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順地造木屋 讓高低差變好家具

杭台珍的山居魔法

2015/08/18

LINE分享 FB分享

那一天,車行穿過蜿蜒的山路,應該是到達了依約的地址,卻找不著門牌在哪,只見生得茂密的樹林,覆滿眼前的天空,仔細尋找,才發現有一棟白牆木窗的小屋,隱身在樹林之後。

這是室內設計師杭台珍和建築師老公施恆德的家,在苗栗公館鄉的山裡。剛剛經過的那一整片樹林,其實全是他們的。本來以為設計師的家,房屋應該很壯觀,但其實不然,院子比房子還大得多。

這塊地五百六十坪,照當時的法規,可以蓋五十六坪的房子,但這棟房屋占地面積卻不到二十坪(室內面積一樓十九坪,二樓九坪),加上院子,也僅僅一百二十坪。

「那其他的地方呢?」

「就放著讓它長樹長草啊!」杭台珍理所當然回答。

蓋得越少 風景越好

照一般人觀念,好不容易買了這麼大塊地,不好好利用太浪費了吧。兩夫妻不這麼想,「房子蓋得越大,對自然的破壞就越厲害。」施恆德甚至說,「蟲鳥草樹是這裡的原住民。」要把空間留給牠們,才是住在大自然裡。

「住在大自然」,一直是杭台珍與施恆德的住居理想。二十五年前,還在台北當上班族的兩人,就遠迢迢地搬到當時屬偏僻鄉下的林口,買下建商蓋的兩層樓透天厝,那時,除了一面靠著鄰屋,另三面全是野地。杭台珍把這三面開了大片的玻璃木窗,早午都有陽光灑進,空氣好得不得了,坐在客廳裡,還能遠眺觀音山。

不過這個家,在這裡被視為「怪屋」。鄰居家拚了命的把能用的空間填滿,一樓加蓋車庫,拉上鐵捲門,二樓以上的陽台全做外推,再安裝鐵窗,就怕輕易讓宵小爬了進來。反觀杭台珍的家,前院後院植栽滿滿,露天院子裡綠意盎然,一方水池魚兒悠游,低矮幾無防備的木門,站在門外就能全窺屋內的一舉一動。

鄰居跟杭台珍說,「你們這院子不加蓋起來,好可惜!」她笑著說,「為什麼台灣人老覺得房子要『蓋起來』才能用?」

大概是十五年前,鄰居自行加蓋,從一樓到三樓,多出了一道高聳的水泥牆,這道牆,完全遮住了杭台珍家一側的視野,南風吹不進來,也讓前院的花朵死光了。杭台珍很無奈:「日照不足,花都種不活。」

施恆德說,以前,林口就是鄉下,他最喜歡跟杭台珍騎著一台摩托車到處閒晃,當作在巡視自家寶地。但近年的建商開發,大規模剷地,已經讓林口失去原有的丘陵地特色。車水馬龍讓林口變成另一個「都市」,鄰居們的私心加蓋,也讓他們充滿無力感,於是開始尋覓,住到另一個「鄉下」的可能。

不去整地 土石穩定

十二年前,他們初次造訪這塊苗栗山裡的地,野草和桂竹長得滿滿,夏季炙熱鬱悶的空氣,到了山上煙消雲散,讓兩人一眼就中意。

這個被夫妻倆稱為「境築」的家,由施恆德負責外部建築,杭台珍負責內部設計,他們不像一般建法─把地剷平後蓋屋,而是順著地勢嵌入山坡,整個建築體像從山裡「長」出來的,下方用許多支柱支撐,現在從側面看,還可見到原有的地形。不去整地的做法,未過度開發,反而能確保土石的狀況穩定。

也因此,室內形成高低差,每一面牆落地的高度都不同,為此,施恆德還作了一個保麗龍模型,讓工班看著「造型」施工。作過很多木屋的師傅也忍不住的抱怨:「妳這個房子,也太麻煩了吧?」

雖然施工麻煩,但他們將木屋內部有高低差距的缺點,轉成優點。也就是,不用隔間,也不用門,就能有不同空間的區隔。最低處規畫成開放式廚房,較高處是餐廳,右上一階,是小起居室也是臥室,左上幾階,就是客廳,四個空間之間有區隔,視野又互相通透。

「木屋裡頭如果還擺家具,那跟都市的房子有什麼不同?」杭台珍直接把客廳區域加上一層木階,放置坐墊,就成了沙發,或在支柱之間釘一層木板,就成了書架。先規畫好空間的使用,造木屋其實不用多花一筆家具費。

山居雖好 勞動難逃

住在鄉間木屋,想像中很浪漫的生活,杭台珍倒是提醒:「到山上生活,要真心喜歡勞動。」每次到境築,杭台珍就忙著掃落葉,餵魚,修剪雜草,院子裡的雜務都做不完,其實沒什麼閒暇待在屋裡。但大自然就是空氣好,風景美,就算人在勞動,「也覺得很幸福。」

杭台珍的家在海拔五百公尺處,冬末春初能賞山櫻花,夏天是飄如落雪的油桐,秋天則有楓樹來作伴,這些都是本有的樹,生態保持得好,昆蟲鳥禽等「原住民」自然不會跑。常見的鳥大約有二十幾種,像是藍鵲、大觀鳩、綠繡眼、紅嘴黑鵯。

有一次杭台珍在露台上睡著了,醒來時發現離她不到兩公尺處,有一隻和公雞差不多大的黑冠麻鷺,眼睛四周像畫了黑眼線,有點嚇人,杭台珍憋著氣,靜靜的看著,牠也泰然自若的晃來晃去,把這裡當自己家。

「牠們才是這裡的主人,要對牠們多了解。」施恆德說。灰撲撲的樹鵲,最喜歡大搖大擺的跳進水塘裡洗澡,只要別讓牠偷吃那些無辜的魚,他們也任牠去。兩個人搬到自然裡,身分是自然界的客人,心存這一點,生活已經很奢侈。

註:民國八十九年通過的農發條例,規定農地七百五十坪以上,經過轉手,兩年後方能興建農舍(占農地面積十分之一)。杭台珍的農地是在之前購入並完成興建,因此不受此限。

【延伸閱讀】3個防潮動作,木屋生活更美好

施氏夫婦造的木屋,外壁板是防水夾板加矽酸鈣板,內壁板則是香杉,稱為「二層次工法木屋」,跟歐美常見的「實心木屋」(log)不同。二層次工法木屋的材料均可替換,管線可跑在牆壁裡,防腐得宜的話,較適合潮濕氣候,中上等級的造價大約一坪10萬(含基本廚具與衛浴)。實心木屋則是以一個個圓木串聯,較適合乾冷地區,空屋造價約一坪15萬~20萬。

山間木屋避免潮濕問題,下方要架高,讓底層通風,開窗的方式要能讓空氣對流。

周圍要種會落葉的樹。例如樟樹不落葉,容易讓木屋太潮溼,不通風,但若完全不遮陰,夏天又太熱。杭台珍家選擇油桐和細葉欖仁,夏日能遮陰,落葉後,陽光會透進來。

木屋的耐用年限其實很長,使用年限可比鋼骨建築之100~150年,像是二層次工法用的物料,可以不斷替換的。只要造屋時注意防腐,使用時不要在陰暗處堆東西,木屋其實是一種永續性建築。

小檔案_杭台珍

1952年生
曾師事李德習畫,40歲才踏入室內設計領域,從助理設計做起,現為境築設計負責人。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