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跡 才能表達一個人的存在感
謝哲青
我發現,自己和世界唯一的關聯就是文字。
我有閱讀障礙,記憶事情不得不拐彎抹角,必須反覆抄寫一次、兩次、三次……來加深印象。求學過程中,「手寫」彷彿代替了雙眼,透過與文字互動才能將知識深深刻入腦海。隨著對文字涉獵越深,越感覺字跡會流露書寫者的脾氣,情緒平穩時筆劃之間較周密,相反的,心思波動字跡也顯得浮躁。
遠赴歐洲求學期間,我察覺外國人很注重手寫這回事,彼此常利用便箋溝通,寫上漂亮的書寫體,他們認為如果你不擅長這類手寫字,代表文化修養程度還不足。我碩士班的指導教授每次想吩咐事情不用手機簡訊,常是託人捎來一封便箋,慎重其事寫上「希望你到圖書館幫忙借哪類書籍……」等,我便模仿他的筆劃從頭練習寫英文字母。其實書寫體不只寫「實」,有時還寫「意」,往往能從當天便箋的字跡猜出教授的心情好壞。
我的手寫字沒那麼好看,純粹因為鍾情手寫才動筆。我跟太太交往時常寫信給她,大概累積了好幾百封,甚至一天一封、兩封的從世界各國寄回去。直到今天,我仍維持寫信給家人的習慣,由於父母都住高雄,雖然用簡訊問候更加即時,不過缺乏手寫的溫暖,縱使信封、信紙重量十分輕盈,但字裡行間蘊含的心意卻是充滿分量。
對我而言,抄書也帶來樂趣,尤其「抄詩」很富詩意,我喜歡宋詞,內容大多鋪陳人際間互動、對大自然的情懷……,抄寫後更能明瞭詩人營造的意境,只讀印刷鉛字沒有辦法體驗字句的質量。我寫書的草稿,會去揣摩每個手寫漢字本身傳遞哪些感受?這和電腦打字截然不同,手寫可以領會字的存在。
嚴格來講我很少用鋼筆,除非想慎重記錄某些事項。我也不常拿原子筆手寫,它的筆跡給人一股輕浮感,我不愛書寫起來太滑、墨色太淡的筆,似乎來不及和剛寫完的字道別,就已經收筆結束了,如同與這個字發生「一夜情」卻沒留下任何印象,所以我偏好深刻的書寫經驗。
電腦打字抹殺了每一個人的獨特性,讓所有人的「字跡」看來都一模一樣,唯有手寫能遺留個人風格,使我們得以跟別人分享,經由文字推敲寫下這些語句的人,究竟有著什麼個性?堅持手寫其實就是堅持做自己,讓你成為文化的一部分。我手上有本三島由紀夫的簽名書,從字跡可以看出他對自身要求甚高、有道德潔癖,簽名瀟灑剛毅顯現男子氣概,筆劃間沒有拖泥帶水呈現一絲不茍,他曾學過劍道,故能從勾勒中發覺端倪;最終,個人特色都將回歸到書寫上頭,手寫字是表達一個人存在感非常重要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