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老天爺賭博的行業 烏來的美麗與哀愁...
2015/10/05
- 文字 / 李玲玲
今年八月,蘇迪樂颱風重創了新北市烏來地區。這一個大台北地區唯一的原住民部落,因為這一場風災,不僅帶來深重災難,溫泉的過度開發,也讓當地的泰雅族人及整個台灣人,不得不去面對,這一場土地浩劫。了解泰雅族歷史文化的人,應該都會知道,河流在泰雅族遷移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當年烏來地區的泰雅族祖先,為了延續命脈,從南投縣仁愛鄉出發,循著一條條河流,找到了南勢溪上游,看到自然資源的富饒景象,決定留下來,但溫泉在泰雅族人眼中,只是發燙的熱水,從來沒有想過要拿來發展觀光。
「我們的祖先從來沒有教過我們怎麼賺錢,商業這個觀念,也從未出現在我們的生活裡面。」烏來文史工作者Alow Hola這樣說道。
風災過後一個月,我前往福山深山裡的馬岸部落,拜訪Alow,他家的位置就在伊殿園溫泉美地上方,而伊殿園佔地17萬坪,在行水區裡違法開發,被視為風災的元兇之一,Alow一路看著它開發了30年,才到今日的規模,早期是高官的私人招待所,最近幾年才開放營業。
伊殿園的老闆李村城,是早期證券圈名人,後來娶了泰雅族人,利用原住民身份買地,但因為長期在行水區裡開發,不僅禁止族人到大羅蘭溪上進行傳統漁獵,連要到舊部落耕種,都得經過他的同意,儘管李村成提供部落就業機會,但常宜佔地開發,也引發部分族人的反彈。
反觀Alow的土地,他從教師工作退休以後,就專心地投入農務工作,山上的房子自己蓋,想吃什麼菜就自己種,Alow說:「反正我是吃素,就算颱風來了,把路沖斷,我待在裡面,可以吃自己種的菜,還有喝不完的山泉水,就算被困在裡面好幾天,我反而覺得很清幽,不會被外人打擾。」
對於同是泰雅族的我來說,原住民對於生活的觀念,從看我開小吃店的媽媽,一天只開店兩天,休息五天,我就深切感受到,原住民對於生活的樂天及自在。因為對於我們來說,錢夠用就好,生活不應該只是為了賺錢,但賺錢卻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
再把話題拉回到烏來,當地推展溫泉觀光,其實早從日治時期,日本人進來以後就開始發展,民國83年,有業者結合櫻花,加上當時的台北縣長蘇貞昌,發展一鄉鎮一特色,將烏來溫泉一路推向高峰,但背後主導的人,從來都不是當地的泰雅族人,儘管烏來是原住民區域,土地幾乎是泰雅族的傳統領域,但因為靠近台北市,原漢關係密切,「溫泉老街那裡雖然都是我們泰雅族的傳統領域,但那裡經營的人幾乎都是漢人,連我們要去那裡取水,都會被漢人趕。」烏來第一家由泰雅族人經營的合法民宿老闆娘Ammuy無奈地說道。
針對烏來的問題,我曾拜訪長期關心原住民議題的律師詹順貴,他用幾句話,解讀了烏來的開發亂象:「漢人與原住民,對待山林態度最大的不同是,漢人取得土地後,往往是以最大利益的開發為優先,反觀原住民因為了解山林,知道哪些土地可以開發,哪些土地不可以。」
而這次的伊殿園開發就是最明顯的例子。但不只伊殿園,蘇迪樂颱風過後,烏來觀光勝地溫泉老街受災慘重,有些長期和原住民租地的人,就考慮決定不再租下去了,烏來部落居民張德勝諷刺地說:「土地現在變成這樣,他們怎不想想,他們在烏來已經賺了多少錢了?」
風災是天災也是人禍,更是另一個重建的開始。當大家都一起生活在台灣,這個多元文化社會時,透過烏來的經驗,證明了無止盡的開發,追求金錢利益的時候,無形中也一點一滴地消耗了山林資源,反觀原住民對待山林的生活智慧,同樣一塊農地,Alow選擇讓農作物與雜草共生,長出來的作物,比噴灑肥料的慣性農法,來得還要好。Alow說:「透過風災,把在行水區上,長期違法開發的溫泉沖掉,政府更應該趁這個機會,好好處理這個問題,遏止開發亂象。」可惜,我們得到的新北市政府回應是,依照程序,民國98年6月25日以後的違建,只要被查報,就會優先拆除,之前的違建,則是暫緩處理。
溫泉是向老天爺賭博的行業,外來資本賭的是資金,泰雅族人賭上的卻是傳統領域,但全台原住民人口只佔台灣的5%,但溫泉開發往往都是在原住民的傳統領域中,從之前的廬山,到今日的烏來,當溫泉只剩下熱水而沒有文化的時候,主流聲音的加入,原住民找回傳統文化、復育破碎的山林,台灣這塊土地,才得以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