設計鬼才Alexander McQueen, 三位風格強烈,各曾主掌一線時尚品牌,在時裝界留下許多雋永設計的設計師,他們創作中的叛逆精神從何而來?正是影響世界近半世紀的龐克文化。

在台灣,年輕一代的讀者認識龐克,可能是從在日本銷售超過四千萬本、並曾改編為電影的超暢銷漫畫《NANA》,或是因為以滑板龐克形象出道、專輯銷售千萬張的加拿大搖滾歌手——艾薇兒(Avril Lavigne), 而開始認識龐克為何物。

其實, 龐克不僅影響力超乎想像,它背後的文化厚度也不容忽視,龐克不是某種短暫的少年叛逆或者搞酷行動,它其實是透過音樂、藝術、時尚表達一種生活觀念。

龐克最初是一種源起六〇年代末期美國的音樂類型, 但卻於七〇年代在英國壯大, 當時的英國和美國都面臨石油危機,物價飆漲,失業率居高不下,治安敗壞,造成人心惶惶。歷經六〇年代的巨變,以及嬉皮文化興盛後的美國,並沒這麼快就接受龐克,但這把火,卻在英國,這個被大家視為最傳統、紳士的國家中點燃,它燒起了青少年對社會的疑問、與反動的力量,迸發為一種遍及音樂、思想、裝扮和行動的文化現象。

龐克主要表達的是反對英雄主義,關心弱勢者、自我創造的價值觀,例如2000年,五月一號勞動節時,在倫敦,一群反資本主義上街遊行的抗議者,便在前英國首相邱吉爾銅像的頭上,披上草皮,讓邱吉爾也變身為龐克,象徵反動的力量;撰寫《日常生活的革命》(The Revolution of Everyday Life)的哈伍爾. 范內哲姆(Raoul Vaneigem)指出,龐克不願順從於既有的社會制度,高唱「自己做」(DIY),喜歡運用現存的元素改造為新的形式,使之產生創新的意義。

全球龐克風潮, 最關鍵的人物是英國的「性手槍樂團」(SexPistols)。歌詞驚世駭俗的性手槍樂團,於1975年創立,因歌詞內容挑釁社會主流價值,批評皇室,而遭到禁播,但其單曲「GodSave the Queen」在被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禁播,只能透過傳單郵購的狀況下,仍攻上英國單曲排行榜第二名。

▲圖為性手槍樂團被禁播,卻登上英國單曲榜第二名的單曲:〈God Save the Queen〉的封面圖案,呈現對英國女皇的諷刺。

▲圖為性手槍樂團被禁播,卻登上英國單曲榜第二名的單曲:〈God Save the Queen〉的封面圖案,呈現對英國女皇的諷刺。

▲圖為已解散的性手槍樂團,前主唱Johnny Rotten(約翰尼·羅頓)。

▲圖為已解散的性手槍樂團,前主唱Johnny Rotten(約翰尼·羅頓)。

而性手槍樂團的造型由VivienneWestwood一手打造,也讓龐克開始有了明顯的視覺形象,造成青年模仿的風潮,更讓VivienneWestwood有了「龐克女王」稱號(也有人稱龐克教母)。隨著時間演進,龐克發展出各種不同的次音樂類型,並隨之衍生出不同裝扮風格,除了衣著,還影響到妝容,例如在兩岸三地的歌壇天后——王菲,當年驚豔四方的煙燻妝,便是模仿自龐克的頹廢妝感。以下將歷經多年演變、各具特色的不同龐克類型,分為傳統、簡單與新龐克三種,讓你迅速了解廣博的龐克時尚:

傳統型龐克

風格

傳統的龐克類型, 以搖滾龐克為代表,其中七〇年代英國的「性手槍」樂團又更是經典的符號。由Vivienne Westwood親自操刀, 造型上整體來說,符合當時龐克精神中「創舊」(detournment)的理念, 也就是在現有元素中翻出新潮流,並帶動一股服飾上的DIY風潮。

經典裝扮

看似簡單的T-shirt 加上牛仔褲,但其實每個細節都經過精心設計,例如T-shirt 上頭有撕裂過再縫合的痕跡,並扣上安全別針,褲子上會掛著鐵鍊,或縫上鉚釘綴飾,以及刻意的破壞加工等,搭配其他金屬配件以及皮外套,腳上踏著厚底靴,完全符合大家對龐克的想像。

簡單型龐克

風格

簡單型的龐克,以硬蕊龐克(hardcore punk)和滑板龐克(skate punk)為代表。硬蕊龐克一般被視為龐克音樂興起後,經過改變的第二波龐克音樂,音樂上更強調節奏強烈、快速,以及破音的吉他音調等,旋律性也比原本的龐克搖滾弱。滑板龐克,則算繼承硬蕊龐克的變體,但受到美國西岸文化影響,歌詞與旋律都較平易近人,2002年出道,專輯累積銷售數千萬張的藝人艾薇兒,最早,便是以滑板龐克的形象出現於大眾面前。

經典裝扮

硬蕊龐克和滑板龐克在衣著上的裝飾性元素,都較搖滾龐克少,趨近簡單,特別是硬蕊龐克簡單的穿著主張,是反映出對搖滾龐克的反動;而例如滑板龐克的裝扮,便和街頭滑板族相當接近,常戴著鴨舌帽,穿著T-shirt與過膝短褲,甚或簡單的帽T,衣服上的圖案,雖然保有滑板族的戲謔與幽默,但更為強烈,例如會有骷髏頭,或憤世的標語,有時也會在身上穿環、刺青,或頂著刺蝟般豎起的龐克頭。

新龐克

風格

近年來較新的龐克風格,以流行龐克(pop punk)和Emo-Punk為代表。近年來, 每張專輯,皆能銷售數百萬張的美國樂團Green Day,便是最典型的流行龐克,音樂聽起來相當悅耳,與一般流行樂接近,重節奏、旋律簡單,加上琅琅上口的歌詞,使龐克音樂站上商業主流市場。而Emo-punk其實就是emotionalpunk,一種強調情感抒發的龐克音樂形式,反商業化,強調個人獨特性,歌詞往往較詩意、或如同意識流小說般,強調主觀感受。

經典裝扮

流行龐克的衣著,與時下年輕人打扮相當接近,但在髮型與妝容上,流露出龐克味道,例如男生也會畫眼線、打眼影,強調眼部線條,或化妝成較蒼白的臉色,而頭髮,則如日本傑尼斯系花美男般的多層次長髮;至於Emo-punk的打扮,則是現今街頭龐克商機最大的一種,裝扮甚至帶有一點日系卡通的色彩。常見的男生穿著,是合身襯衫加上窄版領帶,配上中長髮與煙燻妝等;女生的穿著則是短版小T-shirt,加上蓬裙與長褲襪,並搭配上粉紅的卡通骷髏頭等裝飾,而甚至不分男女, 都會戴上瞳孔放大片,營造出一種不真實的虛幻感。可以說,原來的反體制精神,經過普及後,今日的龐克少了當初的強烈價值觀,但卻也成為過去50年時尚界多元創意的重要動力,當全世界的年輕人都擁有一件憤世標語T恤時,龐克,就在你我身邊了。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