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瑪蘭Tag
-
海洋子民噶瑪蘭族的菜園
October 17, 2024
他們之所以具備此本領,是因為噶瑪蘭的大人們很樂於從小帶著孩子到海邊潛水撈捕,並傳授漁獵的技巧,所以各個如浪裡白條,在海裡翻湧潛水刺魚、網撈,樣樣難不倒噶瑪蘭族青少年,並培養出許多自由潛水高手,閉氣下海如蛟龍。也因如此,噶瑪蘭族人的餐桌也經常端出都市人嚮往的海味珍饈。下海潛水撈捕一個人就可行動,搭船出...
-
潘昱帆Uki Bauki:做一個不乖的小孩
August 30, 2024
噶瑪蘭族的紀錄片導演潘昱帆(Uki Bauki),從事媒體和影像工作多年,如今全心投入原住民族紀錄片拍攝工作,透過紀錄片的影像敘事,傳遞屬於部落的故事和原住民族的觀點。Uki Bauki是紀錄片天.地.人首部曲《mainay.男人》和天.地.人二部曲《巴拉冠誓約》的導演,長期投入影像文獻與影像資料庫...
-
大洪水時期的原型
November 18, 2021
臺灣四面環海,因此部分原住民族的文化與生活與海洋息息相關,也有許多關於大洪水來襲的傳說。近海的民族如阿美族、噶瑪蘭族、撒奇萊雅族、卑南族、東排灣族、雅美族(達悟族)等,都有漁撈的傳統技能,且擅用小船,例如達悟族的拼板舟。即使居住於內陸的邵族,也有獨木舟的捕魚文化。這一點都不奇怪,根據考古學家與地質學...
-
傳說,小米是這樣的⋯⋯
September 03, 2021
傳說中的小米種子是怎麼來的呢?有的說來自天神賜予,有的說是地底小矮人送的⋯⋯,取得的方式林林總總,故事各有不同。神明與小米種子撒奇萊雅族、魯凱族、阿美族就有小米與天神傳說。其中,撒奇萊雅族是天神與凡人通婚的故事。有一個女孩Sayon到一處叫Balalat的水塘取水,認識了下凡的天神Botong,便結...
-
噶瑪蘭族新社部落海祭
July 15, 2021
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一群善於航海的民族,由南方的Sanasai島嶼划著木舟來到臺灣東北部,來到高山下平坦的蘭陽平原,在此安身立命—正是噶瑪蘭族。他們依舊靠海維生,發展了豐富的海洋撈捕文化,直到一百多年前為躲避清兵入侵,部分族人南遷到花蓮新社部落,建立一個靠海的小村落,持續與海洋為伴。每年時序...
-
藝術家陳淑燕噶瑪蘭夥伴攜手,用不起眼的竹子、樹皮,編出花蓮豐濱國際級地景
July 16, 2020
依山傍海的豐濱鄉新社部落,住著一群噶瑪蘭族人。編織藝術家陳淑燕,15年前為協助部落媽媽,復振全台僅存的香蕉絲編織技術,深深被這塊土地吸引。巧遇杜瓦克.都耀(Tuwak·Tuyaw)後,兩人興趣相投、共同創作以自然素材為基礎,結合原住民工藝的一件件獨一無二的作品。源於樹皮的紙材,是善於編織的陳淑燕,最...
-
漁獵文化兼顧生態平衡
June 08, 2020
雅美族一般又稱達悟族,居住在臺灣東南方的蘭嶼島上,由於蘭嶼四周環海的獨特生態環境,因此孕育出雅美族人靠海維生,與海洋相互依存的生活方式,漁獵也因此成為主要經濟活動之一,經由代代相傳,便成為雅美族人極珍貴的傳統文化了。飛魚季禁忌多顯現先人智慧朗島國小胡龍雄校長是雅美族的在地校長,他指出雅美族人將一年的...
-
香蕉絲 噶瑪蘭族的編織藝術
May 26, 2020
香蕉對於傳統噶瑪蘭族人來說不僅可以吃,還會取其假莖抽絲後製作織品,香蕉絲材質柔韌,不易斷裂的特性,可以用來製作蓆子、背包、籃子以及通風透氣的香蕉衣, 夏天穿在身上耕作時,就不怕汗水淋漓了。香蕉絲編織再起香蕉絲編織技術一度因工業化生活用品快速傳入部落而式微,直到2002年,噶瑪蘭族耆老為了文化復振而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