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車廂內 外交官的心靈獨白

METRO 》愛捷運勝過黑頭車

2015/08/18

LINE分享 FB分享

次長,您真的還搭捷運嗎?」看到外交部政務次長楊子葆搭著轎車前來,在台大醫院捷運站口下了車,我直截了當問他。

「工作時,我非坐車不可,因為那是外交官的門面;週末,我還是盡可能搭捷運,這有點兒像是回來真實的自己。」

在捷運釋放情緒壓力

搭捷運是楊子葆和自己相處的最佳時刻。外交工作壓力大,當加班遇到瓶頸,楊子葆有時會跟工作夥伴說要出去一個半小時。此時,工作繁忙的他,會搭上捷運淡水線,從中正紀念堂或台大醫院站直抵淡水站,有時在站外淡水河畔的綠地上走走,有時就直接搭反方向列車回到出發點。

「這像是做完了『轉換心情』的儀式,將跑出去的七魂六魄都收回來,用私有交通工具是困難的,會塞車。」他說的「塞車」,聽起來不只是真的塞車,也包括思路的「塞車」。這段獨處的時間,是楊子葆思考與工作的泉源,在他眼裡,捷運改變了很多可能性,能夠讓環境、氣氛在短時間之內轉換。

以楊子葆最喜歡的淡水線為例,「它和傳統捷運不同,有地下、地面的景致變化,又有關渡橋、淡水河等風景。」不僅改變了他的心情,也打破了地理環境的概念。像是搭捷運,四十五分鐘內就能抵達淡水,內湖反而變成比較不容易去的地方。「台北市的定義在改變,『淡水』對我來說像台北市,『內湖』才像台北縣。」

假日裡,楊子葆會帶孩子為了搭捷運而搭捷運。乘上木柵線,目的地是「動物園」,去不去動物園不是重點,光是坐在第一節車廂,看窗外捷運在軌道上轉彎、進隧道的樣子,孩子們就夠興奮了!「他們覺得自己好像主人一樣,在開車。」看來,楊子葆一家人都是捷運迷。

在捷運發現天真台北

民國七十五年,台北市成立「捷運系統工程局籌備處」,正逢楊子葆攻讀台大土木工程研究所交通碩士班,「那時開始討論要蓋捷運,是重要的重大工程,趕時髦研究捷運呀!」他於是開始「趕時髦」搭上捷運列車。此後,他又擔任法國巴黎公共運輸局研發工程師、台北大眾捷運公司顧問,跟捷運的淵源甚深,別人沒注意到的小細節,在他眼裡都是大學問。

在月台上拍照,楊子葆像是背後長了一對耳朵、一雙眼睛。當風輕輕從洞口往候車月台傳送,他知道此時捷運駕駛員已經開始不加速,風漸漸增強,輪子與鐵軌摩擦的聲音從洞口傳來,是司機在慢慢控制煞車了。那樣的感覺,就像是自己在開車一樣。

「仔細聽,就可分辨煞車是自動駕駛,或是司機在控制,自動的會較smooth(輕柔)。」楊子葆也擁有捷運駕駛執照,那是在巴黎公共運輸局任工程師時,依規定,要取得駕駛捷運執照,以便在地鐵罷工時,能在第一時間內接手,讓交通不至於癱瘓。

以工程師專業眼光來看捷運,就會發現台北捷運站裡的椅子,多數都是寬敞的長條型,中間沒有扶手,而倫敦或是巴黎地鐵站裡的椅子,經常設計成並列的單人座椅,或是會在長型的椅子上加扶手,預防流浪漢在此睡覺。

再看車廂的寬度,以捷運淡水線為例,是三‧二公尺,比起巴黎捷運電聯車二‧四五公尺寬的規格,來得寬敞許多。而相當「人性化」的一點,就是每一個捷運站內,都設置了「洗手間」與「垃圾桶」,可不是每座城市都如此貼心。

「由這些地方可以看來,台北是個相當naive(天真)的城市,非常善良的民族,這麼不計成本、不計較本益比。」所以,當然要多搭捷運,每搭一趟,就賺一次,這位曾經搭乘全球超過八十七座城市的捷運專家說。

身兼外交官及捷運專家兩種身分,楊子葆不論到哪座城市參訪,都會抽出個半天時間去搭捷運。車廂寬度、軌寬多少?如何供電?椅子、垃圾桶、消防設施設置是否齊備?全都是他會注意的地方。

在捷運看見城市未來

「其實,假日搭捷運,也是彌補我心裡罪惡感的方式。」回憶當初在巴黎當工程師,這位捷運迷曾經和六十多位夥伴,共同簽署了一份「綠色運輸宣言」:立誓要在有生之年,在城市裡盡可能使用公共運輸。因為如果大家都不搭公共交通工具,城市就沒有未來。「老實說,現在搭捷運對我來說,是有點兒重溫舊夢了,但這是我真實生命的一部分,我還在努力維持。」曾經以為自己會一輩子待在巴黎研究捷運的楊子葆說。

