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道德與醫療間的生命心事

2015/08/18

LINE分享 FB分享

人類的年齡極限可以到哪裡?從秦始皇到現代人,這是個令人感興趣的問題。亞東紀念醫院院長朱樹勳認為,透過自己注重保養,尤其是難以取代的心臟,加上醫學的修護,人類未來活個兩百歲都不成問題。

國家地理頻道《動物長壽的秘密》中,學者提到,近幾個世紀來,人類不斷的延長壽命,他們預測,或許未來人類的壽命可以達四百歲。這和朱樹勳最近著手研究及撰寫的文章不謀而合。他指出,《赤壁》當中知名的智囊,孔明和周瑜,當時只有二十七和三十三歲,這並不代表他們「少年」得志,因為那時候的人們,二十歲就結束青年期,開始要進入人生顛峰,四十歲已是垂垂老矣。韓愈在《祭十二郎文》中,三十六歲就提及自己齒危髮禿。

但他調來內政部的資料,發現台灣平均年齡已由民國39年的男53歲、女54歲,進步到民國95年的男75歲、女81歲,幾乎雙倍於孔明時代。假以百年,未來人類壽命可望達到兩百歲,老化速度也相對延緩,七十歲還叫「很年輕」,退休年齡可能拉長到一百二十歲之類。

但這夢想,如何實現?《國家地理頻道》「動物長壽的秘密」中,歸納長壽動物的特性,提及五個重點:一是延緩生育年齡,二是減少食量,如經過實驗,少吃三成的老鼠可多活一年,三是保持心智活躍,四是保持性生活,五為多食用抵抗自由基的食物,如紅酒、巧克力等。朱樹勳說,延緩生育年齡可能可以抑制老化,但嬰兒較易出現健康問題,是個兩難;抑制三成的食量太過激烈,只要BMI指數(體重除以用公尺計算的身高平方)在21到23之間即可。但保持心智活躍,非常重要。

據他觀察,許多政治家和企業家都比較長命,並不是接受的醫療有何特別,而是常用腦,並感覺自己責任比常人重,「有任務在身,不能隨便過世。」片中也提及,一般人可參加志工活動,加深自己被需要的感覺,真的較長命。

此外,新進心臟醫療技術,也讓過去可能馬上斃命的心臟病患,多活數十年,大大延長壽命。例如「心事誰人知」系列當中,提及有一種病患,因為心臟中有過度反應的細胞,打亂了標準節奏,過去必須開胸腔、開心,將細胞切除;現在只需要用導管伸進去,將細胞燒灼消滅即可恢復病患健康。朱樹勳說,這樣可以減低動大手術的死亡率。

或是另一種心房不正常顫動,導致血液無法流出心臟,缺氧而死的急症。過去很難及時急救,現在體內裝上心律調節器,偵測到心律不整時,立即給予輕微電擊,十分方便,病患甚至感覺不到自己曾經失調,走過鬼門關。 不過朱樹勳說,治療心肌梗塞,最有效的方式還是換心。「心事誰人知」系列當中,呈現了兩個實際案例。兩個病例心臟都已經衰竭,先暫時靠著人工心臟過日子,雖可存活,但處處不便,像被拴住的狗。但其中一人等到了捐贈心臟,換上後,整個人如獲新生。朱樹勳指出,台灣的換心手術相當成熟,已破千例,占亞洲過半案例量。

但朱樹勳特別呼籲,台灣腦死捐贈器官的觀念還不夠普遍,每年仍有一百人以上排隊等待新的心臟,而不知道自己有沒有機會。他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立好生前遺囑,將自己用不到的寶貴器官,留給非常需要的人繼續使用。

導管燒灼、心律調節器或換心手術,現在都已是普遍技術,更先進的是以幹細胞注入患處,直接分裂成新細胞,修護該處,獲得新生。可治療許多現在無解重症,如癱瘓,也包括心臟疾病。《超級細胞》影片中,詳細且淺顯的解釋了這項新技術,泰國和中國因法規較鬆,臨床經驗意外的走在世界尖端。朱樹勳看了接受幹細胞注射,而能起立的癱瘓病患,也非常期盼有關當局能盡快研擬出符合道德規範的辦法,開放相關醫療治療,他相信,會帶來更多長壽的人。

《商業周刊》與「國家地理頻道」合作,專訪各界意見領袖,談論當月每週五晚間十點鐘播出的「My NGC」系列影片,訪問內容則於每月《alive優生活》登出。

台灣捐贈器官的觀念不普遍,每年有100人以上排隊等待新的心臟。

10月片單

10/03 心臟病

內容:心臟病常見成因與預防方法。

10/10 心跳節奏

內容:介紹心跳頻率節奏的原理,以及心律不整病例及其治療方式。

10/17 心臟幫浦

內容:從兩位使用人工心臟的案例,介紹心臟輔助器。

10/24 動物長壽的秘密

內容:從動物特性看長壽的幾項法則。

10/31 超級細胞

內容:幹細胞的妙用及其臨床案例。

小檔案 _ 朱樹勳

1937年生
台大醫學系畢業
台大醫學院教授、亞東紀念醫院院長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