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解秘輪島塗

從傳統神轎到時尚LV漆盒

2015/10/22

LINE分享 FB分享

早在日本室町時代(一三三六年至一五七三年),輪島就已開始製作漆器了,至今約六百年歷史。我以為的輪島塗,是許多歷史悠久的重箱、屏風與禮器……,當桐本木工所負責人桐本泰一拿出與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合作的一只精緻漆盒,顛覆了我對於輪島塗的想像。

眼前的六角形漆盒,黑色漆面隱隱透著光,映著金色的花朵蒔繪,漆盒上辨識度極高的LV標誌讓人無法忽視。這是二○○七年能登半島大地震後,LV第六代傳人皮耶‧路易威登(Pierre Louis Vuitton)得知許多輪島塗事業受到損害,希望協助振興輪島,因此和桐本木工所合作推出漆盒。桐本木工所當時花了五個月,製作限量兩百個。一個小小漆盒,要價十五萬日圓(約合新台幣四萬一千元)。

這不是桐本泰一最貴的案子。他打造價格最高的輪島塗,是為東京希爾頓飯店所製的巧克力吧台,要價一千萬日圓(約合新台幣二百七十五萬元)。長四公尺的彎曲型吧台,漆上巧克力色。在偌大的飯店空間裡,更添質感。

為什麼路易威登和東京希爾頓飯店都看上輪島塗?《alive》獨家前進輪島,揭開漆器之首的登頂秘訣。

一只漆碗

一年半的工藝旅程

我第一個感受到的是:時間。第一站,來到輪島塗會館,眼前出現一百三十三只碗,排滿一整面牆。從前排質樸的木胚,到最後一排鮮紅的漆碗,碗逐漸變色。

「這面牆上,我們把這只漆碗經過一百三十三道工序的不同狀態,全部呈現出來。」輪島漆器商工業協同組合、輪島塗會館事務局長隅堅正說。事實上,每一件輪島塗製作工序有些微落差,但幾乎都至少一百二十四道工序起跳。一只繪製精緻的漆碗,約用上一年半以上的時間製作。他們從不跟時間賽跑,而是耐心琢磨時間,也琢磨輪島塗。光是在木胚成型的環節,就用去四個月時間。桐本泰一解釋,他花費一個月的時間以煙燻方式進行木碗乾燥,再耗時三個月,讓木碗吸收環境的濕氣,還原水分,「這是為了長久使用,讓木胚的筋肉強健堅固。」

當木胚成型後,正式進入塗漆工序。我們來到塩安漆器工房,塩安家族擁有製作輪島塗一百五十年的歷史,第四代傳人塩安真一領我們一站站參觀製作過程。每件漆器都經過一塗再塗,分為下地塗、中塗、上塗。

「輪島塗必須輕薄,但又堅固,」塩安真一解釋,所以在下地塗程序,職人不斷重複上漆、放乾、以磨石研磨等動作,持續三個月不間斷,打上底漆。中塗亦是如此,改採油桐木炭研磨,再塗上層層漆。

下一站,我們透過窗戶,看職人悉心上塗。這是由於在上塗過程中,用的是最純的漆,絕對不容許灰塵與毛屑參雜進漆裡,因此職人必須獨自在無塵室進行工作,與外界隔離。

「你仔細看他上漆所用的刷毛,」塩安真一告訴我,「這只刷毛是以女性的頭髮製成,因為髮絲柔軟,適合上漆,特以三十至四十歲東洋女性的頭髮最適合。」上塗完成後,漆器會放入旋轉櫃中,藉由旋轉將塗漆均勻附著於表面。

最後,上好漆的輪島塗送進加飾工房,透過加飾,更把輪島塗提升至藝術品層級。加飾的職人分為蒔繪師、沉金師與呂色師。蒔繪師用漆在器物表面描繪圖案,再撒上金粉;沉金師以刀雕刻,再壓入金箔或金粉;呂色師則用炭粉加水研磨至光滑,讓漆面散發光澤。

蒔繪師所用的筆,也大有來頭。這是用老鼠後背毛做成的筆!由於漆屬黏稠液體,在描繪時,需要較剛硬的毛筆,老鼠後背毛正符合此要件,最細可描繪至○‧一毫米。

「京都的老鼠毛品質較佳,不過現在(衛生)環境都很好,老鼠少,我們缺老鼠毛筆啊。」塩安真一笑著說。

顧客看不見的

魔鬼細節

我從輪島塗學到的第二課是:在顧客看不見的地方下巧思。慶塚漆器工房的職人正專注研磨一隻桌腳,仔細一看,他研磨的不是漆,而是包圍桌腳的一卷黑布。「這是貼布,也是輪島塗和其他漆器不同之處。」慶塚漆器工房負責人慶塚大揭開謎底。原來,輪島塗職人為了破解漆器久用受損的問題,特別一開始就在木胚容易破損的位置,例如碗緣、碗底或桌腳等,貼附一層麻布。在光鮮的漆面下,使用者看不見這層貼布,但貼布卻忠實守護了輪島塗。

顧客看不見的地方還有地粉。地粉是指由輪島矽藻土燒成的粉末,「這是輪島最大的奇蹟!奇蹟的配方!」桐本泰一一臉誇張的說。一千二百四十萬年前,北方涼流流經日本海,造成矽藻大量繁殖,而能登半島自海平面隆起後,矽藻成了矽藻土,成為當地特有土,含有玻璃的元素。

在江戶時期(一六○三年至一八六七年),職人開始把地粉摻進生漆裡,塗在木胚上。矽藻土具有絕佳的隔熱性,形成一層堅固的塗膜,讓輪島塗不易因受熱而扭曲變形,且非常強硬。

在一個人口僅三萬的小鎮,究竟如何誕生世界第一的漆器產業?

