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節能減碳拒當環保敗家子

2015/08/18

  • 文字 / 陳愷鑫
LINE分享 FB分享

一九六二年,台北街頭還只有三輪車,當時二十六歲的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赴美攻讀博士,見到「不可思議」的景象。

由於那時候台北幾乎沒有汽車,馬路都是給人走的,所以他抵達美國的第一天,也習慣走路中間。但一部疾駛而來的汽車,差點把他撞倒,司機還探頭出來罵人,同行的哥哥趕緊跟他說,行人要走路肩,當時他心想:「怎麼來到這麼野蠻的地方,路不是給人走的嗎?」

第二天,他參加學校的迎新會,看到會場使用製作精美的紙盤、紙杯,用完就丟掉;洗手間裡,洗完手後,擦手紙巾也是擦完就丟。他寫家書回台灣跟媽媽報告此一見聞:「美國人過的生活真是『夭壽款』(台語,這裡指過度浪費)!」心想:這樣的國家到底能存活多久?因為,這樣的生活方式,完全背離媽媽從小教導他要「惜福」的節儉觀念。

出門開汽車,擦手紙、紙杯用過就丟,正是現在你我習以為常的生活習慣。然而汽車廢氣以及資源浪費,卻是造成現在全球暖化、能源耗竭的兩大禍首。

李遠哲說,二○○五年全球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是每年四.五公噸,台灣的人均排放量卻高達十二公噸,是全球平均的近三倍!美國更糟,人均年排放量達二十公噸。「人均所得是台灣兩倍的日本,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只有近十公噸,台灣是亞洲最高的。」

他認為,政府應制定全國二氧化碳排放量,將目標訂為在二○二五年時,降到二○○○年的排放量,也就是比目前減少四五%(約七‧一公噸)。「我們就像是敗家子,把地底資源都敗光了!」李遠哲說。「國家地理頻道」紀綠片《地球現況報告》也提到:碳在地球累積超過兩億年,人類卻在過去六十至八十年之間,燒掉約一億年份的碳量。未來十年,中國大陸將有四億人從農村遷移到都市中,屆時應運而生的燃煤發電廠、汽車銷量成長等等,將更加速二氧化碳排放量。

而《人類地球生活史》也讓他深感,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消耗太多能源。他說,假如每個人出門都開車,一個禮拜後油箱的油用完,產生的二氧化碳就達一百公斤,「我們該想想,如何不產生這麼多廢棄物,也能過得很好的生活方式才對。」

另一部紀錄片《改變世界的六℃》也提出警告:當全球氣溫升高攝氏三度時,亞馬遜雨林會成為乾涸旱地、擾亂世界氣候的聖嬰現象會變成「常態」;而氣溫升高四度時,紐約將須築起高於海平面九公尺以上的大海閘,才足以阻擋強烈颶風,及日益升高的海平面;至於溫度升高六度時,則是科學家都不敢想像的全球性毀滅。

但李遠哲也感到,多數國人並沒有認真思考暖化對環境的影響,「因為一年四季溫度變化很大,所以我們看到溫度上升兩、三度,覺得沒有關係,但是,溫度上升會造成氣候反常現象,比如說,太平洋的溫度上升到二十八度,台灣的颱風就會變得很大;有時則會造成乾旱,或是造成海平面上升,這是一般人沒有想到的。」

如今站在第一線呼籲重視環保議題,似乎和過去李遠哲給外界的印象不同。事實上,能源是他長期關注的問題,早在一九九○年,他擔任美國能源部長顧問期間,就曾向美國政府提出能源政策建言:其一是以美國能源自給自足為目標,其二是能源的更有效率使用。

只是,當時全球溫室效應問題尚不嚴重,加上美國政府的石油政策是要把中東當成主要的供應區,這份報告被擱置接著無疾而終了。但能源問題演變至今日益嚴重,李遠哲因而呼籲:台灣過去的發展,是循著美國思維走,但這樣的模式是走不通的,該是我們改變生活方式的時候了!

《商業周刊》與「國家地理頻道」合作,專訪各界意見領袖,談論當月每週五晚間十點鐘播出的「My NGC」系列影片,訪問內容於每月《alive優生活》登出。

*李遠哲

1936年生,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化學博士 中研院原子與分子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五月片單

05/02 改變世界的6℃(精華版)

內容:描繪氣溫每升高1℃,對生態產生的影響。

05/09 地球有難:入侵者

內容:敘述科學家如何對抗改變生態的「異族」。

05/16 你不知道的環保大事

內容:各種環保生活方式大蒐集。

05/23 地球現況報告

內容:評比世界各國在2007年對地球環境有多少正面與負面的影響。

05/30 人類地球生活史

內容:拍攝開發中國家的人民,從出生到老年所消耗的物品。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