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玩生活

2015/08/18

LINE分享 FB分享

一台相機一個心願

「吳氏日文」的教材乍看下,像圖文並茂的旅遊書,粉雪般的櫻花、霜紅的楓葉……這些美景的記錄者,都是其創辦人吳其哲。初一得到第一台135傻瓜相機後,吳其哲就著迷於鏡頭下的世界。為許多大老闆啟蒙日語的他,聊起最愛的攝影,像是興奮的小學生。雖然背器材背到脊椎受傷,「但只要拍到好照片,就高興到整晚都睡不著!」

他辦公室掛著的一幅京都「祇王寺」大照片,是他首次體驗到「15秒神蹟的作品」!祇王寺葬著一位出家渡眾生的公主,庭院地上長年缺乏陽光照射,布滿厚厚青苔。拍照當天本沒有陽光,他默禱:「我會將妳的故事介紹給世人,請給我一點光!」瞬間,陽光居然穿透層層枝葉,短短15妙,讓他捕捉到最完美的景象。

吳其哲對櫻花與楓葉瘋狂痴迷,季節一到,便背著20公斤攝影器材前往京都,為避開遊客,天未亮就衝到景點,不然就得苦等到人快走光,在廟宇關門前搶拍。拍完就立刻趕往下個景點。早出晚歸、馱重物行百里,不像在賞櫻,倒像是苦行僧。

「當你對美麗景色產生憧憬,就會捨不得破壞她。」他覺得,台灣雨水多、陽光足,比日本更有觀光潛力,若在新店溪路旁栽種櫻花,長成後壯觀的景色,將更勝京都銀閣寺賞櫻名勝「哲學之道」。

一套戲服一個舞台

大學念外文,教的是大眾傳播,政大廣告系教授郭貞卻獨鍾傳統戲曲。從小愛唱歌的她,初中畢業時,曾想報考國立藝專,在老師「曉以大義」下,進北一女,填大學志願時,懷著主播夢的她想填政大新聞系,又再次被老師阻擋,勸到了台大外文系。大一加入國劇社,初次粉墨登場,讓她潛藏多年的表演欲爆發,自此栽進國劇世界。

票戲近30年,演過《四郎探母》的蕭太后、《西廂記》的紅娘……但她最愛《紅樓夢》裡剛烈的尤三姐。因整體表演最豐富,唱得多,表演也多,還有跳上桌子的橋段。在美國攻讀博士時,她與同為票友的同學受邀到多倫多為他們市慶演出《霸王別姬》,當時從化妝、戲服、道具一切DIY,虞姬披風的亮片是用膠水黏的,上頭的鳳凰鳥也自己畫,自製的頭套隱約可見草帽緣與可樂罐。但落難虞姬卻讓她一戰成名,之後在華人圈的演出邀約不斷。

郭貞與先生也因戲結緣,她唱戲、他拉琴。撫著家中一套套珍藏戲服她介紹著:顏色亮、墜有珠珠亮片是千金小姐的衣服,素樸深藍色的是苦旦王寶釧穿的……台上的郭貞,像是被角色附身,第一次看她演出「尤三姐」的學生都嚇一跳,因為形象端莊的老師在舞台好潑辣,又喝酒又罵人的。國劇,釋放了郭貞壓抑的靈魂,給她一個實現自我的圓夢舞台。

一塊皮革一個巧思

曾任Macworld中文版總編輯、在部落格界堪稱大老級的傅瑞德,興趣超廣泛,潛水、重機、書法、木工樣樣來,另一個鮮少人知的嗜好是,皮件DIY。

傅瑞德「玩皮」資歷超過16年,在紐約念書時,先是玩票性質的向友人學做,卻越做越有心得。凡事喜歡DIY的他,做皮件沒有一定的原因和時間,「自己有缺什麼的時候就做!」所以他的作品一字排開,全都是實用的東西,沒有特殊雕花或裝飾,小至書套、手機套,大至書包、公事包,不過共同特色就是「專屬傅瑞德」。

尤其是陪伴他度過異鄉通勤歲月的巨型書包,寬約35公分,重達一公斤,粗獷厚實,而且隔間重重!但每處設計可都是巧思,傅瑞德開始講解機關「最頂端的帶子是拿來夾報紙、側邊兩條剛好可以放傘、這個加蓋的小隔間拿來裝當時使用的蘋果Newton PDA……」以自己的需求為出發點,邊使用邊加工,陸陸續續歷時兩個月完成這個獨一無二的萬能書包。

手工皮件除了敲打,還講究針線活,縫皮跟一般縫紉使用的針線、技巧完全不同,得先用槌子和打孔錐在皮上打一整排的洞,再用縫皮專門針線慢慢縫。由於實在費工,目前他除了做給親愛的老婆大人以外,謝絕一切訂單。

一枝畫筆一個世界

繪畫達人蘇怡如(Judysmile)筆下的人物,都帶著元氣十足的笑臉,讓人看了忍不住嘴角上揚。這些原本只私藏在筆記本的小人兒,隨著她2001年發行個人電子報、成立部落格,一步步走出去和大家見面!世界知名的筆記本品牌Moleskine在香港、北京、新加坡舉辦巡迴創作展時,她還是台灣唯一受邀參展的作者。

但很少人知道,她其實是位國、英、數全包、就是不包美術的國小級任導師。她任職於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國小,在小朋友眼中,她是嚴肅的「蘇老師」,「我們老師雖然有點凶……」學生在作文中提到她,開頭常見這樣的話。

目前在研究所進修的她,每天當完老師當學生,回家還得改作業。怎有時間畫畫?答案是:等車、搭車時。搭捷運的15分鐘內,她就能完成三幅畫。靈感一來,在人擠人的車廂裡她也照畫「不然會渾身不自在」。她的包包總放著五、六枝粗細不一的黑筆,及三種尺寸不同的本子,構想很完整時她用大本畫;僅浮現小畫面時,用小本記錄;還有本外殼比較硬的本子,適合在擠捷運時靈光乍現時使用。

隨著Judysmile名氣變大,有學生像發現新大陸跑來求證,她自我消遣「小朋友對我的畫沒興趣,他們比較愛『彎彎』!」

一副紙牌一個成就

有人形容醫生妙手回春,有如魔術師。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一般精神科擔任住院醫師的蔡之棟身上,這不僅是形容而已。外表斯文靦腆的他,炫麗的展牌、流暢的手法,搖身一變成為魔術師。我近距離看,仍想不透他手上憑空多出來的牌,是從哪裡來的!

蔡之棟說,從國小時爺爺教他簡單的紙牌把戲,他就愛上魔術。念北醫大三時,加入學校魔術社,為他嚴肅的醫學生涯,開啟另一扇窗。「醫師的生活圈很小,但魔術師的生活卻很fantastic(奇幻),可以遇見各種很特別的人事物。」談到魔術圈的種種,他的眼神都亮了起來。

五月起,他參加電視節目《綜藝大哥大》「大魔競」比賽,一路過關斬將,至六月中晉級前四強。其實參賽前,他猶豫許久,因為每週五天門診、兩天值夜班,空閒時間不多;但轉念一想,「有些事,年輕不做,以後就沒機會了!」

他往往一下班就開始找資料、練習,忙到半夜一、二點,但這也帶給他成就感。例如為了表演吞刀片,由於從未接觸過,除了找道具,還得找到會這套魔術的人教他,一直到賽前三天,他才找到方法。而從頭找資料、問高人,一再演練的過程,對他而言,也是一種魔術。壓力之後帶來的成就感,讓他的魔術魂,燃燒更熾。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