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搜尋結果:共 3074 筆

  • 洛神雙醬入菜,清爽迎夏

    June 26, 2017

    小編來串場以37篇便當文感動全台的皮蛋媽——游惠玲,在《飲食是最美好的教養》一書裡,不僅旬食料理便當菜勾人唾液,身為美食記者對於飲食生活、食材與烹飪世界的深情與爬梳,讀來大呼過癮。夏日炎炎,她利用洛神雙醬,設計了2道簡單好做的清爽料理,趕快學起來做做看吧。 一、清涼素麵佐洛神醬汁 中午來碗冷涼素麵...

  • 料理苦手也能輕鬆玩的洛神美味料理

    June 23, 2017

    隱身在捷運行天宮站後巷的兔卡蕾餐酒館,是不少熱愛鐵板料理饕客的口袋名單,而主廚劉秉昌(Michael),從大學時期就進入餐飲業工作,並曾在餐飲高檔鐵板連鎖龍頭工作擁有十年的經驗。如今與三位理想相同的合夥人,開設以食物與客人滿足為連結的餐酒館,深受好評。此次alive邀請主廚以多人聚餐、大份量的料理,...

  • 此生必去藍色多瑙河:沿線看遍自然美景、在世界遺產穿梭時光隧道

    June 22, 2017

    對奧地利作曲家小約翰‧史特勞斯來說,多瑙河是靈感泉源的圓舞曲;對6000年前第一支定居在多瑙河畔的史前人類來說,多瑙河意味著不再遷移,是富足的漁獲糧倉;對第一次搭乘河輪的旅者來說,歐洲是全世界最頂級的河輪旅行目的地,而多瑙河,會是最好的開始。「多瑙河的景色美麗多變,途經森林、城堡與葡萄園,」搭乘河輪...

  • 藝術品也提醒你環保!

    June 22, 2017

    六月一日川普總統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議》(Paris Accord)。此協議是同意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威脅是全球性的、須各國面對問題並提出減碳計畫;最終目標是將全球升溫控制在工業革命前的攝氏二度以內。二○一五年已經有一百九十五個國家簽署。美國,是聯合國中唯三(另二者是敘利亞、尼加拉瓜)沒簽署該公約的國家...

  • 媽媽最安心的選擇

    June 16, 2017

    孩子永遠是媽媽最在乎的心頭肉,凡給寶貝們的東西,總是選擇最安全無虞的商品,尤其面對一日三餐的食材,更是再三注意,加倍小心,只為確保孩子們吃進足夠的營養且安全。此外,也希望能減少在烹煮料理的繁鎖程度,聰明的完成家事任務。《alive》製作「大廚小農」系列報導時,找到與亞都麗緻天香樓主廚楊光宗合作兩年的...

  • 半導體先鋒邱再興與他的國寶級蒐藏,數十億價值四大名繡亞洲藏家之冠、讓林百里也羨慕

    June 08, 2017

    邱再興,人稱半導體之父,宏碁施振榮與光寶宋恭源都曾效命於他,他卻在90年初結束事業版圖,投身藝文,成立鳳甲美術館;邀請施、宋共同贊助科技藝術,比政府走得還前面。站在時代尖端的科技人,過去近30年,卻著迷於一項充滿「手工感」的嗜好——中國繡畫蒐藏,500餘幅,價值數十億元的湘、蘇、粵、蜀四大名繡,質量...

  • 沁夏旅休山中莊園

    May 31, 2017

    盛夏歇心之境 成熟優雅的旅休風格 休日慢旅,深度的定點式旅休,代表的不是一個旅行地點,而是旅人們看待事物的新方式。每次旅程中,與好友們歡聚同遊的情感更是旅行中最美的風景。今夏,The One南園邀請分享、樂於共感的君子美人們,將最美山中園林做為自己與好友們的旅休聚樂部,體驗盛夏最沁涼的遊園方式,感受...

