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骨董鋪找到奇幻老巴黎

生活新鮮事

2015/08/03

LINE分享 FB分享

前陣子,台北市出現了一家專營巴黎骨董舊貨的「光跳蚤工作室」,路數和其他舊物通路大不同,頗能讓人重新燃起對優質老東西的好奇。

它甚至完全獨立於台灣二手貨市集通路之外。老闆林偉光(綽號阿光)、褚靜娟夫婦將小店開在台大附近的公寓家中,客廳與一間房中布置了他們從巴黎運來、約從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七○、八○年代的老物件,囊括各類食器、皮件、飾品、卡片、郵票、照片、文件等。

踏進這間公寓,彷彿走入歐洲法國微物小史之中,更有機會認識:受西洋影響的「現代人」生活方式,其前身是怎麼一回事。例如,我們現在已經熟悉的用具開瓶器、磨豆機、摩卡壺,光跳蚤皆有法國早年版本。

一些藝術史中的時代風格名詞,在光跳蚤也常有相對應的實物。像是,這兒有一款一九三○年代流行、「裝飾主義」(Art Deco)的別針。搭配它一起欣賞的文件亦難得,是同時代的珠寶、鐘表等產品廣告黑白目錄,你能在那舊目錄上找到幾乎相似的珠寶圖案。

是跳蚤市場,讓從小對歷史極感興趣的男主人阿光,有了地方與物件可以發揮。他從這些骨董身上,一個線索牽出另一個線索,滿足了追求知識的欲望。他承認骨董不是必需品。但是,很重要而且無價的是,他得到的不只那些東西,或是在市場中「見識見識」、與人交往的經驗,「更找到了自我認同。」

原來,曾是越南華僑的阿光一家人,因戰亂於一九七四年先逃至台灣,再轉至巴黎定居。離開老家時,他們只能帶著祖先牌位和一點點黃金,再沒有別的。阿光形容自己的過去,像蘿蔔一樣種了又拔、拔了又種。

成為巴黎新移民的他,後來懂得逛跳蚤市場。終於,他找到了「邁向人群的好藉口」。而經由這些生活舊物,他不只找到了他與新家鄉—— 法國的連結,有一回偶遇一戰期間法國的華工老照片,則讓他找到更直接的、介於中法兩國間的情感之鑰,開啟蒐藏華工老照片與相關文獻之路。

後來比利時In Flanders Fields博物館策畫歐洲華工主題展,甚至要向阿光借調蒐藏。這個蒐藏專項成為阿光逛跳蚤市場的最大藉口,他說,「算是不壞的藉口吧。」也喜歡鑽研歷史的人,相信可以在光跳蚤和阿光相談甚深。而如果你比較喜歡漂亮、可以拿來布置或實用的物件,阿光一樣可詳細告訴你每樣東西的來由。

他懂法文、在巴黎生活過、又頗愛讀各類資料查線索,很多文書類如明信片、廣告、書籍等蒐藏他知其所以然,不會像有些也兼賣法式舊貨的地方只是擺著當裝飾。連一些歐洲小孩都不一定知道怎麼用的工具,阿光也能說出用途(上頁圖)。先給一個答案:圖中右二那銀色的小夾子,是專門夾方糖的工具。其他的先不破梗,現場猜才有趣。

曾經全家只有兩件物品、今年四十五歲的林偉光,如今在台北與台籍太太安家,擁有一屋子小寶物,巴黎媽媽家也還存有許多蒐藏。不過他倒是看的很淡。他看重這些骨董在商品上與情感上的價值,他以為,這些物品經過了多少手的細心呵護,才能品項完好傳至今天。

不過,阿光說他現在也只是臨時的保護者,靜候下一任有緣人,將某件物品帶回家。阿光賺到的則是,在三樓公寓開骨董店,「這是很刺激的。」因為,樓下按了門鈴、他開了門請上樓的人,永遠不知何等人也。

但是,人與人的交會,正是跳蚤市場裡最好玩的事兒啊!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