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曾永信╳曾柏庭

老爸說建築師生活沒自我,他照樣投入還拿全球大獎

2016/08/04

LINE分享 FB分享

西方建築背景出身的曾柏庭,返台踏上與父親相同的建築師之路,在外界質疑和自己渴求肯定的雙重壓力下,兩代學習磨合,摸索扶持彼此的方式。


有個建築師老爸,成長過程不一樣?

曾柏庭:爸爸的第一間辦公室其實就是台南老家,我們晚上睡覺前,要挪開辦公桌椅才能在地板上打統鋪。有幾位跟爸爸合作很久的資深員工,我幼稚園時都和他們鬧著玩,跑進桌底下鑽來鑽去,如果學校派了美勞作業,還能請公司裡的叔叔阿姨給些意見。

曾永信:當時民國七十幾年在南部作建築師,工作一點都不浪漫!那年代每屆考上高考建築師只有個位數,從不超過十人,窮於應付緊湊的業務。南部交際應酬多,建築師一行更加如此,業主想設計一棟房子怎麼會找你?因為認識嘛,所以「沒關係就要找關係,有關係一切就沒關係」,開會結束大夥吃飯「博暖」(台語,意近「培養感情」),喝茫回家還得再整理資料,隔天一早就要交代。

曾柏庭:我的成長過程剛好見證爸爸事業的不同階段。小時候看他晚上回家喝多了,很辛苦,經過創業初期直到闖出名號,報紙上刊登的台南大小建案都有他的名字,也累積一些積蓄讓我出國念書。爸爸年輕時留學不容易,所以當兒子長大要去國外了,他也想順便了解美國大學的建築教育,大一時,常常打越洋電話關心我的生活。

曾永信:那段時間父子通話頻率很高,美國學校課程要求嚴格,環境十分競爭,我常問他有沒有問題,有就丟回來給爸爸幫你蒐集一些資料。Borden(曾柏庭英文名)會問我很多建築結構原理,我就跟公司的結構技師請教,再向兒子說明。


要圓建築師這個夢,經過多少掙扎?

曾永信:我們家從沒規定小孩長大一定要當建築師,讓他們自由發展。我執業的年代白天和行政官員打交道,晚上應酬談交情,像是沒有「自我」的生活,不會期待孩子跟我走同樣的路。Borden開業第一年的挑戰是沒業務,他剛回國人生地不熟,尤其台北還有上千名建築師,誰會找你?二來每次競圖比賽都要花錢準備,搞不好業務上門前就垮了,當你口袋空空時會產生很多掙扎,一旦方向走錯理想打了折扣,反覆考驗下去熱情就逐漸消失。

曾柏庭:我二○○七年創業,等到二○○九年才有第一件案子:台南一中體育館。頭兩年沒人脈非常辛苦,建築師這行忙起來沒日沒夜,連續好幾天熬夜做競圖,參賽卻一直輸,加上想跟父親證明自己的壓力……,家人也盡心盡力幫我,姊姊當時在金融界上班,如果看到哪家公司形象不錯,會問對方要不要給弟弟簡報機會?有一次印象特別深,當我照約定時間抵達,負責人看看手表說:「請你簡報三分鐘」,時間一到立刻喊停!人家只想賣我姊姊的面子。

這些挫折讓我開始憤世嫉俗,為什麼年輕人有心創業,大環境卻不給機會?現在回頭想想,這一切再應該不過了。我二十七歲創業能懂多少建築?蓋房子跟室內設計不一樣,裝修工程再怎麼大,幾百、幾千萬元,半年內可以執行好,但蓋一棟房子少說幾千萬、幾十億元資金,結果二十幾歲的小夥子跑來說:「相信我,我可以幫你蓋出來」,讓人嚇都嚇死了!有人給我臉色也好、態度也罷,人生需要歷練才會成長。


老爸的建築師光環,是助力還是阻力?

曾柏庭:我拿到台南一中體育館案不到一年,馬上贏得烏來立體停車場增建案,有另一種聲音開始出現。當時我才二十八、九歲相對年輕,同業輿論都覺得是爸爸給你的資源,外界用「靠爸族」的眼光來審視我,不管背後付出多少心血,一句「這不是努力得來的」,就抹殺掉所有辛苦,這種觀感像「心魔」一樣揮之不去。

曾永信:其實不用特別向外界解釋。我的作品和Borden風格完全不同,建築界一看就知道,我們那年代的建築師做不了這些設計。Borden得到全球性的Architizer A+首獎肯定,兒子登上國際舞台不是爸爸幫得了忙的,作品會說話。內心一直掛念「靠爸族」是傷害也是阻礙,不讓別人說出口,可能嗎?永遠不可能!他想打擊你,就隨時講出來。

要相信年輕人的能力,整個時代都在進步,是我們一直用老一輩的觀念去看年輕人,自然認為新世代不如你。

曾柏庭:我自己的經驗是「不能急」,創業初期我趕著拚出成績,無論對人對事都很急,不想浪費時間解釋過程,一下子跳到結論,反而越達不到最終目標。很多事只能順其自然,也要天時地利,放慢反而容易抵達終點,但不能過度鬆懈。

小檔案_曾柏庭

經歷: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建築碩士,事務所作品連續4年入圍WAF世界建築獎最後決選
現職:Q-Lab曾永信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總監暨合夥人


小檔案_曾永信

經歷:扎根南台灣的資深建築師,經手台南大億麗緻酒店等眾多在地代表建築
現職:Q-Lab曾永信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成功大學建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