  • 梵谷的〈向日葵〉:燃燒生命的花朵,訴說的不是生命、而是死亡

    May 05, 2017

    牧師之子梵谷(Vincent van Gogh,1853-1890年)是在親戚經營的畫廊工作時,首次接觸到藝術。一事無成的梵谷,因而收起成為牧師的夢想,踏上了畫家之路,但在世時只賣出一幅作品,一輩子仰賴弟弟西奧生活。37 歲時,梵谷舉槍自殺,結束了一生。從他的畫作中感受到的單純形體、濃厚原色與厚重顏...

  • 昆丁‧馬西斯,〈醜陋的公爵夫人〉

    May 05, 2017

    若要從倫敦國家美術館展出作品中,選出最「醜」代表,肯定非這幅畫莫屬。畫中婦人不僅缺少理應在「藝術」之中見到的「美」,反倒以「醜」的化身登場,其實並非實際存在的人物。根據研究推知,昆丁•馬西斯(Quentin Massys,1466 ~ 1530 年)是看著達文西筆下奇形怪狀的臉孔草圖獲得靈感完成此畫...

  • 范艾克,〈阿爾諾芬尼夫婦像〉

    May 05, 2017

    在倫敦國家美術館內最受歡迎的〈阿爾諾芬尼夫婦像〉是油畫作品。將雞蛋混入顏料內繪製而成的蛋彩畫,或者趁塗抹於牆上的灰泥未乾前塗上染料的濕壁畫(Fresco),並不如油畫容易修正。儘管其由來仍有爭議,但混合油與顏料後所繪製的油畫,據說是由法蘭德斯畫家范艾克(Jan van Eyck,1395 ~ 144...

  • 倫敦國家美術館行前須知

    May 05, 2017

    倫敦國家美術館與其他歐洲美術館大異其趣,設立目的並不是為了展示王室珍貴收藏品。儘管查理一世在位時,英國王室收藏的藝術品數量十分豐富,但後來以克倫威爾為首的清教徒革命爆發後,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斷頭台,藝術收藏品全數遭到拍賣或流散於歐洲各地。即使大英博物館於1753 年成立,但主要僅收藏與展示古代文明古物...

  • 梵谷,〈隆河上的星夜〉

    May 05, 2017

    離開巴黎、抵達亞爾的梵谷,為隆河夜晚景色之美感到深深著迷,甚至捎了一封信給弟弟西奧,說自己想描繪出這個「深邃無際、帶有色彩的夜晚」景象。結果真的如梵谷所言,他以深藍色和黃色畫出了眼中看見的那片夜晚。閃耀繁星與對岸的燈火通明,透過鮮明的亮黃色和粗獷的短筆觸,在隆河的河面,甚至是低矮的丘陵上留下了波影。...

  • 莫內,〈藍睡蓮〉、〈垂柳〉

    May 05, 2017

    初期總是被批評和嘲弄的印象派展覽,歷經了幾屆展出後,越來越被藝術界與大眾接受與喜愛,莫內的經濟也寬裕了起來。因為窮困,不得不一直搬家的他,終於可以結束這樣的生活。他在居住七年多的吉維尼附近買了土地,蓋了自己的家,從1890年開始,直到過世前的30年間,都在這裡揮灑著創作的熱情。 將自己的花園和居所打...

  • 馬內,〈草地上的午餐〉

    May 03, 2017

    馬內,〈草地上的午餐〉 ​油彩、畫布,208 x 264.5公分,1863年愛德華‧馬內(Edouard Manet,1832∼1883年)是1863年落選沙龍展中嶄露頭角的大明星,雖然對他本人而言,這是非常不光彩的事。即便受到愚蠢的大眾惡意揶揄、冷嘲熱諷,他仍舊頑強與制度抗衡,成了顛覆日...

  • 米勒,〈晚禱〉、〈拾穗〉

    May 03, 2017

    生為農家子弟的尚—法蘭索瓦‧米勒(Jean-François Millet,1814∼1875年)在巴黎學習美術後,有段時間離開巴黎回到故鄉,幫名人畫肖像來維持生計,之後為了完全投入藝術界,再次回到巴黎,攜家帶眷遷居至巴比松,過著田園生活。米勒與第一任妻子分手後再婚的消息,連父母親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