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把不傳技變布傳技

苗栗泰安‧泰雅染織文化園區

2015/08/18

  • 文字 / 施穎瑩
LINE分享 FB分享

也許你曾看過一則電視廣告,一位泰雅族織女坐在草地上織布、吟唱著:「San qa niy ku k-m-kgi,San qa niy ku m-nu-ka,San qa niy ku ma-ci-la……(搓揉麻線的婦女啊!條理經線的婦女啊!調製染料的婦女啊……)」過去,泰雅族中老人正是透過吟唱來教導晚輩織布。

初春,我們從台北驅車前往苗栗縣泰安鄉的象鼻部落,翻過山頭、越過大橋,終於來到那廣告中的野桐工坊,見到古老歌中的現代實境。

對於穿慣成衣的人來說,很難理解苧麻在泰雅族中的地位,也不易明白泰雅族人為何要花這般長的時間手織一件衣。原來,從前泰雅婦女從生到死,皆和織布連結成永續的圓。她們從出生時擁有襁褓布、十一、二歲學會織裙、婚前織作嫁衣、為人母後替家人織衣,再到離世前為自己準備裹身的布料,每一人生階段,都有一塊布相對應。

從栽種苧麻開始,到取其纖維、整線、織布,過去得花一年以上時間,泰雅織女才能為自己或家人織出一件衣裳,然後在婚禮或慶典時穿出來亮相。由此來看泰雅織布的文藝復興,甚至具神聖性了。

踏入工坊所在的泰雅染織文化園區,看著織女們埋頭坐在織布機前,將錯綜複雜的苧麻線織出色彩鮮豔的片裙、綁腿布、披肩時,摸在手裡,有種堅韌的感覺。上頭的菱形紋,代表眼睛,就像被無數的祖靈守護著,讓人慢慢理解了古老織布的魅力。

我們現在看來,泰雅織布機再度忙個不停。但是,台灣光復後就消失無蹤的苧麻編織,想恢復談何容易?多虧有位韌性如苧麻的女士──野桐工坊創辦人尤瑪‧達陸,那條牽引著泰雅祖靈與今日泰雅女兒的織線,才未完全斷裂。

二十年前,母親泰雅族、父親湖南籍的尤瑪‧達陸,辭去安穩的公教工作,重返部落,展開漫長的織物復興之路。剛開始,她得不到母親的諒解,只好跑去唯一願意接濟她的外婆家,祖孫兩人開始過著白天務農、晚上織布的生活。尤瑪並和部落裡六位志同道合的青年成立了泰雅北勢群文化協進會,進行部落文史工作。由於她是團體中唯一的女性,順理成章就被指派從事泰雅傳統織布工藝的學習與調查。

此時,外婆堅持要她學習種植苧麻,因為,織布是與泥土、雨水、時間、周圍植物最有關的。當比浩樹(泰雅族稱為時間樹)開滿小白花,選在陰天,以鋤頭往土裡下挖兩個手掌深度,感覺若濕潤,就是播種好時機。

隨著學會栽種苧麻之後,取纖製線的工序卻又是另一門學問,尤瑪在姨婆與外婆的教導下,終於學會。但是畢竟她們年事已高,織布上難度較高的技巧和細緻的挑花,都無法織作。於是在各方長老的拜託下,終於找到一名老織者,破例收尤瑪為徒,將不外傳的技藝傳授給她。有了老織者的加持,加上尤瑪運用西方織布的知識反覆研究並操作複習,她才逐漸學會幾近失傳的苧麻編織。

至於與大眾溝通這塊,七年前,尤瑪與部落一群希望創造就業機會的婦女,共同成立苗栗縣原住民工藝協會,底下有野桐工坊、泰雅織物研究中心、竹屋文化展示館與染織植物園,形成泰雅染織文化園區。

每年五、六月開始,苧麻第一次收成後,就會開放給預約的學術團體或一般機構參觀,讓你見到整個織布過程中的取纖製線工序、植物染色、整經織布等。你也可親踏苧麻田、參與染色體驗DIY,或編織自己的織品,在親手操作中,對泰雅織染留下深刻印象。

現在,尤瑪‧達陸希望除了先前的學術研究,能發展更多生活用品,讓其他人也能親近泰雅的織布語言。未來,她更希望籌募到資金、在部落成立織布學校,使博大精深的泰雅文化綿延不盡。

*【典】一塊布見一族史

泰雅族人種植苧麻為編織衣服的重要原料,但歷史緣故讓他們的織物產生巨大變化。例如荷蘭人統治期,在單調的苧麻線中加入羊毛、布料,豐富了色彩與材質。到了日據時代,被迫改穿和服,苧麻纖維變成供應軍方用品,讓織布技術逐漸消失,形成斷層。

國民政府年代實施山地平地化政策,改穿一般服裝,徹底讓傳統泰雅編織消失無蹤。野桐工坊創辦人尤瑪‧達陸,則是當今復育泰雅失落之織布傳統的重要人物。(文‧施穎瑩)

*{苧麻編織十訣}

1收割取纖:苧麻長高到200公分即可採收,割下的麻莖,從底端約一掌距離折開、取下麻皮,利用竹製剝麻器去除外皮,留下裡層纖維,綁成小束收集。

2洗滌脫膠:清水浸泡1~2天,去除纖維的膠質和雜質,若是禮服的線,須浸泡一週,把雜質去至最少。

3晾曬搓揉:放入脫水機脫水,再晾曬一天。之後加入小米糠,搓揉出米糠的油分來柔軟線紗。

4析麻與績麻:利用手工接合方式搓線,稱為析麻。績麻,是將纖維掛在脖子上,用指甲析成所需粗細,再把兩頭扭轉捻緊,反覆此動作就能把線累積接長。

5捻線:把接好的線纏繞上紡綞,讓麻纖維扭緊。

6上框架:把麻線繞上工字型框架,中間做個活結,主要是將線理成一束束8字型的束線,不易散開。

7漂白翻煮:整理牢固的束線,加入山黃麻草木灰翻煮,再次去除線中雜質,讓接下來的染色更容易。

8染色:把煮過的線日曬、夜露一至兩週,藉由露水把雜質逼出後,再以植物染色,如把薯榔、薑黃放在杵臼中,搗出汁液染線。

9二次漂洗曬乾:染後的線先漂洗,放在太陽下或陰涼處打鬆、晾乾,如薯榔染適合日曬,讓顏色更深。若是薑黃染便要陰乾,避免掉色。

10整經織布:過去以手把線繞成線球,現在改用捲線器完成。接著構思織布圖案和顏色,把線上到整經架,最後才換至織布機,用分經棒、線綜棒、挑花棒、打緯刀、固定棒等工具進行織布。(文‧施穎瑩)

小檔案 _ 泰雅染織文化園區

厲害之處:從零到有,把失傳近百年的苧麻編織恢復。
地址:苗栗縣泰安鄉象鼻村1鄰38號
電話:037-962-388
網址:http://tw.myblog.yahoo.com/yumataru-blog/
費用:免門票,僅收導覽費用(附茶點),每人100元
備註:該園除了創作純粹的藝術品,並與全台原住民工坊連結,接受客人預訂如燈罩、背包、圍巾、抱枕套等生活用品。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