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大長今》是許多台灣人心中的韓劇代表。(攝影者:李明宜)

揭開韓劇風靡的秘密

2016/03/17

LINE分享 FB分享

我們製作韓劇,常見的題材是「純愛劇」,要兼顧兩種元素:一來滿足觀眾的夢想,感覺自己能與主角有相同際遇;二來在劇情裡放入成功故事,述說主角力爭上游的情節。雖然韓劇類型可能不如美劇多元,大概圍繞這些面向發揮,但製作戲劇最終目的就是讓觀眾看了開心,達到娛樂效果,為了朝這個方向前進,我們很關心時下流行話題,也重視劇迷們意見回饋。

與觀眾互動 積極栽培人才

無論輕喜劇、古裝劇或浪漫愛情劇,戰略制定各不相同。以歷史劇為例,通常會先選定一位核心人物,剖析他的事蹟有哪點能引起現代人共鳴,拿這些話題當劇情的切入點;短篇的浪漫愛情劇則緊扣熱門流行話題,把某些「梗」適時融入劇情裡。比方由崔始源和黃正音主演的《她很漂亮》,就用網路當紅詞彙「逆變」做主題,描述小時候其貌不揚的醜小鴨女大十八變,成為萬人迷的經過,這種劇情讓觀眾十分贊同,引發許多回響及討論。如何挖掘大家關注的話題?答案藏在與觀眾的互動中。

一般來說,中國、台灣等地的電視劇,會等製作完畢再播出,MBC操作方式比較特別,我們一邊製作、一邊看觀眾反應調整,雖然不保證如此做法最完美,卻讓負責的團隊能跟觀眾有密切互動。例如留意網友在討論區表達的好惡、透露對劇情的期待……,從這些動態大致可以得知觀眾口味。但我們不會一味的應影迷喜好隨波逐流,劇集結局和大走向是早就計畫好的,只在劇情的細節、快慢節奏上根據回饋意見調整,不可能為了迎合就把結局一百八十度大翻盤。而每齣膾炙人口戲劇的背後,都要仰賴編劇的功力。

韓國不把編劇看成職業,比較像自由創作者,一旦在這領域擁有一席之地,社會地位和收入跟著水漲船高。但成名之路沒有想像中簡單,你必須具備創造、想像力,曉得如何編出引人入勝的故事,平常也要多看書吸收新知,讓眼界更加寬廣,才有可能做個好編劇。

大約八至九成的編劇都從「韓國電視劇編劇協會教育院」培訓出來,這間法人機構開設的學院,提供系統性培養課程,聘請現任編劇擔任老師講解。他們依學生程度區分班別,每一級花半年時間訓練,晉級需要考試及作品評估,新手先上基礎訓練班,一路升到最終的專門班,歷經兩到三年培養才出師。上課期間,你寫的劇本同樣有機會被電視台採用。機構運作依靠電視台劇集海外版權費或重播所得收入支持,因為這些資金贊助的關係,學生上課免學費。

電視劇情也反映社會的轉變,我認為戲劇一定要貼近當代人們的生活。譬如六○年代盛行家庭劇,強調孝道與倫理,那時觀眾形態是大家庭,客廳習慣擺台電視大夥圍觀,拍攝這類戲劇不用耗費太多預算,待在棚內就能製作完畢,最典型的家庭劇就是在中國很紅的韓劇《愛情是什麼》(編按:中國中央電視台於一九九七年最早引入的韓劇,被認為是中國「韓流」的源頭)。

從韓文化找國際共鳴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從前的大家族逐漸轉為核心家庭,年輕人關注的話題越來越多,漸漸衍生出迷你劇描寫都會愛情和職場故事,甚至晚婚趨勢也寫進劇情,不像過往家庭劇千篇一律。近期MBC播放的《媽媽》,不再塑造男主角以事業為重心、女主角操煩家務,說故事角度更多樣化了。

韓劇市場競爭激烈,除了三大無線電視台(MBC、KBS及SBS),很多有線頻道也做得不錯,所以製作上非常花費心力,如果在本國獲得好口碑,那麼劇集出口應該沒有太大問題。縱使各國之間不免有文化差異,但我認為像戲劇這種「文化產品」是不分國界的,人們從中體會到的感動要素其實大同小異,外國人若能對韓劇的真實性和親切感產生共鳴,不僅外銷亞洲,我想就算放到歐洲也能被接受。

MBC在二○○三年製作《大長今》時,韓流風潮尚未成形,當時沒有出口韓劇大獲成功的例子。「大長今」這號人物在歷史中記載只有短短兩行,全靠編劇發揮想像力,加入「傳統韓食」及「成為醫女奮鬥過程」兩項重點,卻獲得海外觀眾很大回響,抱持欣賞異國文化角度觀賞:原來韓國人以前吃這些東西、穿這種服裝,加上故事核心是大長今不屈不撓的毅力,她的特質被觀眾接納肯定。同樣的,中國的時空穿越劇《步步驚心》或日本的《仁醫》,也很受韓國觀眾喜愛,都是「文化產品不分國界」的實例。

我們往後的目標不是非得國際化,這樣顯得沒意思,還是會在劇中強調韓國元素,融入引起共鳴的情感面,十成的內容外國觀眾如果能理解七、八成,其實就可以抓到重點。

小檔案_MBC World

電視節目主題公園
地址:首爾市麻浦區城岩路267
電話:+82-2-789-3705
時間:10001800
mbcworld.imbc.com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