一切仰賴的是職人分工,由職人們聯手製作一個輪島塗,完整量產體制,帶動輪島成為一個漆器產業產地持續至今。光是一個木胚,就細分成指物(方形)、椀木(圓形)、曲物(彎曲)木胚師,各司其職,可見輪島塗分工的細緻。

一位職人從高中畢業後,至少要在工房修業四年以上,才能獨立作業,但要到十年以上,才會被視為夠水準的輪島塗職人。塩安漆器工房的塗師坂本雅彥今年五十七歲,他的老家在京都,他卻一心想學輪島塗,一待就是三十七年。「現在年輕人不會喜歡這種工作啦,一整天都要坐在這裡做重複的事。」他擺了擺手,手指上的貓頭鷹輪島塗戒指亮晃晃的。工作之餘,他喜歡自造小缽、啤酒杯或胸針、菸管等漆器生活用具,每天日復一日的平凡日子,就和最愛的輪島塗一起度過。

他們所想的,是要為漆器注入靈魂。造訪五家輪島塗工房,我聽到最多的話是:「漆器是活的,不是死的。」剛開始我只覺得誇張,但慶塚大告訴我,生漆賦予漆器一種特質,一件漆得鮮紅的漆器,隨著時間,透明感會逐漸浮現,越見光澤,彷彿漆器隨著時間成長。

「漆器保留了最原始與溫潤的溫度,」彥十蒔繪海外經理高禎蓮說,由於漆器能保溫,不導熱,握在手上能即刻感覺到一股舒服,不像手握金屬餐具時,會立即感受到冷熱。就像年輕時嫁到慶塚漆器工房、台灣嘉南大圳設計者八田與一的後代慶塚靖子所說:「它(輪島塗)溫柔的對我,我也溫柔的對待它。我用我的嘴,與輪島塗作品心靈交流。」漆器在日本人的心中,一向擁有重要一席之地。由於漆器製作耗費時間與人力,舊時僅皇室貴族使用。今日日本人仍將漆器視為高貴的傳統,購買漆器做為蒐藏或傳家寶,重要的日子才拿出來小心翼翼的使用。

融入現代

職人們的新嘗試

走過六百年歷史,現在輪島人也根基於老技術,嘗試新的發想。走進桐本泰一的展示間,他的輪島塗沒有過多華麗的蒔繪,更傾向現代設計。一個可盛裝咖哩飯的輪島塗盤,價格三萬八千日圓(約合新台幣一萬元),主打的竟是:不怕鐵湯匙刮壞的漆盤。

原來,桐本泰一觀察到女性顧客重視漆器的保養,想研發不怕摔、不怕刮的漆器。他因此把下地塗工序才會塗上的生漆與矽藻土,也應用到最後的上塗工序。和一般表面光滑的漆器相比,這個漆盤摸起來的質感較粗,但有種扎實感。桐本泰一大學學的是設計,他說,思考如何讓人們過著更舒適的生活,是設計的原點,「很多人覺得,輪島塗為什麼這麼貴?因此躊躇不前。我以符合現代生活與空間的方式做設計,與生活習慣結合,希望讓想入手輪島塗的顧客能夠接受。」

另一家工房、也是NHK晨間劇《小希》場景的大﨑庄右工門,已成功把輪島塗的技術,塗在瓷器上,因為使用瓷器做出的造型,比木胚來得多。另一方,塩安漆器工房曾製作一把令人驚豔的紅色輪島塗吉他,現在也迎接新的挑戰,想把玻璃粉加進矽藻土,讓原本就含有玻璃元素的矽藻土混合的生漆更加閃亮美麗。

輪島很小,小到連沒有事先約好、久居輪島的台灣友人,都能和我在輪島朝市巧遇。兩家地方電視台和報紙把我們造訪輪島當成大事報導,好像全輪島都知道有台灣人來似的。輪島雖小,但我所看到的輪島居民,傾注全身力量,無論是製作輪島塗,或者推廣。他們讓我了解,一輩子做好一件事,就已足夠。

【延伸閱讀】輪島塗關鍵步驟

■木胚

木胚師賦予木胚形狀與生命,分為指物(方形)、椀木(圓形)、曲物(彎曲)木胚。

■塗漆

將漆層層塗抹於木胚上。底漆做為漆器的基底,透過研磨讓塗面平整,最後以上塗完成最後一道塗漆工序。

■加飾

如同為輪島塗塗上彩妝。蒔繪以漆描繪紋樣,在漆尚未固化前撒上金粉;沉金以刀雕刻後,擦漆入刻縫中,並將金粉填入縫隙;呂色為打磨漆面,發出耀眼光澤。

小檔案_輪島塗蒔繪

精緻的蒔繪,把輪島塗提升至藝術品層級。將日本和歌與文學意境衍生為畫,繪製在漆器上,是一種特別的蒔繪手法。這是彥十蒔繪生產的漆器,以一千多年前日本作家紫式部的長篇小說《源氏物語》為蒔繪主軸。

這個蒔繪描繪其中章節:紅葉賀。蒔繪並沒有繪上人物。彥十蒔繪海外經理高禎蓮解釋,這屬於「留守繪」,蒔繪師故意不繪人物左右觀者思緒,希望賦予觀者自由想像的空間。

這些蒔繪畫在「多用椀」(編按:指可做多用途使用的碗)的碗蓋內面,以金為底,讓使用者在打開碗蓋時,同時能感受輪島塗漆藝與蒔繪帶給人的驚喜。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