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池上的田間下午茶,透過農事參與,讓旅人慢慢找回與土地、生活的記憶與連結。

小店主人,就是土地說書人

新移民羅正傑領看在地新能量

2016/11/14

LINE分享 FB分享

從前有個電視節目《一個城市六個朋友》,透過六個在地人來深度認識一個地方。去年六月才移居池上的設計師羅正傑,正是在環島途中,先是住到返鄉從事有機耕作的魏文軒經營的民宿,而在參與田間下午茶時,又遇上每天踩著腳踏車在車站賣咖啡的郝朝洋,「每個朋友都像一扇窗,讓我認識不同的池上」,他說。後來在朋友牽線下,把原為診所的老屋加以改造,成了兼具工作室與咖啡館的生活空間。

候鳥成了留鳥,還跟一票夥伴組成「黑色騎士」,騎著古早送貨的老鐵馬,以緩慢隨興的步調,帶著旅人走街踏巷敲叩不同的窗,體驗自然與人文織就的池上之美。

羅正傑笑說黑色騎士計畫最初只是幾家店主人,想騎著早年池上最重要的交通工具——鐵馬,喚醒古早的生活記憶,還可分享各自在專業領域與池上的經驗,讓後來的人有一個一起討論、做事、玩創意的地方,沒想到加入的人越來越多,可以激盪出的想法也越來越多樣。

一群店主 分享在地故事

像是辦早餐會。民宿、咖啡館、烘焙屋的主人們約一約,帶著有興趣的客人騎鐵馬散步,再轉到大坡池草地野餐,一起分享各家的招牌餐點,「原本只認識民宿主人的旅人,因此認識了一群店家,聽到不同的池上故事,感興趣的就排進接下來的行程裡慢慢探訪,說不定又是打開另一扇窗的開端。」或是參加黑色騎士每週六免費導覽行程,探索觀光客不太造訪,卻深具人文風味的景點。羅正傑建議,也許是火車後站看福原國小的百年老屋,頹傾僅剩立面、卻依然氣勢恢宏的五洲戲院,再吃一碗道地的川味牛肉麵,猜猜為何在產米聞名的池上牛肉麵店卻比賣飯的餐飲店多。

往東可騎到海岸山脈,看監測花東縱谷斷層的測量儀;往西可造訪閒置的台糖園區豐富的自然生態,倘佯在壯觀綠色隧道裡;或直達中央山脈部落,跟著布農族朋友體驗原住民文化。春季裡還能先在萬安村看青蔥稻景,再騎上「鳳梨園」看即將採收、金黃一片的小麥田風光。


「池上是靜下來慢慢生活的地方,」羅正傑表示,即使是短短幾天假期,也可以試著不要趕場打卡,找一、兩個點放慢腳步,才能感受池上的魅力。

田間午茶 佐古早生活智慧

「池上農人很愛護自己的田,不輕易讓人碰觸。」羅正傑說,但從西部回到池上從事有機耕作的魏文軒會依據不同的季節,設計適合的農事體驗活動,像是除草、補秧苗、除蟲,收割後綁稻草人、焢窯等,再一起坐在田壟上,吃郝朝洋用這塊土地生產的米製成的米貝果。

我們來到Life. 21house看郝朝洋做米貝果,台東卑南族的他說,因為不想當上班族,乾脆辭職四處跑市集賣咖啡,後來到了池上借姊姊的老鐵馬拍照,恰好遇上秋收,童年在收割後田裡焢窯、打棒球的情景湧上心頭,便住下來,跟著姊夫魏文軒整田耕作,推動田間下午茶,騎老鐵馬賣咖啡。

「我們想分享早年的人怎麼在這裡生活,讓旅人不僅接觸到景點,還可深入土地、人文與生活,學習古早的智慧。像是我們以為收割後紮成束的稻梗只是造景,但其實是用來培育洋菇的。」更讓他感受深刻的是,有一次一對賭氣中的母子在農事體驗中重新和好,玩得樂不可支。

接著,我們轉向羅正傑口中一定要認識的風景:張志中和他的黃豆復興計畫。池上向來有深厚的豆製品產業,從傳統的大池豆皮店的豆包、豆花和豆漿,專門製作臭豆腐的福原,到街上早餐店每日新鮮現做的豆漿,但多是進口豆,直到兩年前張志中來到池上,開始與在地農人契作種植黃豆。

早年為餐飲連鎖高階主管的張志中年過四十後,離開中國優渥高薪的職場,回到苗栗學做豆腐,在尋找台灣黃豆的過程中,驚覺原來台灣超過九成豆製品是進口,且多為基改豆,便決定從頭做起,與池上農民契作不同品項的黃豆,並在萬安村開設豆屋,從事豆腐DIY教學和豆製品製作。


做豆腐 見證一場飲食風潮

我們抵達時遇上手工豆腐課,空氣漫著豆香,吃著還冒煙的鹽滷豆腐,張志中解釋黃豆品種:高雄十一號有芋香;台南三號青仁黑豆適合養生;花蓮一號皮莢薄,得手工採收;台南四號青皮豆甜度最高,是自然的增甜劑;至於高雄選十號最平易近人,適合所有豆製品。

「讓消費者吃到台灣黃豆製作的豆製品滋味,才能產生需求,進而支撐黃豆的種植和普及化。」張志中帶我們去黃豆田看這季種的十二甲地黃豆,有些已開始結豆莢,採豆、麥輪作制的他興致勃勃說,等麥子收成了,要試試看用台灣的小麥來釀啤酒。一旁羅正傑告訴我們,自從張志中來池上種黃豆,讓原本用基改豆的店家全都換成食品級黃豆。

專心做好一件事最迷人,而池上處處都有這樣的風景。羅正傑提到,像4.5公里咖啡身兼藝術家的主人彭明通,店裡每一寸都是他所打造;原本家中開瓦斯行的張力尤,把媽媽的客家手藝化身甜品屋的靈魂;「曬穀場」的阿美族姊妹將古早池上蠶絲養殖,以桑葉茶形式重新延續等。

「推開門吧!」羅正傑說,每扇門後都有濃濃的風景等著旅人去探索。

跟著羅正傑體驗在地生活

Bike de Koffie
原本騎著老鐵馬在火車站前賣咖啡的郝朝洋,現在有了小小的店,賣咖啡也賣8種米製的貝果。

田味家
分享媽媽味的客家傳統甜食,牛汶水、各式甜鹹粿,還有日日現磨、暖人心肺,讓作家蔣勳必點的杏仁茶。

五洲戲院
日據時期因臨近轉運站關山而繁華一時的池上曾有多達三家戲院,如今僅存五洲戲院立面見證昔日榮景。

福原國小日式宿舍群
超過80年的老宿舍,是池上現存最完整的日式建築群。

走走池上
羅正傑的設計基地,也是與人分享的咖啡館,牆上陳列了設計與生活相關雜誌、書籍,是許多池上人下班後的心靈驛站。

鳳梨園的小麥田
池上不只有稻浪,每年春天也能看到迎風搖曳的麥田景致。

豆芳華
只賣豆製品的小店,在這兒可以聽老闆張志中說台灣黃豆的故事,還可吃到別具風味的豆腐餐。

4.5公里咖啡
藝術家老闆親手打造出的咖啡館,夏天可登高遠眺池上美景,冬天可烤火如家人般閒聊的宜人空間。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