而我們相信,淡水線捷運窗外的風景,要比他轎車裡的風光,美得多了。

看見藝術台北的7個車站

捷運迷的氣質路線》

可以坐的藝術

台大醫院站

作品名稱:手之組曲

作者:李光裕

地點:月台層

設在「台大醫院站」島式月台中央的〈手之組曲〉,由三種共四件雕塑組成,包括具有佛教「手拈蓮花」慈悲意象「蓮花持」、雙手緊密交錯呈「一合相」手印的「心手相蓮」,以及兩件命名為「小公園」雙手平放相疊相扣的銅雕座椅。

其中分別設置在月台兩側的「小公園」,高度與使用者親近,提供了休息乘坐的家具服務,洋溢著鼓勵互動的積極設計理念。 連接藝術的藝術

中正紀念堂站

作品名稱:舞台、月台

作者:黃承令

地點:上層月台

以月台台階為背景,作者利用烤漆處理不鏽鋼材料組成垂簾式作品。企圖連結國家戲劇院與音樂廳,「將傳統劇照與服裝簡化為簡單線條與色塊,象徵舞台的布幕與垂簾,使月台成為生活舞台」。另外還有「非想、想飛」(林書民),地點在往金華街之出入電扶梯側牆,以及「輕鬆的雲、走路的樂」(莊普、揚岸),位在財政部出口通道之壁面與天花板。

天上掉下來的藝術

古亭站

作品名稱:邂逅(都會臉譜)

作者:李長發、曾英棟

地點:穿堂層挑空區的天花板

因為鄰近師範大學,作品由美術系邀請校友比件而來。12件以樹脂塑形、防火漆上色的懸吊臉譜,各有一個二元對立的名字:「時間/空間」、「喧嘩/寧靜」、「通俗/典雅」、「理性/感性」、「原鄉/異鄉」、「現代/原始」、「白天/夜晚」、「粗獷/細膩」、「情感/欲望」、「合離/悲歡」、「男人/女人」,以及「老人/孩童」。

搞偷窺的藝術

公館站

作品名稱:偷窺

作者:陳健、蔡淑瑩

地點:往台大出入口廣場及月台層

由玻璃纖維及投影機、攝影機、銀幕等視聽器材組成的獨特現代藝術作品,讓車站外的駐足路人可以窺看捷運站裡乘客們的活動,但是暗藏的攝影機同時也將窺看者的容貌神情錄下,呈現在月台天花板的銀幕上。觀察者同時成為被觀察者,屬於非常罕見的互動式公共藝術,多了反諷都市人疏離、寂寞心態與現代社會「蟬、螳螂、黃雀」微妙關係的深意。

好像會動的藝術

南勢角站

作品名稱:青春美樂地

作者:賴純純

地點:月台

三件垂吊、九件壁面作品,創作靈感來自郭金發台語老歌〈青春嶺〉。壓克力與環氧樹脂材料的透明性,透射出各色霓虹燈光,讓不規則造型像變形蟲的活了起來。作品名稱抽象,如:捻花、惹草、山光、水色、雲影、隨風等,充滿青春氣息。

內外都幸福的藝術

小碧潭站

作品名稱:幸福知道系列

作者:麻粒試驗所

地點:月台及東、西、南側廣場

這是楊子葆最喜歡的一站,公共藝術是和車站融為一體。車站本身銀灰色的屋頂、採光窗、芥末黃的雙弧線桁架,以及立柱、蛋糕般的車站建築,呼應所謂「幸福」的整體感。西廣場「幸福的預言」:南方松木地坪、流線鋼棚架、候車站牌意象的立體造型物;東廣場「甜蜜的模樣」:造型燈具與戶外座椅「幸福一號」。車站內部還有「雲在跳舞」列柱、「時光凍」立體壁面雕塑,以及芥末黃配金色乳釘的座椅「幸福二號」。

國際味的藝術

新店站

作品名稱:天、地、人

作者:田邊武,日籍

地點:出入口廣場

作者以12顆刻著水紋的石頭代表生肖、星座、時間、人類及地球,並以氙氣燈光柱與天聯繫,表達天地萬物與人類合諧共存的訊息。這件作品非常抽象,與地點毫無關係,是一件放諸四海彷彿皆可適用的國際性格藝術品。

(目前維修中)

捷運專家 楊子葆

1963年生,迷戀捷運20年

外交部政務次長

以前,捷運是我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現在,我覺得搭捷運,讓我跟這座城市的真實社會是貼近的。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